乔治湖的清晨,湖面笼罩着一层薄薄的雾气,如同仙境般宁静。周陌依旧保持着晨练的习惯,在别墅临湖的露台上打了一套形意拳,动作舒展流畅,与周围的湖光山色仿佛融为一体。呼吸着清冽潮湿的空气,感觉五脏六腑都被洗涤了一遍。
早餐是度假村服务员送到别墅来的,典型的美式早餐:煎蛋、培根、香肠、烤吐司和咖啡,还有新鲜的水果。小雨吃得津津有味,一边吃一边计划着今天的活动。
“哥,我们今天去坐那个大船好不好?我昨天看到啦,好大好漂亮!”小雨指着湖面上偶尔驶过的复古风格游船,眼里满是期待。那是乔治湖汽船公司(Lake George Steamboat pany)运营的观光游船,自1817年起就在这片湖面上航行,是当地的一大特色。
周陌喝了口咖啡,点点头:“可以。不过三条狗就不能带去了,游船上估计不让上宠物。”他转向正在慢条斯理吃着面包的王翠花,“王奶奶,您呢?跟我们一起去坐船,还是在附近逛逛?”
王翠花摆摆手,用带着浓重口音的普通话笑道:“哎呀,我哩老骨头,就不去坐船颠簸啦。我在别墅头睇睇电视,同阿福佢哋玩下就得啦(我在别墅看看电视,和阿福它们玩一下就行了)。将军同墨宝太百厌(太调皮),我睇实佢哋(我看住它们)。”
最终商量决定,由卡洛斯·门多萨留守别墅,负责照看王翠花和三条狗(主要是看住精力过剩的将军和墨宝,以及陪伴温顺的阿福)。周陌则带着小雨、迈克尔·陈、楚洪梅、林国栋和山姆·杰克逊去乘船游览。
一行人开车来到游船码头。码头很是热闹,不少游客在排队购票。他们选择的是最经典的“明尼哈哈号”(minne-ha-ha)明轮蒸汽船观光之旅,全程约一个多小时。
白色的蒸汽船有着红色的装饰和巨大的明轮,烟囱里冒着淡淡的黑烟,充满了复古的情调。登船后,周陌和小雨选择了上层甲板的座位,视野开阔。迈克尔等人则分散在四周,看似随意,实则保持着高度的警戒。
汽笛长鸣,游船缓缓离开码头,驶向宽阔的湖面。微风拂面,带来阵阵凉意。导游通过喇叭介绍着乔治湖的历史、传说以及沿岸那些价值不菲的豪华度假别墅。湖水清澈见底,远处阿第伦达克山脉层峦叠嶂,景色美不胜收。
小雨兴奋地趴在栏杆上,指着远处:“哥,你看那房子好大!”“哇,那里有人在划小船!”“快看,有水鸟!”
周陌的心情也很放松,欣赏着风景,偶尔和小雨说几句话。期间,他注意到楚洪梅似乎对游船的蒸汽机结构和明轮传动装置颇感兴趣,多看了几眼。而林国栋则更关注沿岸的地形和可能的登陆点,这是他的职业习惯。
游船之旅平静而惬意,一个多小时很快过去。当船缓缓靠回码头时,众人都觉得心旷神怡。
……
与此同时,地球的另一端,中国山东沂蒙山区,赵家村。
天刚蒙蒙亮,赵铁柱就起来了。他换上了一身从家里翻出来的旧衣服,虽然有些紧,但干起活来方便。母亲已经做好了简单的早饭——玉米糊糊和咸菜。
吃过早饭,赵铁柱对母亲说:“娘,今儿个咱家地里有啥活儿?俺去干。”
赵母连忙说:“不用不用,你歇着,走了那么远路回来…地里那点活儿,俺慢慢弄就行…”
“俺不累,娘。俺回来了,哪能还让您下地。”赵铁柱语气坚决,拿起墙角的锄头就出了门。
他们家地不多,只有两亩多的山岭薄地,种着玉米和地瓜。这个时节正是需要间苗、除草的时候。赵铁柱在地里挥汗如雨,动作麻利而熟练,仿佛从未离开过这片土地。坚实的肌肉在阳光下贲张,汗水浸湿了旧布衫。多年的军事训练和保镖生涯赋予了他更强的耐力和力量,干起农活来效率极高。
有路过的乡亲看到他,都笑着打招呼:“铁柱,这么勤快啊!刚回来就下地!” “歇歇吧,铁柱,哪能一下子干那么多!” 赵铁柱笑着回应:“没事儿,叔,俺有劲儿!活动活动筋骨!”
中午回家吃饭时,赵铁柱看着低矮破旧的土坯房,一边啃着窝头,一边正式跟母亲提起了重建房子的事。
“娘,俺看这房子不行了,墙都裂了,夏天漏雨冬天灌风。俺这次带了些钱回来,咱把它推了,起个砖瓦房吧?亮堂,结实,您住着也舒坦。”
赵母一听,立刻摇头:“不起不起!花那冤枉钱干啥?俺都住一辈子了,惯了。你那钱留着,将来娶媳妇用…”老人家的观念里,攒钱才是正道,盖新房是极大的奢侈。
赵铁柱放下窝头,耐心劝道:“娘,您听俺说。俺在美国那边,跟着老板干,赚钱比在家里容易。这钱就是拿来改善生活的。您辛苦了大半辈子,也该住点好房子了。起个新房子,俺在外面干活也安心不是?再说,俺以后娶媳妇,总不能还在这个旧屋里吧?那谁家姑娘愿意来?”
他连哄带劝,又是摆事实又是讲道理(甚至把未来媳妇都搬出来了),最终,赵母看着儿子真诚而坚定的眼神,又想到那厚厚一沓钱,终于犹豫着松了口:“那…那得起个啥样的?得花不少钱吧?”
“娘,您就别操心钱了,俺来安排。就起个普通的砖瓦房,带个小院,屋里刷得白白的,盘个新炕,弄个亮堂的厨房!保证您喜欢!”赵铁柱见母亲松口,高兴地说。
事情定下来,赵铁柱下午干活更有劲了,仿佛已经看到了新房子的模样。
晚上,母亲用赵铁柱买回来的肉和菜,做了顿丰盛的晚饭。吃完饭,赵铁柱洗了把脸,换上身干净衣服,从包里拿出一个信封,里面取出五百元放进衣包,然后出了门,径直朝村长家走去。
村长家也是土坯房,但比赵家稍大些。老村长正在院子里抽旱烟,看到赵铁柱进来,有些惊讶:“铁柱?咋晚上过来了?快屋里坐。”
“三爷爷(按辈分称呼),俺有点事想跟您商量。”赵铁柱客气地说。
进了屋,赵铁柱也没多绕弯子,直接从衣包里拿出五百元,放在桌上。
“三爷爷,俺这次在外面,挣了点钱。俺想着咱村那敬老院,房子比俺家还破,五保户的老人们住着不容易。这五百块钱,是俺的一点心意,捐给村里,专门给敬老院修修房子,添点被褥家具啥的。您看行不?”
老村长看着那厚厚一沓十元大钞,眼睛都直了,手里的旱烟杆差点掉地上。五百块!这在1983年的农村,绝对是一笔难以想象的巨款!
“铁…铁柱…你这…这太多了!这可使不得!你挣点钱也不容易…”老村长连忙推辞,声音都有些颤抖。
“三爷爷,您就收下吧。俺是咱村的人,现在有能力了,为村里做点事是应该的。这钱您必须收下,专款专用,就用在敬老院上。”赵铁柱语气诚恳而坚决。
老村长激动得不知说什么好,深吸了好几口烟,才平复下来:“好!好小子!有出息!不忘本!三爷爷替村里那些老家伙谢谢你了!”他沉吟了一下,站起身,“这事太大,俺一个人做不了主。你等着,俺去叫支书和会计过来。”
不一会儿,村支书和大队会计都赶来了。听到赵铁柱捐了五百块给敬老院,两人也是震惊不已,反复确认后,都是连声道谢,感慨赵家出了个好后代。会计当场打了收条,盖上了大队的红章,郑重地交给赵铁柱,保证这笔钱一定会全部用在敬老院建设上,并且会张榜公布。
办完了捐款的事,赵铁柱才又开口:“三爷爷,支书,会计,还有个小事。俺想趁着现在天气好,把俺家那老房子翻修一下,起个砖瓦房。您看这手续…”
三位村干部此刻正被赵铁柱的义举感动着,一听这点小事,立刻满口答应。
老村长拍着胸脯说:“没问题!这是好事!明天一早,俺就让会计给你开证明,报到公社去!肯定尽快给你批下来!需要帮忙找匠人、买材料,尽管开口!”
事情顺利得超乎想象。赵铁柱又给三位干部散了烟,聊了几句村里的情况,这才心满意足地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