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实验室的会议室里,空气稠得能掐出水来。
网络上的质疑像涨潮的海水,从“守护者系统是否过度收集数据”到“星洲银行事件是自导自演”,每一条评论都像细针,扎在在场每个人的心上。高健把平板电脑往桌上一放,指节泛白:“三家合作方刚发消息,说要暂停后续对接——尤其是做金融安全的那家,直接问我们‘技术到底靠不靠谱’。”
小陈坐在角落,手指飞快划着屏幕,眼圈红得像熬了几宿:“热搜降不下去,下面全是带节奏的,说我们是‘披着安全外衣的监控工具’,还有人扒我们团队去年的技术专利,硬说有漏洞……”
“先灭火!”晟煊公关部的张经理往前探了探身,声音发紧,“我已经联系了律所,下午就能出律师函,先告几个带节奏最狠的账号。平台那边也打好招呼了,负面帖能删一批是一批。实在不行,咱们就先避避风头,对外少提‘守护者’和星洲银行的关系,等热度过去……”
“不行。”
清亮的声音突然打断他,会议室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到主位的林悦身上——她面前没放电脑,也没摊文件,只有一杯凉透的美式,杯壁凝着水珠。手指轻轻敲着桌面,节奏不慌不忙,可眼神亮得吓人,像雪地里燃着的一簇火苗。
“删帖、发律师函?”林悦抬眼扫过众人,最后落在王栩身上,语气很轻,却掷地有声,“这不是灭火,是告诉别人‘我们心虚了’。他们骂的是我们的技术,那咱们就用技术怼回去——别的都没用。”
王栩皱着眉往前凑了凑:“悦姐,你想怎么弄?总不能真把系统拆给他们看吧?”
林悦拿起笔,在便签纸上划了个“盾”的形状,推到桌子中间:“发技术白皮书。不是市场部写的那种‘吹水稿’,要真东西——核心逻辑、安全机制设计,能公开的都写进去,越硬核越好。”
这话一出口,会议室里像炸了锅。
“林总!这太冒险了!”高健第一个站起来,声音都变了调,“核心技术是咱们的命根子啊!磐石资本那边盯着咱们多久了?这白皮书一发,不就等于把底牌亮给他们看?”
“就是啊悦姐,”小陈也急了,“万一有人挑刺怎么办?比如盯着某个算法细节说有漏洞,到时候更难解释。还有那些小公司,会不会照着抄?咱们前期投的研发成本,不就白费了?”
反对的声音此起彼伏,连一直没说话的技术骨干老周都开口了:“林总,行内没这么干的。去年有家做AI风控的公司,就因为泄露了半页核心代码,不到三个月就被竞品抄了个七七八八,最后直接倒闭了……”
林悦没说话,等大家的声音渐渐低下去,才慢慢站起身,走到白板前拿起马克笔。笔尖在白板上顿了顿,先画了个大圈,里面写了“守护者系统”,又在旁边画了一堆小方块,标上“质疑”“谣言”“竞品攻击”。
“我知道大家怕什么。”她转过身,目光扫过每个人的脸,“但你们想过吗?‘守护者’真正的护城河,是某几行代码吗?不是。”
她指着白板上的大圈:“是咱们的架构思想——‘混沌验证’的动态内核,系统自己学习、修复漏洞的能力。这就像一个人,你就算把他的大脑结构图画出来,能复制出他的想法、他的判断力吗?根本不可能。”
“现在外界为什么骂我们?”林悦加重了语气,笔尖在“质疑”那栏重重一点,“因为他们不了解。我们越藏着掖着,他们越觉得‘这里面有鬼’,越容易被人用‘黑箱’‘不可控’这些词抹黑。想打破这个局,唯一的办法就是把‘黑箱’打开,让他们看清楚里面到底是什么。”
她放下笔,双手撑着白板边缘,眼神格外坚定:“咱们用透明当盾牌——告诉所有人,我们的技术不光能防攻击,还敢摆在阳光下让大家审。这不是冒险,是对咱们自己的技术有底气。要是连这点自信都没有,以后怎么跟国际上的大公司竞争?”
王栩盯着白板上的图,眉头慢慢舒展开,眼睛里渐渐有了光——那是技术人看到考谱方案时才有的兴奋。他抬手拍了拍桌子:“我同意悦姐的!真正的好技术不怕看,怕的是那些只会抄代码、没自己核心逻辑的‘跟风者’。他们就算看懂了白皮书,也学不会‘混沌验证’的内核——那玩意儿是咱们团队熬了两年才磨出来的。”
方向定下来,整个实验室像按下了“加速键”。
林悦把自己的办公室改成了临时作战室,白板贴满了便签,墙上挂着系统架构图。她和王栩、老周组成核心组,每天带着技术团队泡在里面,连吃饭都靠外卖——撰写白皮书比想象中难,既要把复杂的技术原理讲明白,又不能泄露关键代码,还要避免逻辑漏洞,每一句话都得反复推敲。
“这里得改。”一天凌晨三点,林悦指着屏幕上的“自愈机制”说明,“‘实时监测异常节点’太笼统了,得加上‘基于过去12个月攻击数据建立的预判模型’,这样才够具体,也能证明咱们不是瞎吹。”
王栩揉了揉通红的眼睛,敲着键盘修改:“可这么写,会不会暴露模型的训练方法?磐石资本的技术总监以前是做机器学习的,他说不定能从里面看出门道。”
“不怕。”林悦端起桌上的冷咖啡喝了一口,“模型的核心参数我们没放,他就算看出思路,也复制不了——就像知道面包要发酵,却没酵母,照样做不出来。”
旁边的老周突然拍了下桌子:“我想到了!可以在‘安全验证流程’里加一个案例,就用上个月拦截的那次境外攻击,把攻击路径、我们的防御步骤写清楚,这样比光讲理论更有说服力!”
大家一下子来了精神,围着屏幕讨论起来。窗外的天慢慢亮了,阳光透过百叶窗照进来,落在满地的咖啡杯和草稿纸上,却没人在意——所有人的心思都在那一份逐渐成型的白皮书里。
就这样熬了整整七天,当最后一段“技术风险提示”写完时,王栩看着屏幕,突然红了眼眶:“成了……咱们真的做出来了。”
林悦靠在椅背上,长长舒了口气。手里的鼠标停在文件上,文件名很简单:《“守护者”AI安全系统技术透明度白皮书(初版)》,整整128页,里面有37张架构图、12段伪代码,还有5个真实的防御案例。
发布那天早上,实验室里异常安静。林悦把白皮书发给所有核心成员预览,没人说话——大家都在快速翻页,看着那些熟悉的文字和图表,眼眶都有点发热。高健翻到“客户数据保护”那章时,突然说:“以前我总担心公开技术会出事,现在才发现,这才是最硬的底气。”
小陈激动地攥着拳头:“我已经联系了几个科技媒体,他们说愿意全文转载,还有技术论坛的版主,说要阻止专家解读——这次咱们不是被动挨骂,是主动出击!”
林悦看着大家,点了点头,移动鼠标,光标落在“确认发布”按钮上。这一刻,她仿佛能听到网络上即将响起的声音——有惊讶,有质疑,或许还有竞频的抹黑,但这一次,他们不再是只能防御的一方。
“准备好了吗?”她问。
王栩、高健、小陈他们一起点头,声音很齐:“准备好了!”
鼠标轻轻一点,白皮书被同步上传到实验室官网、知乎、cSdN等平台,同时发给了所有关注此事的媒体和合作方。
林悦靠在椅背上,闭上眼,紧绷了十几天的神经终于放松下来。口袋里的手机突然震动了一下,她拿出来一看,是陆寒洲发来的短信,只有三个字:
“很漂亮。”
林悦看着屏幕,嘴角慢慢勾起一抹笑。她知道,陆寒洲一直在背后帮她——前几天有媒体想写黑稿,刚动笔就被资本方压了下去;磐石资本想联系技术专家抹黑,也被他截了胡。她在这里铸就“透明之盾”,他在另一边挥出“资本之刃”,两个人虽在不同战场,却朝着同一个方向努力。
手机又震动了一下,是小陈发来的截图——技术论坛上,已经有人开始解读白皮书,下面的评论里,“原来这么厉害”“这才是真技术”的声音越来越多。
林悦放下手机,望向窗外。阳光正好,微风拂过树梢。她知道,舆论的风暴还没完全过去,但攻守之势,已经彻底逆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