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兴华大声指挥着:“能自己走动的,喝过水、穿上衣服后,根据自己受伤的情况,到这边空地上排队!伤重的,动不了的,排这边!伤势较轻的,排那边!大家不要挤,听我们战士的安排,医疗队马上就到!”
劳工们虽然虚弱,但求生的本能和对八路军的信任,让他们努力配合着。在战士们的引导下,三条队伍逐渐成形——严重伤、重伤、轻伤。场面虽然庞大而混乱,却在一种悲壮而有序的氛围中推进着。
当熊德诚参谋长亲自带着独立旅几乎全部的医疗力量,以及大量从阳泉城内征集来的担架、简易医疗器材赶到矿区时,看到的就是这样一幅景象:上万名形容枯槁的劳工聚集在矿区空地上,但并没有出现想象中的混乱和失控。大部分人已经穿上了厚实的棉衣,手里捧着碗,虽然面容凄惨,眼神却有了光彩。三条根据伤情划分的队伍虽然漫长,却秩序井然。
医疗队长跑到宋兴华面前敬礼:“报告旅长!医疗队全部到位!请指示!”
宋兴华指着那三条队伍:“情况你们看到了。优先抢救严重伤和重伤员!轻伤员由你们的护士指导我们的战士进行处理!药品、纱布都在那边,中村团长的人在负责分发,不够再找我!动作要快!”
“是!”医疗队长看着眼前庞大而组织有序的救治场面,心中对这位年轻旅长的敬佩又加深了一层。旅长不仅仗打得神,连后勤安置都考虑得如此周到,大大减少了他们前期混乱琐碎的工作,可以直接投入核心救治。
医疗队员们立刻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诊断、清创、包扎、注射磺胺控制感染、给危重病人补充葡萄糖和生理盐水……战士们则充当助手,搬运伤员,传递物资,维持秩序。
那些体力尚可的劳工,在喝过糖水、吃过一点东西后,也自发地行动起来。他们帮着战士们搬运沉重的物资箱,拾柴烧火,架起更多的大锅煮饭熬粥,或者熟悉矿坑地形的,主动带着战士去寻找可能被遗漏在角落的同伴。整个矿区仿佛一个巨大的、繁忙而充满生机的工地,一直忙碌到深夜十一点多,才勉强将一万四千多劳工初步安置妥当。
医疗队长拖着疲惫的身躯,向宋兴华做了初步汇报,声音沙哑而沉重:“旅长,初步诊断结果出来了……情况……很不乐观。”
他深吸一口气,继续道:“有三百多人,身体已经被彻底榨干,油尽灯枯,内脏严重衰竭……就算我们用最好的药,恐怕……也撑不了几天了。”
“有两千多人,身体有严重损伤,骨折、内伤、严重感染、营养不良并发症……虽然性命暂时保住了,但需要长期的治疗和营养补充,才有可能……才有可能恢复部分劳动力。”
“剩下的一万多人,身体底子还在,但普遍严重营养不良,身体亏空得厉害。只要后续食物跟得上,休息充足,恢复起来应该比较快。”
宋兴华沉默地听着,拳头不自觉地握紧。尽管早有心理准备,但听到这冰冷的数字,他心中的怒火依旧难以抑制。日寇的残暴,罄竹难书!
几经询问,宋兴华终于在劳工中找到了矿区地下党组织的负责人,一位化名“老周”的中年人。尽管饱受折磨,老周的脊梁依然挺直,眼神坚定。
“宋旅长,感谢!感谢你们!”老周紧紧握住宋兴华的手,激动地说,“我们在矿井下一直没有停止斗争,暗中发展了四百多名可靠同志!我们组织大家消极怠工,破坏工具,互相掩护……就盼着这一天!”
宋兴华动容道:“同志们辛苦了!你们在逆境中坚持斗争,是我党的骄傲!”
他随即与老周商议劳工的处置问题:“老周同志,现在矿区暂时由你们党组织负责,维持秩序,管理物资。关于劳工们的去留,我的意见是:愿意参加我们八路军的,等我从娘子关前线回来时,一并带走,我们欢迎!想回家寻找亲人的,我们发放路费和口粮。另外,我会让决死三纵7团留下一半的兵力,还有一个医疗小组,负责保护你们的安全,并继续为大家治疗。”
老周连连点头:“好!好!宋旅长考虑得太周到了!我们一定配合好工作!”
安排妥当后,宋兴华才带着部分部队,在星夜下返回阳泉县城。
十二月七日的清晨,阳泉县城迎来了新的忙碌。各部的战利品清单陆续汇总上来,堆积如山的日军武器、弹药、物资被分类登记造册。宋兴华的系统面板上,军功值再次暴涨,突破了6600万大关。上次兑换重炮和大量弹药消耗的百多万军功,相比之下显得微不足道。
更令人振奋的是,接到军分区和县组织通知后,阳泉周边各县的游击支队、县大队、区小队,共计七百多名地方武装人员,也一早赶到了县城,人人脸上洋溢着兴奋和期待,准备接受换装和整编。
决死三纵7团团长王振国找到宋兴华,搓着手,有些不好意思地请教:“宋旅长,你看……这阳泉独立营,该怎么整编?武器按什么标准配?”
宋兴华早已胸有成竹,笑道:“简单。人手一支三八式步枪。每十人配一挺歪把子轻机枪。每五十人配四具掷弹筒。每一百人配一挺九二式重机枪,外加一门81毫米迫击炮。以两百人为一个步兵连,先组建三个步兵连。剩下的人,编成警卫排、骡马运输排,再搞一个炮排,装备两门九二式步兵炮。子弹、炮弹按三个基数配发,另外再额外拨付一万发步枪弹和一百发各型炮弹,用于训练和熟悉武器性能。这样,以轻机枪和掷弹筒构成近程压制,重机枪和迫击炮负责中程支援,步兵炮专门敲掉敌人的土木工事,足够形成一个营连级的完整攻防体系了。”
王振国听得眼睛发亮,伸出大拇指:“高!实在是高!宋旅长,你这配置,比咱们很多主力团都阔气了!”他顿了顿,脸上堆起笑容,厚着脸皮问:“那个……宋旅长,你啥时候也帮咱们决死三纵,整体提升一下火力水平啊?你看我们团,现在还是穷得叮当响……”
宋兴华哈哈一笑,拍了拍王振国的肩膀:“早就给你想着呢!王信庭政委那边,不是一直带着三千多伪军俘虏在进行思想改造吗?等改造一成功,连人带他们现有的武器,全部拨给你们决死三纵!就照着1600人的丙种团标准给你整编!怎么样?”
王振国闻言,喜得抓耳挠腮,连声道:“哎呀!太好了!宋旅长,你可真是我们决死纵队的大贵人!我代表全团官兵谢谢你了!”他心花怒放,屁颠屁颠地去准备阳泉独立营的整编事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