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U阅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从北海城到炎黄城的铁路,并非一条笔直的线。它像一条灵动的长蛇,蜿蜒穿过平原、丘陵,途经十个大小不一的城市。每到一个城市,铁轨都会画出一道柔和的弧线,拐进提前规划好的站点——这些站点依着城郭而建,站台上铺着平整的青石板,旁边堆着待运的粮食、布匹,还有供旅人歇脚的茶棚。

在距离炎黄城三百里的望溪镇,铁轨第一次展现了巧妙的拐弯设计。这里地势陡峭,工程师们顺着山势,让铁轨绕着山坳转了个近九十度的弯,既避开了坚硬的岩石层,又能让火车稳稳停靠。工人们在拐弯处的铁轨外侧垫了更厚的碎石,内侧则特意加固了铁枕,张奎蹲在弯道旁敲了敲铁轨:这弯得拐得稳,不然火车跑快了容易脱轨。他让人用水平仪反复测量,确保铁轨的倾斜角度恰到好处,就像给长蛇的转弯处安了个稳固的支点。

为了让对向火车避让,每个大站都分出了好几条辅道铁轨,像树干上伸出的枝丫。在最大的中转站柳泉城,主铁轨旁并排铺着三条辅道,每条辅道尽头都有个小小的信号房,挂着红绿两色的灯笼——红灯亮时,火车就得停在辅道等候;绿灯亮了,才能驶入主轨。负责信号的老周每天都要检查辅道的道岔,那是控制铁轨转向的关键部件,铁制的扳手被他磨得锃亮,道岔得灵活,不然火车想拐进辅道都难。他演示着扳动道岔,铁轨哐当一声切换方向,严丝合缝地对接上辅道,仿佛长蛇灵活地摆了摆尾巴。

有一次,两列火车在柳泉城遇上了——一列拉着煤炭要去北海港,一列载着丝绸要往炎黄城。信号房的红灯先亮,拉煤的火车缓缓驶入辅道,车轮碾过辅道的铁轨,发出咯噔咯噔的轻响,像在给主道上的火车让路。等载着丝绸的火车驶过,绿灯亮起,拉煤的火车才重新驶入主轨,两列火车在站台擦肩而过时,司机还隔着车窗互相挥了挥手。

途经的小城也有自己的巧思。在盛产瓷器的月窑镇,铁轨特意拐进了镇子边缘的货场,辅道直接铺到了窑厂门口。工人们用特制的小推车,能直接把刚出窑的瓷器推到火车旁,省了好几里地的搬运功夫。镇长站在站台边,看着铁轨上的瓷器箱被稳稳固定,笑得合不拢嘴:以前运瓷器到炎黄城,路上得碎三成,现在火车一拉,几乎没损耗,这铁轨真是铺到了咱们心坎里。

铁轨的拐弯和辅道,藏着太多细微的考量。在穿越河流的桥段,拐弯处的铁轨比别处更宽,方便火车平稳驶过;在靠近村庄的地方,辅道旁种上了树木,既能遮挡烟尘,又能让避让的火车不打扰村民休息。马小云曾带着工程师们沿着铁路走了一遍,在每个拐弯处停下,用尺子量弧度,在每个辅道旁记录长度:铁路不光要快,更要稳,要让每个经过的城市都觉得方便,这才是真本事。

当第一列火车试跑时,所有人都捏着把汗。看着巨大的铁家伙在望溪镇的弯道上缓缓转弯,车轮与铁轨摩擦出火星,却始终稳稳当当;在柳泉城的辅道旁停下,等对向火车驶过再重新启动,整个过程顺畅得像水流过河道。站台上的人都欢呼起来,张奎抹着眼泪笑:你看这铁轨,拐得巧,让得妙,真成了!

铁轨的拐弯,是为了更好地向前;辅道的存在,是为了让更多火车跑得更顺。这些看似复杂的设计,最终都化作了火车轮下的平稳,载着货物和旅人,在十个城市间穿梭,把北海港的鱼盐、炎黄城的铁器、月窑镇的瓷器,串成了一条流动的线,让整个炎黄国,都随着铁轨的节奏,慢慢活了起来。

炎黄城的火车站,从图纸上的线条变成夯土奠基的那一刻起,就注定要成为整个铁路网络的心脏。马小云站在规划图前,手指划过密密麻麻的铁轨线路——这里不仅要接得住来自北海港的货运列车、周边城镇的客运马车,还要容得下往西南矿区、东南粮仓的支线列车,客货必须严格分开,否则上万旅客与成百吨货物挤在一处,不出三日就得乱成一锅粥。

东边建货运站,西边设客运站,中间用三道隔离墙隔开,连铁轨都得各走各的道。马小云用红笔在图上画了条粗线,货运站要大,至少能同时停五列货车,旁边得有二十个货场,粮食、铁器、煤炭分开堆,免得煤渣蹭脏了布匹,铁器压坏了瓷器。他又指着客运站的位置,“这里要建站台,至少八个,每个站台都得有顶棚,夏天能遮阳,雨天能挡雨。旅客从候车室出来,直接上站台,不用绕路,更不能跟货车的装卸工混在一块。

施工队开进炎黄城东北郊时,整片荒地都被圈了起来。货运区先动的工,地基打得比城墙还深,工人们往土里砸了三层松木桩,再灌上水泥,确保日后堆上百吨货物也不会塌陷。货场之间的铁轨像蜘蛛网似的铺开,每条铁轨尽头都装了止轮器——一块半人高的铁块,火车停稳后顶上,免得溜车。最妙的是转轨器,货运站的调度员坐在高高的信号楼里,扳动拉杆,铁轨就能哐当一声切换方向,想让货车去粮食区就去粮食区,想让它进煤炭场就进煤炭场,比牵马还灵活。

客运站的建设则透着精细。候车室用的是大块玻璃,阳光能照进每个角落,里面摆着长条木凳,墙上挂着时刻表,哪列火车去望溪镇、哪列去月窑镇,写得清清楚楚。站台与铁轨之间留了半米宽的安全距离,边缘还镶了条白铁皮,提醒旅客别太靠近。有个老木匠特意在站台柱子上刻了花纹,说:这火车站是咱们炎黄城的脸面,得好看点,让外乡客人来了觉得咱这儿讲究。

最费心思的是连接客货两区的“联络轨”。这是条单独的铁轨,平时不用,万一客运站有紧急货物要运,或者货运站需要调派工人,就能通过联络轨走,却又碰不到客货主轨的列车。马小云特意让人在联络轨两端装了闸门,平时锁着,钥匙由调度长亲自管着,规矩不能破,客货分开不是儿戏,哪怕耽误一刻钟,也不能让旅客跟货物抢道。

半年后,火车站初见雏形。货运站的龙门吊已经立了起来,钢铁架子直插云霄,能把货车上的木箱直接吊到货场;客运站的钟楼也敲响了第一声,黄铜钟摆晃得很稳,钟声能传出去三里地。有次一列试运营的货车开进货运站,调度员扳动转轨器,铁轨咔嗒一声归位,货车稳稳停在粮食货场旁,卸粮的工人推着独轮车过来,不用绕一步路,比以前往城里运粮快了足足两个时辰。

客运站试营业那天,来了不少看热闹的百姓。有人摸着玻璃候车室的墙,说这玩意儿透亮得像冰;有人站在站台上,望着延伸向远方的铁轨,想象着火车开来时的模样。一个要去北海港探亲的老太太,攥着刚买的车票直乐:以前去北海得坐快二十的天马车,骨头都颠散了,现在听说火车一天就到,还不用吃风喝土,这火车站建得值!

马小云站在信号楼顶,看着底下纵横交错的铁轨——货运区的铁轨粗,像壮汉的胳膊,能扛重;客运区的铁轨光,像擦亮的银带,走得稳。它们在火车站里各安其位,又通过联络轨悄悄连着,既守着规矩,又透着灵活。他知道,这火车站不只是个停火车的地方,它是炎黄城的大门,南来北往的人、东运西送的货,都得从这儿过,守好客货分开的规矩,这扇门才能永远敞亮,永远顺畅。(本章完)

UU阅书推荐阅读:楚天子男儿行藩王两年半,一万大雪龙骑入京师大秦:开局祖龙先祖隋唐:被李家退婚,我截胡观音婢矛盾难以调和为了天下苍生,我被迫权倾天下大明:不交税就是通鞑虏东鸦杂货店盛嫁之庶女风华三国:从夷陵之战,打到罗马帝国长乐歌蒙古人西征不想当大名的武士不是好阴阳师马谡别传水浒:开局大郎让我娶金莲大汉废帝失忆美娇妻,竟是大周女帝明末小土匪神武太医俏女帝大秦:从缉拿叛逆开始养8娃到18,大壮在古代当奶爸打造异世界钢铁洪流关外县令穿越南宋当皇帝越战的血精灵之最强道馆训练家集齐九大柱石,重启大秦复兴之路明末:有钱有粮有兵我无敌!从大唐山峰飞跃而下爹爹万万岁:婴儿小娘亲锦衣盛明抗战游击队大唐开局救治长孙无垢汉武:普天之下,皆为汉土!逃兵开局:觉醒系统后我杀穿乱世清末大地主穿越成废物太子后我崛起了大魏霸主三国之凉人崛起造反我没兴趣,父皇别害怕大明:启禀父皇,我抓了北元皇帝风起了无痕存储诸天契约休夫:全能王妃逍遥世子爷三国:苟在曹营的二郎神棍大周逍遥王爷明末之席卷天下武道剑修林辰薛灵韵
UU阅书搜藏榜:抗战游击队我的大唐我的农场我在大宋当外戚在群里拉家常的皇帝们神话之我在商朝当暴君(又名:洪荒第一暴君)绝色大明:风流公子哥,也太狂了朕都登基了,到底跟谁接头楚牧有个妹妹叫貂蝉民国谍海风云(谍海王者)挥鞭断流百越王华之夏第一卷中原往事晚唐:归义天下大明极品皇孙,打造日不落帝国重生南朝开局逆天任务我三国武力话事人北朝奸佞造反!造反!造反!造反!造反!我主明疆抗战之血怒军团我在盘庚迁殷时发起翦商大汉奸臣英雌医鸣惊仙三国之佣兵天下大唐极品傻王救命,系统要害我始皇别伪装了,我一眼就认出你了开局被抓壮丁,从领媳妇儿开始崛起重生女尊世界但开局就进了送亲队烽火淞沪成亲后,我玩刀的娘子开始娇羞了大唐重生兵王北宋不南渡长安之上大明,我给老朱当喷子的那些年庶民崛起正德变法:捡到历史学生的书包穿越后被分家,搬空你家当大清疆臣。大秦反贼中华灯神回到明末做枭雄魅影谍踪他是言灵少女九灵帝君锦衣黑明大明:我想摸鱼,老朱让我当帝师谍战从特工开始老朱你说啥,我跟马皇后混的我爷爷可是大明战神
UU阅书最新小说:大明:我朱老三,解锁吕布模版!最后的一位将军我,天罗煞星,镇守人间五十年铁血使节:一人灭一国别家皇帝追求长生,朕只求速死全球统一系统黑风寨主成帝路这个师爷很科学玉简在手,昭姐横穿三千界开局大秦小兵,我为始皇炼不死军白虎御唐:龙阙血鉴大唐长安秘物栈三国:我,刘封,改姓定天下!汉末雄主:开局召唤华夏兵团大魏风云之千秋帝业我长生不死愁啊大明第一战神大明卫大明:哈密卫百户,富可敌国青金志人间清醒:资治通鉴智慧长生:老夫一惯儒雅随和天幕:始皇之子的造反人生崇祯元年,开局逆转亡国局杨凌传之逆袭家主大明孤臣:从科举到定鼎四海游戏三国之逆流天下司马老贼玄黄问道穿越水浒:郓哥称帝录开局托孤,我带双诸葛躺平复汉秦时:截胡所有,多子多福血色白银三国:谋划董卓遗产后,称霸北方大唐:我当太子,李二李四全破防小姐,姑爷又摆烂了洪武:医圣朱橚女帝的社畜生存法则山歌行之时空浪游记离之星于府钱庄水浒:后周遗孤,开局撕诏书三国:开局逆袭,大小乔求嫁我!三国:开局黄巾渠帅,掳夺二乔北境之王:从假死开始古代荒年,喂嫂纳妾大秦帝国:铁血文明穿越大唐成小道士魂穿刘备,我二弟天下无敌!胎穿农家子,科举来扬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