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晨光刚漫过镇东头的树梢,苏青就已经挎着布包,踩着露水往建材市场走去。布包里装着一个厚厚的账本、一把卷尺和一支铅笔,还有王师傅前一天列好的补货清单——水泥十袋、红砖两千块、细沙三车。自从新房开工,采购材料和管理账目就成了她的核心任务,每天雷打不动要跑一趟建材市场,确保工地上用料不断、质量不掺水。
建材市场里早已热闹起来,此起彼伏的吆喝声、车辆的轰鸣声交织在一起。苏青熟门熟路地走到常光顾的建材店,老板见她来,立刻笑着迎上来:“苏老板,又来补货?你要的水泥刚到一批,还是县建材厂的高强度款,质量绝对靠谱。”
“张老板,先让我看看货。”苏青没有直接下单,而是走到水泥堆旁,拿起一袋水泥,仔细查看包装上的生产日期和质量认证标志。她蹲下身,拆开一小角包装,用手指捻了捻水泥粉末,感受着它的细腻度,又凑近闻了闻,确认没有受潮发霉的异味。
“放心吧,都是昨天刚到的新货,你之前用的也是这个牌子,王师傅都夸好。”张老板在一旁说道。
苏青点点头,又拿起一块红砖,掂量着重量,轻轻敲击了一下,听着清脆的声响:“红砖的质量也得跟之前一样,不能有裂缝、不能空心。”她随手拿起几块红砖,逐一检查,确认每一块都质地坚实、边角整齐,才放心地说:“水泥十袋,红砖两千块,细沙三车,都按之前的价格算。”
“没问题!”张老板立刻吩咐工人备货,“我这就安排人给你送到工地,保证不耽误工人干活。”
苏青掏出账本,认真地记下采购信息:“日期:五月十日;商品:水泥10袋,单价15元,合计150元;红砖2000块,单价0.2元,合计400元;细沙3车,单价50元,合计150元;总计700元。”她写完后,让张老板在账本上签字确认,然后才拿出钱付款。
采购完材料,苏青没有直接回工地,而是先去了镇上的杂货铺,买了些笔墨纸砚和记账用的凭证。她深知盖房是大事,每一笔开支都要记清楚,账目必须一目了然,既方便和陆庭州对账,也能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回到工地时,工人们正在忙着砌二楼的墙体。苏青把账本收好,先去检查了刚送到的建材,确认水泥、红砖和细沙的数量和质量都没问题后,才走到临时搭建的账房角落,把新的采购记录整理好。她的账本记得格外细致,不仅有日期、商品、数量、单价和总价,还备注了用途和送货人,甚至连工人领用材料的数量都一一登记在册。
“苏青,你又去采购了?”刘嫂端着一碗凉茶走过来,递给她,“这天越来越热了,跑建材市场辛苦你了。”
“不辛苦,用料质量是大事,我得多把把关。”苏青喝了一口凉茶,笑着说,“你天天在这儿帮着做饭,才真的辛苦。”
两人正说着,陆庭州骑着自行车赶了过来。他刚下班,军装都没来得及换,就直接奔赴工地。自从新房开工,他每天下班第一件事就是去工地,监督施工进度和质量,这已经成了他的习惯。
“今天进度怎么样?质量有没有问题?”陆庭州一边锁自行车,一边大声问道。
王师傅连忙走过来,笑着说:“陆营长,进度很顺利,二楼墙体已经砌到一半了,质量你放心,都是按标准来的。”
陆庭州点点头,没有直接相信,而是走到二楼墙体旁,仔细查看起来。他用手摸了摸墙体的表面,感受着它的平整程度,又用眼睛沿着墙体的垂直方向望去,确认没有倾斜。他还拿起一块砖头,查看了砌墙的水泥浆,确认沙子和水泥的比例合适,粘结得很牢固。
“墙体砌得还不错,挺平整的。”陆庭州满意地说,“不过这里,墙角的垂直度再校准一下,差了一点点,虽然不明显,但住着时间长了,可能会影响结构稳定性。”
王师傅连忙拿出水平尺,放在墙角处测量,果然发现有轻微的倾斜:“陆营长,你真是火眼金睛!我这就让工人调整过来。”
陆庭州又走到屋顶,查看木架的结构。他之前听王大叔说过,屋顶木架是关键,必须牢固。他仔细检查了木梁的连接处,确认钉子钉得牢固,木楔子也楔得紧实,没有松动的迹象。他还查看了琉璃瓦的铺设情况,确认每一片瓦都铺得平整,缝隙也用水泥勾好了,不会漏水。
“屋顶的质量也没问题。”陆庭州说道,“接下来就是安装门窗了,门窗的尺寸一定要精准,安装要牢固,密封性能也要做好,不然冬天漏风、夏天漏雨就麻烦了。”
“放心吧,陆营长,门窗我们已经定制好了,都是按图纸上的尺寸做的,安装的时候我们会格外仔细。”王师傅说道。
陆庭州又检查了施工现场的安全情况,看到工人们都佩戴着安全帽,临时搭建的脚手架也很牢固,才放心下来。他知道,安全是第一位的,不能有丝毫马虎。
检查完施工质量和进度,陆庭州走到苏青身边,接过她递来的账本:“今天采购了什么?花了多少钱?”
“采购了水泥十袋、红砖两千块、细沙三车,一共花了七百块钱。”苏青指着账本上的记录,详细地说,“还有之前采购的钢筋、木材、门窗等,我都记在账本上了,你看看有没有问题。”
陆庭州接过账本,逐字逐句地仔细看着。他看得很认真,连每一笔开支的备注都不放过。看完后,他满意地说:“账本记得很清楚,没有问题。你辛苦了,采购材料和管理账目都是细致活,多亏了你。”
“你也一样,每天下班还要跑过来监督质量,也很辛苦。”苏青笑着说。
两人坐在工地的木椅上,一边休息,一边商量着接下来的施工安排。
“接下来主要是安装门窗和屋顶防水,这两项是关键,一定要盯紧了。”陆庭州说道,“门窗安装好后,还要进行室内外装修,这些都得提前规划好。”
“嗯,我已经联系好了装修材料的供应商,等门窗安装完毕,就可以送货了。”苏青说道,“室内墙面我打算刷白色的乳胶漆,干净明亮;地面一楼铺地砖,二楼铺木地板,温馨舒适。外墙刷米黄色的外墙漆,看起来温暖又大气。”
“我觉得挺好。”陆庭州点点头,“装修材料也要选质量好的,环保无污染,孩子们住着也放心。”
“放心吧,我已经打听好了,选的都是正规厂家生产的装修材料,质量有保障。”苏青说道。
两人正商量着,工人们过来报告说,需要再采购一批水泥和沙子,用于砌剩下的墙体和勾缝隙。陆庭州看向苏青:“这事就交给你了,明天你去建材市场采购一下,确保质量和数量都没问题。”
“好,我明天一早就去。”苏青立刻在账本上记下需要采购的材料和数量,“水泥五袋,沙子两车,我明天采购回来。”
太阳渐渐西斜,工人们也准备收工了。陆庭州和苏青一起收拾好工地的工具和材料,锁好临时搭建的工棚,才慢慢往家走。
路上,陆庭州看着苏青疲惫的身影,心里有些心疼:“这段时间你太累了,又要打理服装店,又要采购材料、管理账目,还要操心家里的事,要不服装店先歇几天,专心忙活盖房的事?”
“不用,服装店生意挺好的,不能耽误。”苏青笑着说,“我能应付过来,你不用替我担心。咱们分工合作,你负责监督施工进度和质量,我负责采购材料和管理账目,各司其职,效率更高,新房也能早日落成。”
陆庭州点点头,握紧了苏青的手:“你说得对,咱们夫妻同心,其利断金。等新房盖好了,我一定好好补偿你,带你和孩子们出去好好玩玩。”
“好啊,我等着。”苏青靠在陆庭州的肩上,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接下来的日子里,苏青和陆庭州一直保持着这样的分工。苏青每天早早起床,先去服装店打理生意,然后去建材市场采购需要的材料,回来后整理账目,下午再去工地看看,了解材料的使用情况;陆庭州则每天下班就去工地,监督施工进度和质量,和王师傅沟通施工细节,解决遇到的问题。
有一次,苏青采购回来的一批红砖,有几块表面有轻微的裂缝。她发现后,立刻联系了建材店老板,要求退货换货。老板一开始还想推脱,说不影响使用,但苏青态度坚决:“盖房是大事,质量不能有丝毫马虎,这些有裂缝的红砖我不能要,必须给我换一批合格的。”
老板见苏青态度坚决,又知道她和陆庭州的为人,只好同意退货换货,给她换了一批质量合格的红砖。苏青看着换回来的红砖,心里才踏实下来。
还有一次,陆庭州在检查施工质量时,发现工人安装的一扇窗户有点松动。他立刻让工人停下来,重新安装。工人有些不耐烦,说:“就一点点松动,不影响使用,没必要这么较真。”
陆庭州脸色一沉,严肃地说:“盖房不是小事,每一个细节都关系到居住安全,不能有丝毫马虎。今天是一点点松动,明天可能就会掉下来,造成危险。必须重新安装,确保牢固。”
工人见陆庭州态度坚决,只好重新安装窗户,直到陆庭州检查合格后,才继续施工。
在苏青和陆庭州的共同努力下,新房的建设进度顺利,质量也有保障。工人们都说,从来没见过这么认真负责的房主,一个管材料和账目,一个管进度和质量,把每一个细节都做得那么到位。
邻居们也纷纷夸赞:“苏青和陆庭州真是一对能干的夫妻,分工明确,配合默契,这新房盖得又快又好,以后肯定住得舒心。”
苏青和陆庭州听了,心里都很开心。他们知道,盖房虽然辛苦,但只要夫妻同心,各司其职,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他们看着新房一天天成型,心里的期待也越来越强烈。他们相信,用不了多久,他们就能住进这栋宽敞明亮、质量过硬的新房,开启属于他们的全新生活。而这段一起为新房奋斗的日子,也将会成为他们记忆中最珍贵的片段,永远铭记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