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六点三十二分,林辰的公文包还搭在椅背上,灯已经亮了。他坐在桌前,手指在键盘上敲得极稳,屏幕左侧是全区小微企业三年申报数据的表格,右侧是财政年度预算的支出明细。光标停在“个体工商户”一栏,他点了进去,筛选条件设为“年营收低于三十万、纳税正常、无不良记录”,回车确认。
一千四百二十七户。
他盯着这个数字看了三秒,调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扶持细则》的电子稿。现行条款里,“申报主体须为注册资金五十万元以上企业”这一条,像一道铁栅栏,把街边修鞋摊、夫妻面馆、自由摄影师全都拦在了外面。他新建一个文档,标题命名为《关于扩大数字化扶持覆盖范围的补充建议》,第一行就写下:“政策之效,不在门槛之高,而在触达之广。”
七点十五分,陈雪推门进来,手里抱着一叠材料。她脚步顿了一下:“你又来这么早?”
“昨晚的事,得往前走。”林辰没抬头,把测算报告拉到最后一页,“压缩两个会议经费,省出两百六十万,够覆盖这批人首年补贴。不是发钱,是撬动开票入统。”
陈雪把材料放下,扫了一眼屏幕:“财政局不会轻易点头。”
“那就让他们看见人。”林辰合上电脑,“走,去c区。”
八点四十分,街角小广场的遮阳伞下,几张折叠桌拼成了临时会场。林辰没穿西装,换了一件深色夹克,坐在商户中间。对面坐着烤串摊主、修图师、快递驿站老板、理发店夫妻,还有个戴着老花镜的裁缝,怀里抱着个布包。
“我们这种小本生意,”烤串摊主先开口,“扫码收钱是真方便,可要是补个poS机,花三千,补三百?补了也白补。”
林辰点头:“所以我们改规则。不按设备价格补,按实际投入比例补,最高补三成,上不封顶,下不限底——哪怕你只花五百块升级系统,也能申领。”
人群里有人抬头。
“那怎么防造假?”修图师问,“买个U盘报五千?”
“每笔申报必须附发票、合同、系统接入截图,”林辰说,“我们联合税务做数据核验。你敢虚报,下一季度纳税评估直接上调一级。”
没人再说话。
“还有,”林辰翻开本子,“刚才那位师傅说补得少。我想了个办法——对自愿接入电子账簿系统的,首年服务费,我们全额补贴。”
修图师眼睛一亮:“那我就能接公司订单了,不用再借别人执照。”
“对。”林辰看着他,“合规才有大市场。”
裁缝这时抬起头,声音很轻:“我没执照,能办吗?”
“三证合一简化了,”林辰说,“现场登记,三天办结。明天我让刘伟来驻点,带公章、带流程,现场办。”
老裁缝的手抖了一下,从布包里摸出一张泛黄的纸片,递过来:“这是……我早年用的布票存根。没想到现在,还有人管我们这些人。”
林辰接过,没多看,轻轻放进公文包夹层。
会议结束时,阳光斜照在桌角。陈雪收起记录本,低声说:“你刚才改的条款,没走流程就答应了。”
“流程是为人服务的。”林辰站起身,“人等不起,政策就得跑快点。”
十点二十分,联席会议在区行政中心三楼召开。财政局周科长坐在对面,眉头没松开:“林局,你说的这些户,平均补贴才一千八,可审核成本高,万一有人钻空子,财政担责。”
林辰打开ppt,投出一张照片:夜市灯火通明,一个穿围裙的男人站在烤架后,手机支架上贴着“支持花呗”的贴纸。
“这是王建国街的王师傅,日均流水八百,用的是平台收钱码。我们不补贴他买手机,但他若愿意升级智能poS、接入税务系统,我们补三成——既促合规,又保生计。”
他翻页,列出数据:“一千四百二十七户,年均申请额预估一千八百元,总投入不足二百六十万。而若带动其开票入统,按保守估算,年增税潜力超千万。”
会议室安静了一瞬。
“这不是福利。”林辰合上电脑,“是投资城市的毛细血管。”
周科长没再反驳,低头翻了翻材料。散会后,他走到林辰身边:“你们调研了多少户?”
“五十七家,三天走完。”
周科长点点头,走了两步又回头:“补充条款……尽快报上来。”
下午三点,林辰带着修订稿回到办公室。刘伟已经等在门口,手里拿着打印件:“您说的‘城市微经济体’,大家都觉得这名字好。”
“不是名字好。”林辰接过文件,“是得让人知道,他们不是边缘,是基础。”
他坐进办公桌,逐行核对条款。陈雪站在一旁,忽然笑了:“你把‘个体户’改成‘城市微经济体’,财政局要是知道你在玩文字功夫,怕是又要吵。”
“不是功夫。”林辰头也不抬,“是正名。”
四点十七分,最终稿定版。标题改为《关于进一步扩大数字化扶持覆盖面的实施意见》,附件包含测算报告、调研记录、联席会纪要。林辰签字后,交由陈雪送审。
五点零八分,区政府办公室来电:“王区长看了材料,已经签批,列为本月民生实事典型案例,全区推广。”
林辰放下电话,走到窗前。c区方向,几辆工程车正缓缓驶出停车场,勘测设备已经撤场,地面恢复如初。但地下十二米处那个非金属异质体的存在,仍未解释。
他回到桌前,打开抽屉,取出一张便签纸,写下“孙老板助理”五个字,下面画了一条横线,留空。然后将纸折好,塞进《项目异常接触记录》的夹页中。
六点二十三分,办公室只剩他一人。灯光一格格熄灭,走廊尽头传来保洁员推车的声音。他把公文包夹在腋下,走向电梯。
电梯门开,陈雪站在里面,手里抱着一叠档案。
“我送你到楼下。”她说。
电梯下行,数字从4跳到3。林辰按下1,没有说话。
“你改政策,是因为赵立平?”她忽然问。
“因为他,也不全因为他。”林辰看着楼层显示屏,“一个政策卡住一千多人,一个人走投无路去改签名——问题不在人,而在缝太窄。”
“所以你把缝撕大了。”
“不是撕。”林辰说,“是让它本来就能透光。”
电梯到达一楼,门缓缓开启。保安在前台抬头看了眼,又低下头去。
林辰迈步走出,陈雪跟在身后。
“可你不怕有人钻空子?”她问。
林辰停下脚步,转身面对她:“怕。所以我让每笔申报都留痕,每户都可查。”
他抬手按住电梯开门键,金属门停在半开状态。
门外夜风涌入,吹动陈雪的发丝。
林辰松开手。
电梯门继续合拢。
公文包里的布票存根边角微微翘起,抵着文件夹的硬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