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辰把申报材料放在桌上,拿起外套走向门口。刘伟站在门边,手里还攥着那张打印纸,嘴唇动了动,似乎想说什么。林辰脚步没停:“你去通知东湖、和平、新民三个站的王某、李某、赵某,九点半到小会议室,单独谈话。”
刘伟点头快步离开。林辰回到办公室,拉开抽屉取出三份档案袋,每份上面贴着一张手写姓名标签。他没坐下,站在桌前翻看昨晚备份的系统日志,目光在几处异常操作时间点上停留片刻,合上文件夹,走向小会议室。
九点二十八分,三人陆续到场。林辰让他们坐定,自己坐在正对面,没提申报材料,也没看记录,而是打开投影仪,播放一段监控视频。画面里,一位白发老人拄着拐杖在东湖社区服务窗口前站立良久,突然身子一歪,倒在了地上。工作人员慌忙跑出柜台,群众围拢过去。
林辰按下暂停键:“这位老人晕倒前,已经等了四十三分钟。他来办的是低保续期,系统显示‘待补材料’。可实际上,他的资料早在三天前就提交了,只是被卡在信息科审核环节。”他看向王某,“你那天值班,看到了吗?”
王某低着头,手指抠着桌角:“我……看到了。”
“那你做了什么?”
“我打了电话,信息科说流程还没走完,不能提前发放。”
林辰收起投影仪:“你们交上来的材料,我都看了。你们怕被追责,怕翻旧账,这我能理解。但群众更怕什么?怕等不到钱,怕病治不了,怕孩子交不起学费。”他顿了顿,“从今天起,设立过渡期纠错通道。过去的问题,只要主动说明,不再追究。但今后再出现人为压单、删记录、调数据,一律按违纪处理。”
三人沉默。
“我不是要找替罪羊。”林辰站起身,“我要的是能干事、敢担责的人。如果你们愿意留下来,陈雪会协助你们重新梳理流程,把该补的材料补上,该改的环节改掉。如果不愿意,现在走,我不拦。”
李某抬头:“林区长,真能既往不咎?”
“我林辰说话,向来是一口唾沫一个钉。”林辰看着他,“但前提是——你们得对得起穿这身制服。”
三人离开后,林辰拨通陈立办公室电话,无人接听。他起身下楼,走到信息科门口,看见陈立正低头翻一份文件,桌上堆着几本技术手册。林辰敲了敲门框:“有空吗?想跟你聊聊。”
陈立抬眼,没说话,点了点头。
林辰走进来,顺手关上门,在他对面坐下,递上一份文件:“《信息科职能转型方案》初稿。你之前提的技术风险,我没当耳旁风。权限下放必须有保障体系,我想听听你的意见。”
陈立翻开文件,眉头微动。方案里明确提出,信息科将从“审批管理”转向“技术支持”,未来承担全区数据接口标准化、基层系统培训、应急响应等职能,并建议将其纳入区级数字化改革试点单位,提升科室编制层级。
“这不是削弱,是升级。”林辰说,“你要是愿意牵头,我可以向组织建议,增设一名副科长编制,专门配合你。”
陈立手指在纸页上轻轻划过,许久才开口:“系统权限放开后,数据出问题,责任算谁的?”
“责任主体在基层。”林辰答得干脆,“但技术支持归你们。出了问题,不问你审批,问你响应。快不快,准不准,稳不稳——这是你们的新考核标准。”
陈立抬起头:“你真打算这么干?”
“已经干了。”林辰看着他,“昨晚零点,三个社区权限全部切换。群众今天能拿到钱,不是因为我林辰说了什么,是因为系统真正通了。你要是还想着靠卡流程立威,那我劝你趁早收手。但如果想带一支技术过硬的队伍,我给你平台。”
陈立沉默良久,终于将文件合上:“我可以做接口安全预案,包括权限分级、操作留痕、异常预警。但有个条件——你们基层的操作规范也得跟上。别一边要自由,一边乱录入。”
“成交。”林辰伸出手。
陈立迟疑了一下,伸手握了上去。
第二天上午十点,林辰主持召开部门协调会。会议室长桌两侧,坐着三个社区服务站负责人和信息科技术骨干。气氛仍有些僵。
林辰开门见山:“从今天起,信息科不再审批任何数据。你们报什么,系统接什么。责任主体在你们,监督权在群众。信息科的任务只有一条——保障系统稳定运行,提供技术支持。”
众人面面相觑。
“我们怕的不是放权,”新民站赵某犹豫道,“是怕放了权,问题出在基层,锅还是我们背。”
“那我明确说一句,”林辰看向陈立,“如果因为技术响应不及时导致群众办事受阻,责任由信息科承担。反之,如果基层录入错误、材料造假,责任由站点负责人承担。刘伟会建立问题台账,每周通报,谁也别想躲。”
他转向陈立:“你来介绍一下安全预案。”
陈立站起身,打开ppt:“我们将在三个社区部署本地缓存服务器,确保断网不断办;所有操作强制留痕,修改必须双人确认;每周导出日志,自动比对异常数据。”他顿了顿,“另外,我建议每月召开一次‘问题响应会’,由刘伟担任联络员,收集基层技术需求,我们现场解答。”
会议结束前,林辰拿出三份文件:“这是《数据协作备忘录》,双方签字。今后谁卡流程,谁拖响应,白纸黑字,有据可查。”
签字时,王某走到陈立桌前:“陈科,新系统日志怎么导出?我们想自己核对一下。”
陈立站起身,接过鼠标:“我教你。”
下午三点,刘伟冲进办公室:“新民社区系统突发故障,缓存溢出,上百条业务卡在提交环节,群众已经开始聚集。”
林辰没动:“通知陈立和新民站负责人,让他们自己对接。”
二十分钟后,陈立带着两名技术员赶到现场。新民站赵某正在焦急地刷新页面。陈立查看日志,迅速定位问题:“缓存配置阈值设低了,大量并发请求触发溢出。马上调整参数,重启服务。”
“要多久?”
“三小时。”
“群众等不了这么久。”
“那就分批处理。”陈立掏出手机,“我让技术组远程挂载临时通道,优先处理紧急件——低保、医疗报销、残疾补贴,先放行。”
赵某愣了一下:“你……不怕担责?”
“怕。”陈立头也没抬,“但更怕你们觉得我们还是以前那样。”
三小时后,系统恢复正常。陈立在工作群发消息:“问题已解决。建议下周组织全员培训,重点讲解高并发场景下的操作规范。”
群里静了几秒。
王某回复:“同意,我们东湖站报名。”
李某跟上:“和平站也参加。”
赵某发了个“收到”。
林辰看着手机屏幕,起身走到窗前。楼下停车场,陈立的车已经不在原位。
他正要回桌前,手机震动。
是刘伟发来的照片:新民站服务大厅,陈立站在电脑前,手把手教赵某调整系统参数,两人头靠得很近,屏幕光映在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