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辰把那张写着“信者不惧,众志成城”的纸折好,放进公文包夹层。他站起身,拍了拍衣角,语气平静:“现在该让外面知道,我们做了什么。”
陈雪抬起头,手指还搭在键盘上。刘伟刚合上工作日志,听见这话,立刻坐直了身子。
“宣传的事不能再拖。”林辰走到窗边,拉开百叶窗一条缝,楼下街道办的院子安静如常,几辆公务车停在车位上,保洁员正推着垃圾车经过办公楼后门。“有人想拿旧账做文章,那就得让他们看到,这些事不是黑箱操作,而是实打实的民生工程。”
陈雪摘下眼镜,放在桌上轻轻推正:“你是说,主动把项目数据公开?”
“不是全部,是关键部分。”林辰转过身,“三百二十七户危房住户的安置情况、补偿协议签署率、群众回访满意度——这些数字经得起查。我们要做的,是把这些内容变成故事,让人看得懂,也愿意信。”
刘伟迟疑道:“可要是他们断章取义呢?比如只截一段话,配上煽动标题……”
“那就比谁的声音大。”林辰走回桌前,从文件夹里抽出一份区府近期下发的通知,“区委刚开完会,今年主抓‘城市更新提质年’,明确提出要强化基层治理成果宣传。我们做的事,正好贴上这个政策点。”
陈雪眼神一动:“你是想借势?”
“不是借,是融入。”林辰点头,“我们的旧改项目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全区重点工作的一部分。只要把这个逻辑讲清楚,谁想泼脏水,就得先质疑区委的部署。”
屋里静了几秒。
刘伟低声问:“那……怎么发?”
“三线并进。”林辰伸出三根手指,“第一,整理三年来所有已归档的民生数据,做成图表;第二,挑出几个典型家庭,用访谈形式记录他们的搬迁经历;第三,通过区政务公众号、街道宣传栏、社区微信群分批推送。”
陈雪迅速打开新文档:“文案我来写。不能吹,也不能藏。就说事实,列数字,引原话。”
“群众原话最有力。”林辰说,“比如那个老太太,搬进新房那天拉着你说‘终于睡踏实了’,这种话比任何总结都管用。”
刘伟掏出手机:“我可以联系各社区网格员,让他们把推文转发到楼栋群,再请居民代表帮忙扩散。真实传播路径比机关内部转发强得多。”
“可以。”林辰应道,“但注意一点:不搞强制转发,不限制评论。允许质疑,也准备回应。越透明,越不怕查。”
陈雪忽然想到什么:“如果有人追问资金来源、审批流程怎么办?毕竟有些手续是补签的。”
“补签不等于违规。”林辰语气沉稳,“当年特事特办,是因为寒潮提前,三百多户住在危墙下。我们有会议纪要、应急备案、事后公示全套材料。谁要查,我们就晒全链路流程。”
他说完,从包里取出一个U盘放在桌上:“这里面是所有支撑性文件的电子备份,加密存放。你写稿时需要引用,直接调取即可。但记住,不用联网设备处理。”
陈雪接过U盘,指尖微顿:“你还是担心信息外泄?”
“防的是有心人。”林辰目光扫过两人,“我们现在主动发声,不是为了炫耀成绩,是为了抢在别人造谣之前,把事实立住。舆论这东西,先入为主。你不说,别人就会替你说——而且说得难听。”
刘伟咬了咬嘴唇:“那……要不要提你?比如说是你带头推进的?”
林辰摇头:“不突出个人。稿子里最多写‘街道办工作组’,重点落在集体和政策落实上。我不是要当典型,是要守住底线。”
陈雪盯着屏幕,轻声说:“有时候我觉得,你做事的方式很矛盾。明明有能力掌控局面,却总把自己藏在后面。”
“这不是藏。”林辰淡淡道,“这是规矩。功劳归组织,责任我来扛,这才是正道。”
他看了眼手表:“今天下午就把初稿拿出来。宣传材料必须经得起每一个字的推敲。错一个标点,都可能被人拿来当把柄。”
三人随即分工。陈雪调出历年台账,开始筛选数据;刘伟列出可采访的家庭名单,准备联系社区配合;林辰则翻阅区委全会报告,摘录与旧改相关的政策表述,确保口径一致。
一个多小时后,陈雪停下敲击键盘的手:“第一篇稿子框架出来了。标题是《和平旧改三年记:三百二十七户人家的安居之路》。开头用一组对比照片——改造前的裂缝墙体,和现在的整洁楼房。正文分三块:背景、过程、成效。每一块都附数据和居民原话。”
林辰凑过去看屏幕,逐行浏览。他指着一处写道:“这里写‘部分居民曾对补偿标准存疑’,改成‘个别居民提出意见’更准确。我们没隐瞒争议,但也别给人留下普遍不满的印象。”
“明白。”陈雪修改完毕,又问,“发布时间定什么时候?”
“周五下午四点。”林辰说,“大多数人快下班,注意力还在手机上。周末两天是阅读高峰,能形成持续传播。周一早会没人顾得上看公众号,避开第一时间的质疑。”
刘伟插话:“要不要配个短视频?现在大家都爱看短片。”
“可以考虑。”林辰点头,“先做一期一分钟的图文快剪,展示改造前后对比。等第一批反馈出来,再决定是否深入拍摄。”
他又转向陈雪:“发布前,把终稿打印一份,我签字确认。所有对外材料,必须有责任人署名,这是程序,也是担当。”
陈雪点头记下。
临近中午,初稿基本成型。林辰坐在办公桌前,一页页翻看打印出来的样稿。阳光斜照进来,落在纸面上,映出淡淡的字影。他拿起红笔,在标题下方划了一道短线,写下自己的名字和日期。
“就这样。”他说,“按计划推进。”
陈雪收起文件:“我去联系宣传科,协调发布渠道。”
“等等。”林辰叫住她,“发布渠道用官方口吻,但传播节点要靠基层。让刘伟去跑一趟,亲自把材料送到每个社区服务中心,交给负责人手里。当面交代注意事项。”
刘伟愣了一下:“为什么不让宣传科统一发?”
“因为信任要面对面建立。”林辰看着他,“你去了,代表这事不是应付差事,而是真正在意结果。他们会感受到态度。”
刘伟用力点头:“我这就去。”
办公室只剩林辰一人。他把所有草稿收进抽屉,锁好。然后打开笔记本,在首页写下一行字:
风起之前,先立旗。
窗外,一辆环卫车缓缓驶过主干道,洒水喷头左右摆动,湿漉漉的路面映着高楼玻璃幕墙的反光。他盯着那片晃动的光影,没有起身。
桌上的手机震动了一下。是陈雪发来的消息:宣传科已确认周五推送安排,备用预案也已准备就绪。
林辰看完,没有回复。他合上笔记本,手指轻轻敲了三下封面,节奏平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