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市市长陈志远,五十二岁,军旅出身转政界,作风严谨务实,主政三年来力推“透明治理”与“效能革命”,对基层创新举措尤为关注。其办公室陈设一如其人,简洁有序,墙上无装饰,唯有一幅全市地形图悬挂于侧,重点区域标注清晰。
林辰走出会议室时,手机震动了一下。秘书处的短信刚弹出来:市长十一点接见,带齐材料。
他没停下脚步,只是把手机往西装内袋一塞,公文包夹得更紧了些。走廊灯光打在地板上,映出他稳步前行的影子。刚才例会结束前,李建国说了句“上面有动静了”,他点头应过,心里已有预判。舆情平息得干脆利落,推文阅读量破万,兄弟单位主动索要模板,这种连锁反应不会没人看见。
车在市政府大楼前停稳,他整了整领带,拎包下车。门卫核对身份后放行,电梯直上十二楼。走廊尽头是市长办公室,门口坐着一位穿灰裙装的女秘书,抬头看了眼时间,对他点点头:“您提前五分钟,可以进去。”
林辰轻敲两下门。
“进来。”声音不高,但清晰。
屋内陈设简洁,一张宽大办公桌,后面坐着一位五十岁出头的男人,短发微白,眉宇间透着干练。他正低头翻一份文件,听见动静抬眼:“坐吧。”
“谢谢市长。”林辰将公文包放在腿边,没有急于打开,“我准备了一份汇报,十五分钟讲完核心内容。”
市长放下笔:“你说。”
林辰取出平板,解锁屏幕。“东湖片区民生项目从立项到初验通过,共用时二十七天。期间经历三次现场核查,最后一次提出三项整改要求。我们三小时内完成闭环,当天通过验收。”他点开一张图表,“这是全过程时间节点分布图,重点集中在问题响应、跨部门协同和数据留痕三个环节。”
市长盯着屏幕,手指轻轻敲了下桌面:“抢时间我能理解,但基层最容易为了快而压程序。你这个速度,有没有绕规则?”
“没有。”林辰语调平稳,“所有应急操作都执行‘双轨记录’——现场动作同步生成音视频存证,并由监理方远程确认。比如燃气复测这一步,测试完成两分钟后,监理组长在视频会议中口头授权补签流程,全程录音编号为dhSY--1427。”
他说完,点播放键,一段十七秒的音频响起,内容清楚可辨。
市长听完,微微颔首:“有据可查就好。现在有些人做事,怕留痕,你们倒把痕迹做得滴水不漏。”
“程序越透明,执行空间才越大。”林辰顺势展开下一步,“这次我们还试运行了一套动态归档机制。每项任务从派发到完成,系统自动生成责任链、时间戳和验证路径。验收组随时调阅,无需临时整理材料。”
市长终于露出一丝笑意:“你是想说,别人疲于应付检查,你们反而靠检查推动管理升级?”
“正是如此。”林辰点头,“过去整改是‘补作业’,我们现在把它变成‘做实验’——每一次问题暴露,都是优化流程的机会。”
市长往后靠了靠,双手交叉搁在桌上:“那你总结一下,这套模式的核心是什么?”
“三点。”林辰不假思索,“第一,响应前置。发现问题不等指令,立即启动预案;第二,证据同步。做事的同时就把证明做扎实;第三,责任可视。谁干什么、干成什么样,全在一张图上。”
办公室安静了几秒。
市长开口:“如果推广,你觉得难点在哪?”
“不在技术,而在意识。”林辰坦然回应,“很多地方习惯把‘合规’当成负担,我们则是把它当成工具。没有这个转变,光抄流程没用。我建议先选三个不同类型街道试点,观察适应周期和资源消耗,再定标准。”
市长盯着他看了两秒,忽然问:“你之前在哪个岗位?”
“河东区和平街道综合科起步,现在永清县。”
“周伟是你前任?”
“他是项目最初牵头人,我在执行中做了些调整。”
市长没再追问,拿起桌上的记事本翻了一页,写下几个字。然后抬头:“这次应对舆情也很及时。公众号那篇说明,是你写的?”
“草稿由我拟定,团队协作完善。”
“不提谣言,只摆事实,这个分寸拿捏得好。”市长合上本子,“有些人出了事就急着辩解,越描越黑。你们反其道而行,让信息自己说话,这才是现代治理思维。”
林辰只是听着,没有接话。
“作风硬朗,思路清晰,难得的是还能守住边界。”市长顿了顿,“现在很多干部要么不敢干,要么乱干。你能做到既快又稳,不容易。”
林辰这才开口:“基层事杂,慢不得,也错不得。我们只是把每一个环节都想细一点。”
市长站起身,走到窗边看了眼外面。阳光照进来,落在办公桌一角。他背对着林辰说:“市里正在筹备城市更新专项行动,需要一批懂实操、能扛事的人。你们这套做法,值得放进培训教材。”
林辰也起身,站在原地。
“材料留下吧。”市长转过身,“我会让政研室抽调骨干,跟你这边对接细节。另外——”他顿了顿,“下周的全市工作调度会,你准备一个八分钟发言,重点讲讲这个‘双轨留痕’是怎么落地的。”
“明白。”林辰将平板和纸质材料整齐摆好,“我回去立刻准备。”
市长点头,没有再说挽留的话。但当他重新坐下时,手边那份记事本仍摊开着,上面写着一行字:永清经验,可复制性评估优先级A。
林辰提起包,朝门口走去。手握住门把时,身后传来声音:
“你对当前基层最大的困扰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