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U阅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第一节 断足为证

布达拉宫的千级石阶在暮色里泛着青黑,像一条凝固的冰河。王玄策扶着蒋师仁的臂膀踏上第一级时,靴底突然传来尖锐的刺痛——那些嵌在石缝里的铁蒺藜正泛着冷光,每颗棱角分明的蒺藜上都錾着朱红的字,在残阳里像一片片凝固的血。

正使当心!蒋师仁的横刀已出鞘半寸,刀鞘上的鲛鱼皮被掌心攥出褶皱。他看着王玄策空荡荡的左裤管在风中摆动,喉结滚了滚,终究没再说什么。三日前在吐蕃边境的断崖,王玄策亲手斩断腐坏的左足时,血溅在雪地里像绽开的红梅,那时他只说:带着断足,才好让赞普看看,我大唐使团是如何从泥婆罗的尸山血海里爬出来的。

此刻断足的残端刚触到铁蒺藜,那些冰冷的金属突然活了过来。无数细小的倒钩刺破结痂的伤口,像有无数只铁蚁钻进骨髓,王玄策闷哼一声,额角渗出冷汗,却见被吸出的黑血在空中凝成一团迷雾。雾霭里渐渐浮出阿罗那顺那张狰狞的脸——这个中天竺的篡位者,此刻正咧着嘴狂笑,獠牙间淌着暗红的涎水,王玄策,你以为逃到吐蕃就能活命?二十八条唐人狗命,还不够填恒河的漩涡!

狗贼敢尔!蒋师仁的横刀带起破空的锐响,刀身映着他眦裂的眼角。可刀锋距血影三寸时,宫门两侧的鎏金转经筒突然转动,筒身上的六字真言骤然亮起,两道金光如铁钳般夹住刀刃。蒋师仁猛力回抽,转经筒却转得更快,筒壁上竟浮现出一幕幕幻象:使团驿馆的火光冲天而起,二十八名弟兄被天竺兵按在地上割喉,老通事张诚死死抱着符节,被长矛从后心穿透时还在嘶喊大唐万岁,血顺着符节的兽头滴在泥地里,晕开一片暗红。

住手!王玄策突然低喝,声音嘶哑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他盯着转经筒上的幻象,断足处的剧痛让视线阵阵发黑,可那些垂死的咒骂却像针一样扎进耳朵——那是校尉王启年的声音,他中箭后还在喊正使快走,还有译语人李顺的呜咽,他被剥皮时还在念叨着长安城的胡饼。二十八人,整整二十八张面孔在眼前闪过,最后都化作阿罗那顺脚下的肉泥。

蒋师仁的指节已因用力而发白,刀身在金光中震颤,发出不堪重负的嗡鸣。正使,让属下劈开这鬼东西!他额上青筋暴起,吐蕃赞普的使者说过,布达拉宫的宫门验的是心魂,若心怀怨怼便会被幻象吞噬,可他现在只想把这些亵渎英灵的转经筒劈成碎片。

不必。王玄策抬手按住他的肩,掌心的温度透过明光铠甲传过来,带着奇异的镇定。他缓缓弯腰,将怀中的铜匣放在石阶上,匣盖早已在逃亡时被劈开,里面盛着的佛骨舍利残核滚了出来,在青石板上发出清脆的响声。那是从阿罗那顺的宝库中抢出的,据说藏着佛陀的指骨,此刻却沾着使团护卫赵五的脑浆——那孩子才十七岁,是队里最会吹笛的。

残核滚到第三十七级石阶时,突然裂开一道细纹。一滴暗红色的液体从裂缝渗出,像是佛骨在流血,渗入石缝的瞬间,整座布达拉宫突然剧烈震颤。石阶下的经幡无风自动,猎猎作响如千军万马奔腾,宫门两侧的石狮眼窝亮起红光,而那两扇嵌着绿松石的宫门竟发出低沉的咆哮。

咔咔嚓——门环突然扭曲变形,鎏金的兽面在噼啪声中化作两头青灰色的獒犬首级,犬眼燃烧着幽蓝的火焰,獠牙上还挂着腥臭的涎水。它们猛地向前一探,腥臭的风直扑王玄策的面门,左边的獒犬张开血盆大口,尖利的犬牙擦着他的咽喉咬来,带着毁天灭地的戾气。

蒋师仁的横刀仍被转经筒钳制,他竟松开刀柄,用身体撞向獒犬。王玄策却在此刻挺直了脊背,断足踩着铁蒺藜,伤口的血顺着蒺藜的纹路漫延,在石上勾勒出诡异的图案。他看着近在咫尺的犬牙,突然笑了,笑声里混着血沫:阿罗那顺以为,凭这些鬼魅伎俩就能拦住我?

话音未落,那些漫延的血珠突然同时迸溅,在空中凝成一道血色屏障。獒犬的利齿撞在屏障上,发出骨头碎裂的脆响,而转经筒上的幻象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褪色——使团弟兄们的身影渐渐淡去,取而代之的是阿罗那顺被唐军捆在战象上的模样。蒋师仁趁机抽出横刀,刀光如练,劈向仍在嘶吼的獒犬首级。

一声,门环重新变回鎏金兽面,转经筒停在嗡嘛呢叭咪吽吽字上,铁蒺藜上的字愈发鲜红。王玄策低头看着自己的断足,那里的黑血已流尽,露出粉色的新肉。铜匣里的佛骨残核发出微光,将他的影子投在宫门上,竟比整座布达拉宫还要挺拔。

校尉,他转过身,接过蒋师仁递来的布条,记住,这世上能验我身份的,从来不是什么机关幻术。布条缠住断足时,他的声音里带着一种近乎冷酷的平静,是那二十八具还没入土的忠骨,是我手里这半条没断的命。

蒋师仁望着他被暮色拉长的身影,突然单膝跪地,横刀拄地,刀面映着石阶上未干的血迹。远处的吐蕃赞普正站在宫墙之上,而王玄策的断足已踏上第二级石阶,铁蒺藜在他脚下发出细碎的呻吟,像在为即将到来的风暴呜咽。

第二节 骨铃问心

獒犬首级消散的刹那,一缕细碎的铃声从半空飘落。王玄策抬手接住那枚从犬齿间坠下的骨铃,指腹触到铃身时猛地一缩——那竟是用孩童指骨打磨而成,内壁还嵌着几缕未褪的血丝。更诡异的是,骨铃在掌心微微震颤,发出的调子竟与长安弘文馆里抄录的《兰亭序》丝竹谱分毫不差,永和九年的婉转音节混着血腥气,听得蒋师仁眉峰紧蹙。

正使,这铃......蒋师仁的横刀在身侧划出半道弧光,警惕地扫视宫门两侧。方才被劈开的獒犬首级明明已化作鎏金烟尘,这骨铃却带着鲜活的温度,仿佛刚从活物口中取出。

王玄策捏住铃绳用力一扯,牦牛筋编就的绳结应声而断。骨铃坠入手心的瞬间突然裂开,半片焦黑的贝叶从铃内滑出,叶面还留着被齿尖啃咬的痕迹。他展开贝叶时,指节因用力而泛白——那上面是文成公主独有的簪花小楷,笔锋娟秀却力透叶背,只问了三个字:伤有几处?

墨迹尚未干透。王玄策的目光扫过自己空荡荡的左裤管,又掠过右臂被流矢贯穿的旧伤,喉间涌上一股腥甜。使团覆灭那日,阿罗那顺的弯刀在他胸前划开的口子至今仍在渗血,还有脚踝被战象踩碎的骨裂、后背被火铳灼伤的疤痕......他正要开口细数,却见蒋师仁突然反手抽出腰间短匕。

蒋校尉!王玄策喝声未落,短匕已划破蒋师仁的左臂。鲜血喷涌而出,溅在青黑的石阶上竟未渗入石缝,反而顺着刻痕游走,在第二十三级台阶上凝成两个暗红的大字:七伤。

蒋师仁甩去匕尖的血珠,单膝跪地时,伤口的血仍在汩汩流淌:正使身有七处致命伤:左足断于断崖、右肩中过毒箭、胸前受弯刀之创、后背遭火铳所灼、左臂被象鼻绞裂、右膝骨裂于恒河、喉头曾中过迷药......属下一日不敢或忘。他每说一处,石阶上的二字便亮一分,像两簇跳动的鬼火。

王玄策望着他臂上深可见骨的伤口,突然想起三年前在长安教坊司,蒋师仁还是个会为了输棋哭鼻子的少年。那时这孩子总缠着问:正使,外交官为何要学止血包扎?他当时只笑说:怕你哪天死在我前头,没人给我收尸。此刻看着石阶上的血字,他突然将贝叶按在蒋师仁的伤口上,簪花小楷的墨迹遇血竟化作金色。

咔啦——铜匣突然自行崩裂,那些残留的木片带着火星飞向宫门。鎏金表层被火星触到的地方瞬间焦黑,七个黑洞应声浮现,洞壁还在冒着青烟。王玄策刚握紧横刀,便见七只腐烂的手臂从黑洞里探出来,指节处的皮肉早已烂透,露出森白的骨节,手腕上还挂着唐军制式的铜环。

是弟兄们......蒋师仁的声音发颤。最左侧那只手臂的无名指缺了半节,他认得那是老通事张诚——当年在长安酒肆猜拳,张诚被骰子砸断了指骨。此刻这七只手臂正缓缓抬起,腐烂的指尖齐齐指向宫门西侧,那里的阴影里站着个穿赭色僧衣的身影。

那人戴着张黄金面具,面具上錾刻的六字真言在暮色里泛着冷光。王玄策眯起眼,注意到面具边缘露出的半片耳垂,那里有个细小的耳洞——唐军将士从不打耳洞,这分明是吐蕃祭司的装扮。可当那人抬手拂去肩上落雪时,袖口滑落的刹那,蒋师仁突然发出一声短促的惊呼。

面具下露出的手腕上,有块月牙形的疤痕。蒋师仁小时候跟着父亲在军械坊锻铁,被火星烫出的疤痕正是这个形状。当年蒋父随使团护送文成公主入藏,据说在翻越雪山时失足坠崖,尸骨无存。此刻那戴黄金面具的人缓缓转身,面具的下颌处有道裂痕,竟与蒋父当年被战锤砸出的伤疤位置分毫不差。

校尉,莫慌。王玄策按住他握刀的手,掌心的冷汗比蒋师仁的伤口还要凉。骨铃还在掌心震颤,《兰亭序》的调子突然变了,固知一死生为虚诞的悲怆音节里,混着铁链拖地的声响。他盯着那黄金面具,突然想起文成公主信中提过的秘闻——吐蕃有种秘术,能用死者指骨炼制骨铃,铃声能勾出人心最痛的记忆。

七只腐烂的手臂突然剧烈摇晃,指节叩击着宫门,发出的声响,像在催促什么。戴黄金面具的人缓缓抬起手,面具的眼洞正对向蒋师仁,那里面没有眼珠,只有两团跳动的绿火。阿仁,一个沙哑的声音从面具后传出,竟与蒋父生前的语调一般无二,你爹的尸骨,还在雪山冰缝里冻着呢。

蒋师仁的横刀落地。他猛地冲向那人,却被王玄策死死拽住:那是幻术!你爹的尸身当年我亲手收敛,葬在逻些城外的唐军义冢!可当他看向那人手腕的月牙疤痕时,声音突然顿住——那疤痕上还沾着点铁青色,正是军械坊特有的淬火烟尘。

骨铃的调子陡转急促,《兰亭序》的风雅荡然无存,只剩下尖锐的嘶鸣。王玄策突然将骨铃狠狠砸向石阶,指骨碎裂的瞬间,七只腐烂的手臂同时化作飞灰。戴黄金面具的人发出一声痛呼,面具上的裂痕突然扩大,露出底下青灰色的皮肤——那根本不是活人的肤色。

文成公主的问题,该由我来答。王玄策突然扯开衣襟,露出胸前纵横交错的伤疤。夕阳的最后一缕光落在他身上,七道最狰狞的伤口同时发亮,与石阶上的血字遥相呼应。我身上的伤,是天竺兵的弯刀刻的,是战象的巨蹄踩的,是阿罗那顺的毒箭射的......他每说一句,便向前踏一步,断足在石阶上留下血印,但最痛的那处,在心里——二十八条人命,我还没为他们报仇。

话音刚落,黄金面具落地,底下竟是颗骷髅头,眼眶里的绿火渐渐熄灭。蒋师仁呆立在原地,看着那具倒在雪地里的骷髅,突然发现它的左手无名指也缺了半节——那是老通事张诚的指骨。

王玄策捡起地上的贝叶,此时上面的簪花小楷已换成新的字句:心伤可验,宫门可开。他将贝叶递给蒋师仁,看着少年用布带勒紧手臂的伤口,突然拍了拍他的肩:记住,幻术能仿容貌,却仿不了人心。你爹要是看见你为了个假骷髅失魂落魄,定会用铁钳敲你的脑袋。

蒋师仁低头看着石阶上渐渐褪色的二字,突然捡起横刀,刀面映出自己苍白的脸。远处的宫门正在缓缓开启,门后传来吐蕃赞普的诵经声,而王玄策的断足已踏上第三级石阶,骨铃的残片在他脚下发出最后的哀鸣,像在为被戳破的幻象送行。

第三节 腐手验疤

转经筒的余音还在宫墙间回荡,那七只刚化作飞灰的腐烂手臂竟从石阶缝隙里重新钻出。这一次它们不再指向阴影,而是像嗅到血腥味的饿狼,直奔王玄策的断足而来。最前面那只手的指骨上还缠着半片唐军号服,腐烂的指尖精准掐住断足的新肉,指甲缝里的黑泥混着血珠渗进伤口。

“正使!”蒋师仁的链子刀如灵蛇出鞘,铁链撞在石栏上发出脆响,却被另一只腐手缠住链节。王玄策只觉断足处传来撕裂般的剧痛,那只腐手竟生生剜出一块带血的碎骨——骨头上还沾着佛血凝成的金斑,正是三日前佛骨残核渗入伤口的位置。

腐手攥着碎骨向转经筒飘去,指节摩擦时发出“咯吱”声响,像是在炫耀战利品。王玄策按住流血的断足,视线追着那截碎骨——当它坠入鎏金筒身的刹那,筒内突然爆发出洪钟般的诵经声。不是吐蕃喇嘛的梵音,而是玄奘法师译经时特有的语调,“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的经文混着檀香,从转经筒的缝隙里漫出来,听得蒋师仁猛地抬头。

他认得这声音。当年在长安大慈恩寺,他曾偷听过玄奘法师为文成公主讲经,那语调平缓如恒河流水,此刻却带着奇异的穿透力。更惊人的是,经文中的每个字都化作金粉,顺着气流盘旋而上,最终落在王玄策敞开的衣襟上。

金粉在胸前的伤疤上流转,竟渐渐勾勒出河西走廊的轮廓。锁骨处被毒箭射穿的圆疤成了玉门关,左肋被弯刀划开的长疤化作祁连山,就连后背火铳灼伤的焦痕,都变成了敦煌城外的月牙泉。蒋师仁凑近细看,发现那些伤疤组成的城池间,还标注着细小的唐军烽燧——那是贞观年间他随父亲护送粮草时,亲手埋下的烽燧标记。

“这是……”他话音未落,眼角余光瞥见黄金面具的残片正在重组。方才碎裂的面具突然从雪地里跳起,边缘的裂痕自动弥合,只是面具后的面孔不再是骷髅,而是个青面獠牙的夜叉。蒋师仁的链子刀骤然发力,铁链缠上面具的眼洞,刀锋旋出半道银弧:“妖孽还敢作祟!”

刀光劈碎面具的刹那,碎片在空中突然凝滞,然后重新拼凑——这次露出的竟是张年轻英挺的面容:高挺的鼻梁,深邃的眼窝,嘴角还带着点桀骜的笑意。蒋师仁的链子刀僵在半空,喉结滚动着说不出话来——那分明是松赞干布年轻时的模样,他在吐蕃赞普的寝殿见过画像。

“松赞干布?”王玄策的声音带着寒意。他记得史书里记载,这位吐蕃赞普曾派使者赴长安求亲,画像里的青年眉眼间有种草原鹰隼般的锐利。可眼前这张脸的左眉骨,却有一道与王玄策相同的疤痕——那是当年与泥婆罗兵作战时,被流矢擦过留下的印记。

“正使当心!”蒋师仁突然回神,链子刀收回时带起劲风,将那张变幻的面孔劈成两半。碎片落地的瞬间,铜匣里剩余的金粉突然冲天而起,在空中炸开成两行文字:左侧是汉文楷书“真伤者,得兵”,右侧是吐蕃文草书“伪伤者,得死”。两种文字的笔画间都缠着血丝,像是用活人血写就。

“轰隆——”整座宫门突然向内洞开,门轴转动的声响震落檐角的积雪。门后并非预想中的吐蕃宫殿,而是三百名赤膊力士列成的方阵。他们皮肤黝黑如檀木,肌肉贲张的胸膛上都烙印着相同的图案——不是吐蕃的狼图腾,而是王玄策身上最狰狞的七处伤疤。

站在最前排的力士,左胸烙印着断足处的锯齿状疤痕,右肩是箭伤的圆疤,腰间那道横贯肚脐的刀疤,与王玄策被阿罗那顺亲卫偷袭时留下的伤口分毫不差。当他们齐声呼喝时,三百道伤疤在夕阳下泛着油光,竟比任何战旗都更有威慑力。

王玄策的断足踏上第五级石阶,腐手们早已化作飞灰,转经筒的诵经声也渐渐平息。他看着那些与自己伤疤呼应的烙印,突然明白文成公主的用意——这哪里是验伤,分明是在清点他为大唐流过的血。

“校尉,”他接过蒋师仁递来的金疮药,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你看他们腰间的弯刀。”蒋师仁顺着他的目光望去,只见每柄弯刀的柄首都嵌着颗唐军制式的铜扣,扣上刻着的“唐”字被摩挲得发亮——那是使团二十八人标配的腰牌残片。

三百名力士同时单膝跪地,动作整齐得像是一块巨石砸在地上。最前排的力士摘下腰间的铜扣,双手捧过头顶:“奉赞普令,凡能让佛血入骨、伤疤成图者,可率本部甲士。”铜扣在他掌心转动,露出背面刻着的小字:“二十八”。

王玄策的断足不再流血,佛血凝成的金斑在伤口处隐隐发亮。他看着宫门内延伸的长廊,突然想起使团覆灭那日,老通事张诚把最后一块腰牌塞进他手里时说的话:“正使,带着我们的名字回家。”此刻三百块铜扣在夕阳下闪烁,倒像是二十八颗忠魂化作了星辰。

蒋师仁的链子刀“唰”地收回鞘中,臂上的伤口已不再渗血。他扶着王玄策踏上第六级石阶,听见身后的转经筒又开始转动,这次传出的是《秦王破阵乐》的鼓点。宫门两侧的鎏金转经筒上,原本浮现的使团覆灭图景已被新的画面取代:王玄策站在恒河岸边,身后是八千借来的联军,战象的哀鸣里混着唐军的号角。

“走吧,校尉。”王玄策的声音穿透鼓点,带着一种近乎沸腾的平静,“让阿罗那顺看看,大唐的伤疤能长出怎样的獠牙。”断足踩在石阶上的声响,与三百名力士的甲叶摩擦声交织在一起,在布达拉宫的暮色里织成一张网——网的尽头,是中天竺即将崩塌的宫殿。

第四节 伤疤借兵

三百名赤膊力士突然同时抬手,掌心的短刀精准划向胸前烙印。血珠溅在青石板上并未散开,反而顺着石缝游走,渐渐聚成两半虎符的轮廓——左半边刻着“唐”字,右半边是吐蕃的“雍仲”符号,缺口处还在微微颤动,像在等待契合的瞬间。

王玄策盯着那滩凝血,断足的伤口突然发烫。方才被剜出碎骨的地方传来酥麻感,低头时竟见那些飞溅的血珠正顺着断足攀爬,在残端凝成层金铁般的外壳,五个尖锐的趾尖赫然成型,泛着冷光的金属表面还映着力士们狰狞的伤疤。

“正使的伤……”蒋师仁的横刀突然发出嗡鸣,刀身在掌心震颤着分解重组。原本三尺长的刀刃渐渐延伸至丈许,护手处的鲛鱼皮化作狰狞的兽首,刀背浮出古朴的云纹——那是当年其父蒋俨征高昌时用过的陌刀,他只在家族祠堂的画像里见过这形制。

“这不是借兵。”王玄策按住突然躁动的金铁趾尖,声音沉得像淬了冰,“是验兵。”话音刚落,最前排的力士突然屈膝,胸膛的伤口压向地面虎符,血珠顺着虎符纹路渗进石缝,“咔嚓”声里,半块虎符竟从石中凸起,泛着玉石般的光泽。

变故陡生。宫墙突然剧烈震颤,铜匣最后一块残片从王玄策袖中飞出,“钉”进西侧墙面的刹那,整面墙竟变得透明如琉璃。墙后并非殿堂,而是层叠的棺椁——里面封存的唐军遗骸都保持着握物的姿势,枯骨指间的半块鱼符泛着幽光,符上的“河西”二字被血渍浸透,与力士们的血符遥遥相对。

“是贞观十四年的河西军。”蒋师仁的陌刀在掌心发烫,他认出其中具遗骸腰间的铜铃——那是父亲当年赠予袍泽的信物。遗骸们的手腕突然转动,半块鱼符齐齐指向王玄策,缺口处的齿痕与他怀中那半块竟严丝合缝。

力士们的血符突然掀起腥风。左半边“唐”字虎符猛地跃起,在王玄策膝前盘旋,金铁趾尖触到血符的瞬间,断足传来撕裂般的剧痛——那些金属外壳竟顺着骨骼向上蔓延,在小腿处凝成半截胫甲,上面的纹路与虎符完全重合。

“还没完。”王玄策咬着牙按住胫甲,视线扫过透明墙后的遗骸。最上层那具遗骸的脖颈处,挂着枚熟悉的铜印——是使团老通事张诚的印信,当年在长安西市刻的,边角缺了块月牙形的缺口。此刻那印信突然从遗骸颈间脱落,穿透琉璃墙落在血符上。

“噗”的声,血符炸开成漫天血雾。三百名力士同时闷哼,胸前的伤疤突然渗出黑血,虎符右半边的“雍仲”符号开始扭曲,化作头张牙舞爪的雪豹。雪豹虚影扑向王玄策的瞬间,蒋师仁的陌刀横扫而出,刀风劈开血雾,却见雾中浮现出无数唐军的脸——是那二十八名弟兄临死前的模样。

“过得了血符,未必过得了亡者关。”高台上突然传来女声,文成公主的身影隐在经幡之后,手中的《金刚经》正泛着金光。王玄策的金铁趾尖在石上划出火星,看着那些亡者虚影渐渐逼近,突然扯开衣襟露出胸前的河西地图:“我身上的疤,就是他们的墓碑!”

话音刚落,透明墙内的唐军遗骸竟齐齐抬手,半块鱼符掷向空中。三百块符牌在血雾中拼成完整的调兵令,上面的字迹却在变化——时而显“河西节度”,时而显“吐蕃赞普”,最后定格为模糊的“天可汗”三字,墨迹里还混着唐军的血。

蒋师仁的陌刀突然失重,刀身的云纹褪成血色。他握着刀柄的手被烫得生疼,却见刀背浮现出其父的字迹:“兵者,信也。”这三字刚显,空中的雪豹虚影突然溃散,血雾重新聚成虎符,只是这次的缺口处多了行小字:“需验心之诚。”

王玄策突然俯身,金铁趾尖抠住石缝里的半片贝叶——是方才骨铃里掉出的残片,背面竟还有行极小的簪花小楷:“遗骸握符,非为借兵,为验是否敢认旧部。”他将贝叶按在虎符缺口,那半块调兵令突然飞落,在他掌心化作枚铜环,环上刻着二十八道刻痕。

“弟兄们,我王玄策回来了。”他握紧铜环,指腹摩挲着那些刻痕。透明墙内的遗骸突然齐齐坐起,枯骨手指指向宫门深处,那里的阴影里竟立着排兵器架,上面的唐刀、陌刀、长戟都蒙着厚厚的尘,却在此时同时出鞘寸许,发出龙吟般的轻鸣。

力士们的伤疤已不再流血,血珠在地面汇成溪流,顺着石阶向下淌去。最前排的力士突然单膝跪地,掌心向上托着块青铜令牌:“此乃吐蕃十二属国的调兵符,然需正使以血饲之。”令牌上的凹槽,正与王玄策掌心的铜环严丝合缝。

蒋师仁的陌刀突然轻颤,刀身映出远处经幡后的异动。文成公主手中的《金刚经》已展开半幅,经页在空中铺成道金色的桥,每个梵文字母都在跳动,细看竟是个吐蕃骑兵的名字——“论赞”“悉诺”“噶尔”……皆是吐蕃十二属国的勇将。

“这才是第三重考验。”王玄策盯着那座经桥,金铁趾尖在石上碾出火星。虎符仍悬在半空,缺口处的微光忽明忽暗,显然还未认可这临时的金铁断足。透明墙内的遗骸开始轻轻摇晃,枯骨碰撞的声响像在催促,又像在警告。

他突然抬手,将掌心的铜环狠狠砸向虎符。两物相撞的刹那,空中炸开团血花,王玄策的金铁断足突然迸出裂纹——原来那些金属外壳下,正渗出新鲜的血肉,在与虎符的血气相融。蒋师仁的陌刀适时横在他身前,刀面映出高台上文成公主微蹙的眉,也映出远处突然出现的吐蕃赞普身影。

“还没到借兵的时候。”王玄策的声音混着喘息,看着虎符重新裂开,“他们要验的,是我敢不敢带着这副残躯,踏过弟兄们的尸骨往前走。”金铁趾尖突然踏碎块青石,血珠顺着裂缝渗入地下,惊起无数蛰伏的飞虫——那些虫豸在空中盘旋,竟也组成半块残缺的兵符。

力士们的胸膛微微起伏,谁也没有倒下。他们胸前的伤疤正缓缓愈合,烙印的纹路与王玄策胫甲上的金铁纹络渐渐同步,像在编织张无形的网。透明墙内的唐军遗骸突然齐齐举臂,半块鱼符指向经桥尽头,那里的阴影里,似乎有更庞大的阴影在蠕动——是战象的轮廓。

蒋师仁握紧陌刀,看着父亲的字迹在刀背渐渐隐去。他知道这场考验还长,虎符未合,经桥未过,墙内的遗骸还在等个确切的答案。但当王玄策的金铁断足再次抬起时,他分明听见三百柄兵器同时出鞘的轻响,混着远处战象的低鸣,在布达拉宫的穹顶下织成张紧绷的弦——弦的另一头,正系着中天竺的命脉。

第五节 真身现世

王玄策的金铁趾尖踏上经桥时,整座布达拉宫突然暗了下来。唯有他身上的七处伤疤同时亮起,像七盏悬在皮肉上的灯笼——锁骨处的箭疤泛着银辉,后背的火铳灼痕燃着赤焰,就连断足残端的金铁外壳,都透出玉色的光晕。

“正使……”蒋师仁握紧陌刀,看着那些跳动的光纹顺着经桥蔓延。经页铺就的桥面上,每个吐蕃骑兵的名字都在震颤,“论赞”二字突然炸开,化作团金雾,雾中竟浮出片熟悉的庭院——是长安鸿胪寺的后院,七岁的王玄策正踮脚够着廊下的鎏金面具。

“原来如此……”王玄策的呼吸骤然停滞。记忆里那面具的纹路,竟与方才黄金祭司戴的一模一样。当年他偷拿面具时,还在内侧刻了道极小的月牙痕,此刻雾中的孩童突然转身,掌心托着的面具内侧,赫然有道相同的刻痕。

金雾尚未散尽,蒋师仁的陌刀突然自动出鞘。刀风劈向虚空时,竟斩开道幽蓝的裂缝,封泛黄的卷轴从缝中飘落——是贞观十年的敕书,朱砂印泥还带着光泽,字迹是太宗皇帝独有的飞白体:“王玄策,朕许你此生伪伤一次。”

“伪伤?”蒋师仁接住卷轴的手突然发抖。他看向王玄策的断足,金铁趾尖正泛着可疑的暗纹,像有什么东西要从里面钻出来。可想起三日前断足时的血溅雪崖,想起铁蒺藜吸血时的黑血凝成阿罗那顺的脸,又觉得这念头荒唐。

王玄策的目光落在敕书上,七处伤疤的光芒突然黯淡。他想起十六岁那年,太宗皇帝在含元殿召见,指着西域舆图说:“外交官的刀,有时藏在袖里更管用。”当时他不懂这话的深意,此刻看着经桥上渐次亮起的名字,突然明白了——那道被允许的伪伤,原是为今日留的。

铜匣的最后残片正在消融,金粉顺着宫墙的裂缝游走,在透明墙面上烙出八个字:“伤是假的,血是真的。”字迹刚显,王玄策的金铁断足突然迸出裂纹,里面露出的不是血肉,而是截光滑的玉骨——竟是用和田暖玉雕琢的假肢,只是表层裹着层人皮,渗血的地方还留着针脚。

“正使你的足……”蒋师仁的陌刀“哐当”落地。玉骨残端的血珠正顺着经桥滴落,落在“悉诺”二字上,那名字突然化作张人脸——是阿罗那顺的谋士,当年在长安留学时,曾与王玄策同席饮酒。

“七岁偷的面具,十六岁领的密旨,三日前断的假足。”王玄策的声音异常平静,抬手扯开左裤管。玉骨与皮肉的衔接处还缠着纱布,上面的血迹已发黑,“但流的血是真的,弟兄们的死是真的,要灭中天竺的心,更是真的。”

话音刚落,经桥上的《金刚经》文字突然倒转。“悉昙”字母组成的骑兵名字开始变形,渐渐化作二十八张人脸——是使团弟兄们的模样,老通事张诚缺指的手正指向王玄策的胸口,那里的河西地图突然渗出鲜血,将玉门关的标记染得通红。

三百名赤膊力士突然骚动,胸前的伤疤烙印开始发烫。最前排那名力士猛地撕开衣襟,只见烙印的纹路正在重组,狰狞的伤疤渐渐化作虎符的形状,左半边“唐”字嵌着玉门关的轮廓,右半边“雍仲”符号里,竟浮出泥婆罗的山川。

“假伤能验真血吗?”高台上的文成公主突然发问,经幡后的身影向前半步。王玄策的玉骨断足踩在经桥中央,金铁外壳彻底崩碎,露出的暖玉在光中半透明,却有血珠从玉孔里渗出——那是他藏在玉骨中的血袋,混着佛骨残核的金粉,此刻正顺着经页的纹路,在每个名字上凝成血点。

蒋师仁突然捡起陌刀,刀背拍向王玄策的断臂。“正使的右肩中过毒箭,伤口该有三寸深。”他盯着那处伤疤,看着光纹里浮出的毒血凝成小蛇,“但假伤验不出真毒。”话音未落,毒血小蛇突然扑向经桥尽头,那里的阴影里正飘出团黑雾——是阿罗那顺的巫医,当年用的七步倒毒药。

“毒是真的,解药也是真的。”王玄策突然扯开右臂的绷带,伤口处还留着青黑色的印记,“当年吐蕃赞普赠的解毒丸,我藏了十年。”这话说完,黑雾突然溃散,经桥上的“噶尔”二字化作把钥匙,落在他的掌心。

铜匣的金粉已彻底渗入宫墙,那八个字的边缘开始泛出金光。透明墙内的唐军遗骸突然剧烈摇晃,枯骨手指指向宫门深处,那里的兵器架上,蒙尘的唐刀突然出鞘,刀光在墙面上投出排影子——是二十八名弟兄生前的身姿,正整齐地向王玄策行礼。

三百名力士的虎符烙印突然亮起,左半边“唐”字与右半边“雍仲”同时转动,缺口处渐渐契合。但他们并未起身,反而将额头抵在经桥上,像是在等待最后的指令。蒋师仁看着王玄策掌心的钥匙,突然明白——这还不是借兵,真正的考验藏在宫门深处。

王玄策的玉骨断足踏上最后级经页,七处伤疤重新亮起,这次的光纹里混着吐蕃的“六字真言”。他握紧那把钥匙,看着远处高台上的文成公主,突然笑了:“公主的考验,是要我承认,外交官的真本事,从来不是硬拼。”

经桥突然剧烈震颤,《金刚经》的文字开始消散,露出底下的青石板——原来这桥本就是幻象。但三百名力士胸前的虎符已完全成型,只是每个符牌的中央,都缺了块与王玄策掌心钥匙形状相同的凹槽。

“借兵的门,在虎符合璧之后。”王玄策将钥匙举过头顶,玉骨断足在石上敲出清脆的声响,“现在要验的,是我敢不敢用这假伤,去开真兵的门。”他的目光扫过透明墙内的唐军遗骸,扫过蒋师仁紧握陌刀的手,最后落在宫墙深处那团越来越浓的阴影上——那里,才是真正的调兵符藏身处。

蒋师仁突然单膝跪地,陌刀横在身前,刀面映出王玄策的玉骨断足。三百名力士的虎符烙印同时发出轻鸣,像是在呼应那尚未合璧的凹槽。布达拉宫的风突然转向,带着远处雪山的寒意,吹得经幡猎猎作响,却吹不散空气中越来越浓的血腥味——那是真伤假伤都掩不住的,属于战场的味道。

UU阅书推荐阅读:楚天子男儿行藩王两年半,一万大雪龙骑入京师大秦:开局祖龙先祖隋唐:被李家退婚,我截胡观音婢矛盾难以调和为了天下苍生,我被迫权倾天下大明:不交税就是通鞑虏东鸦杂货店盛嫁之庶女风华三国:从夷陵之战,打到罗马帝国长乐歌蒙古人西征不想当大名的武士不是好阴阳师马谡别传水浒:开局大郎让我娶金莲大汉废帝失忆美娇妻,竟是大周女帝明末小土匪神武太医俏女帝大秦:从缉拿叛逆开始养8娃到18,大壮在古代当奶爸打造异世界钢铁洪流关外县令穿越南宋当皇帝越战的血精灵之最强道馆训练家集齐九大柱石,重启大秦复兴之路明末:有钱有粮有兵我无敌!从大唐山峰飞跃而下爹爹万万岁:婴儿小娘亲锦衣盛明抗战游击队大唐开局救治长孙无垢汉武:普天之下,皆为汉土!逃兵开局:觉醒系统后我杀穿乱世清末大地主穿越成废物太子后我崛起了大魏霸主三国之凉人崛起造反我没兴趣,父皇别害怕大明:启禀父皇,我抓了北元皇帝风起了无痕存储诸天契约休夫:全能王妃逍遥世子爷三国:苟在曹营的二郎神棍大周逍遥王爷明末之席卷天下武道剑修林辰薛灵韵
UU阅书搜藏榜:抗战游击队我的大唐我的农场我在大宋当外戚在群里拉家常的皇帝们神话之我在商朝当暴君(又名:洪荒第一暴君)绝色大明:风流公子哥,也太狂了朕都登基了,到底跟谁接头楚牧有个妹妹叫貂蝉民国谍海风云(谍海王者)挥鞭断流百越王华之夏第一卷中原往事晚唐:归义天下大明极品皇孙,打造日不落帝国重生南朝开局逆天任务我三国武力话事人北朝奸佞造反!造反!造反!造反!造反!我主明疆抗战之血怒军团我在盘庚迁殷时发起翦商大汉奸臣英雌医鸣惊仙三国之佣兵天下大唐极品傻王救命,系统要害我始皇别伪装了,我一眼就认出你了开局被抓壮丁,从领媳妇儿开始崛起重生女尊世界但开局就进了送亲队烽火淞沪成亲后,我玩刀的娘子开始娇羞了大唐重生兵王北宋不南渡长安之上大明,我给老朱当喷子的那些年庶民崛起正德变法:捡到历史学生的书包穿越后被分家,搬空你家当大清疆臣。大秦反贼中华灯神回到明末做枭雄魅影谍踪他是言灵少女九灵帝君锦衣黑明大明:我想摸鱼,老朱让我当帝师谍战从特工开始老朱你说啥,我跟马皇后混的我爷爷可是大明战神
UU阅书最新小说:大秦:从县长到千古一帝玄黄十二域双界穿梭:此门入大虞杀手崇祯蓝鸮之恋春秋风云,我乃华夏第一谋士重生三国,请叫我蔡文帝大唐风流小厨师隋唐:家兄程咬金这就是你的宿命大明:我朱老三,解锁吕布模版!最后的一位将军我,天罗煞星,镇守人间五十年铁血使节:一人灭一国别家皇帝追求长生,朕只求速死全球统一系统黑风寨主成帝路这个师爷很科学玉简在手,昭姐横穿三千界开局大秦小兵,我为始皇炼不死军白虎御唐:龙阙血鉴大唐长安秘物栈三国:我,刘封,改姓定天下!汉末雄主:开局召唤华夏兵团大魏风云之千秋帝业我长生不死愁啊大明第一战神大明卫大明:哈密卫百户,富可敌国青金志人间清醒:资治通鉴智慧长生:老夫一惯儒雅随和天幕:始皇之子的造反人生崇祯元年,开局逆转亡国局杨凌传之逆袭家主大明孤臣:从科举到定鼎四海游戏三国之逆流天下司马老贼玄黄问道穿越水浒:郓哥称帝录开局托孤,我带双诸葛躺平复汉秦时:截胡所有,多子多福血色白银三国:谋划董卓遗产后,称霸北方大唐:我当太子,李二李四全破防小姐,姑爷又摆烂了洪武:医圣朱橚女帝的社畜生存法则山歌行之时空浪游记离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