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公祏被抓,其余零散势力已经不足为惧,李世民重新调整进军方案,先在丹阳巩固一下胜利果实后再出发。
第二天,赵瑞便押着辅公祏回到丹阳,李世民看着辅公祏,辅公祏为了活命大声嚎叫,是杜伏威指示其谋反的,李世民没有搭理他,确认身份后便将其斩首,人头用石灰包裹送回长安。
对于赵瑞,李世民还是没有放过,踹了两脚后:
“十个辅公祏也不如你的安危,以后这种冒险的事情别再做了。”说完又扔过一张纸,
“明天你派人在这个区域收缴叛军财产”。
赵瑞感受到李世民的关心,嘻嘻哈哈回到自己营地,把几个郎将和赵恒他们叫来,先是把大营分发的犒赏分发给大家,又将李世民划分的区域分给他们,让他们去收缴财产,这是个肥差事,大家都知道这是福利,能收缴多少,上报多少,不都是自己人说了算么。
晚上赵瑞带着秦怀玉几人点个篝火,烤着肉,正吃得开心,老孟来到跟前:“侯爷,阚棱求见。”
赵瑞一愣他来干什么?突然想起历史上阚棱就在丹阳攻陷后不久被杀的,具体原因是什么,却不记得了。不过自己让阚棱去劝降叛军,前几天在当涂更是让他收拢败军,现在赶到丹阳,难道是来谢谢自己的?人既然来了,就叫过来吧。
阚棱进来之后,赶紧给赵瑞行礼,直接跪倒在地:“鄠县侯,请您救命”。
赵瑞赶紧将他扶起来:“什么事这么严重?
原来大军停在丹阳,这里是辅公祏建都之地,很多将领家眷都在丹阳,辅公祏逃跑了,这里很多家眷都没有来得及逃跑,财产等都还在丹阳,众人开始收缴叛军财物。
在辅公祏的行宫里面发现当初辅公祏为了造反,假借收到杜伏威密信,当然这信就是辅公祏安排左游仙做的假信,无奈众人开始眼热杜伏威在江南的财产,若是将杜伏威扳倒,那他在江南的资产都会落入众人手里。
今天李孝恭等人在收缴财产时,将阚棱江南的财产也收缴了,现在发现书信,不管真假,阚棱便成了怀疑对象,将阚棱也处死,那些财产就都可以稳稳收归自己口袋了。
赵瑞一听,这都是他妈什么事啊,历史上李孝恭的确是贪财了些,但也不至于吧,阚棱是自己推荐上去,并且立下功劳的,现在若说是叛逆,人家当初何必劝降叛军,截断粮道呢?无奈之下,劝导阚陵几句,来到李孝恭的大营。
李孝恭在大帐之内一听到赵瑞前来,就知道是什么事情了,今天收缴叛军财产,手下人看到阚棱家人在丹阳的房屋占地十来亩,一进去之后,发现无数财宝,就眼热了起来,把阚棱的家给劫了,到手财物折算下来有四十万贯之多,这么一大批财物,谁能舍得放手?
但李孝恭也知道赵瑞不仅是秦王眼前的红人,更是太子的宝贝疙瘩,他虽贵为郡王,也不好太过强硬,不过见面之后,李孝恭也没有藏着掖着,直接说到:
“赵瑞,我知道你来的目的,可是这笔钱太多了,手下儿郎恐怕舍不得放手,另外,阚棱是江南降将,对杜伏威忠心耿耿,你何必为阚棱出头呢?”
“赵郡王,阚棱是我出的主意让他去劝降叛军的,若是此刻不帮忙说上几句话,岂不是让人笑话,我知道这笔财产不小,赵郡王返还一半即可,再说了以后回到长安,郡王有什么生意要做,大家可以一起参谋参谋”。
李孝恭一愣,赵瑞这个主意太诱惑人了,抢劫阚棱这是一次性买卖,但看看赵瑞和太子妃、秦王妃做的生意,这都是一本万利,而且是每年都有进项的生意。
李孝恭当然知道怎么选,哈哈大笑:“也就是你小子过来,换别人我可不理他。行了,待会我让人把财产送你营中去。”
赵瑞心想,我哪有那么大面子,不过是生意吸引你罢了,嘴上笑道:“多谢赵郡王”。说着从袖口掏出一张纸来,放到李孝恭的桌案上,便告辞离开去找李世民。
李孝恭拿起桌上的纸,看了一下,笑了。
李世民也正在处理军中事务,听到赵瑞来了,心说这么晚了,这家伙过来干什么?
赵瑞一进房间,也不废话,就将阚棱的事情说了:
“阚棱若是叛逆,早就逃跑了,也不会劝降叛军截断粮道,请大总管明鉴。”
“阚棱去找你来说情了?”
“是的,”
“这个书信应该是假的,我也知道,不过这样的事情,我也必须报告朝廷知晓,但至少我不会难为阚棱。”
赵瑞心说,你不砍了他就行,至于后期怎么样,也不关我的事了。
赵瑞将李孝恭送来的财物返还给阚棱,阚棱看着少了近一半的财物,也知道能收回来一半就不错了,毕竟这是别人吃到嘴里的肉,其实阚棱看重的不是财物能不能回来,他这个时候已经无心关注财物了,而是自己全家老小的命能不能保住。
财物能回来,说明自己的事还有回旋余地,财物回不来,那说明朝廷会要他的命。现在财物少了一半,但至少说明李世民现在不会砍了自己。他也算知恩图报,硬是给赵瑞留下约莫五万贯的财宝,才拉着其余财产回家。
大军继续南下,还有浙江的左游仙等人还没投降,不过由于辅公祏已死,李世民便只带着右武卫和程咬金的右三军前往,李孝恭等人开始出发收复江北区域。江南河网密布,李世民调来水军运送粮草物资。
这天大军行到苏州,苏州城叛军早已经逃逸,李世民也没有下船,就和赵瑞等人宿在船上,赵瑞还想着回到自己的坐舟上,那里温暖如春,还有纪娘陪伴,可却被李世民叫住,在李世民船上喝酒。
赵瑞无奈,只好煮了江鱼,烫了黄酒,和李世民、房玄龄等人喝酒,看着外面低沉的夜色,只有大军的船只上点点灯光,远处悠扬的钟声传来,房玄龄笑着说道:
“今日军中破例饮酒,鄠县侯,不知道可有好诗佐酒“。
李世民也歪着头看看赵瑞,笑道:
”上次在太原你那首诗就很好,今日再来一首。”
赵瑞心说,李白的诗当然好了,今日在苏州停泊,当然也有好诗,于是摇头晃脑:“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李世民想了想:“不太应景,但是好诗”。
哪有那么多应景的诗,这诗写的是秋天,现在还是冬天,虽说刚立春,但天气还是寒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