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安的身体在洛曦和沈寂桡的精心照料下很快康复。病愈后的清晨,他穿着柔软的卡通睡衣,抱着一个小枕头,赤着脚丫,怯生生地出现在主卧门口。
洛曦刚醒,一眼就看到了门口那个小小的身影,心瞬间化成了水。他招招手:“安安,怎么起来了?过来。”
安安犹豫了一下,还是迈着小短腿跑了过去,熟练地爬上床,钻到了洛曦和沈寂桡中间。他似乎格外贪恋病愈后父母怀抱的安全感。
沈寂桡也醒了,他向来警觉。他没有说什么,只是自然地伸出手,将挤在中间的小家伙往自己这边拢了拢,免得他掉下床去。
安安仰着小脸,看看左边温柔含笑的洛曦,又看看右边虽然没什么表情但动作轻柔的沈寂桡,忽然小声地、清晰地叫了一声:
“爸爸。”
然后转向沈寂桡,声音更小了一点,但同样清晰:
“爹爹。”
洛曦和沈寂桡都愣了一下。之前安安一直叫洛曦“爸爸”,叫沈寂桡“父亲”,带着点正式和疏离。这声软糯的“爹爹”,带着孩童特有的亲昵,瞬间击中了沈寂桡内心最柔软的角落。
洛曦惊喜地看向沈寂桡,果然看到对方那常年冰封的脸上,出现了极其细微的裂痕,眼神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柔和下来。他低低地应了一声:“嗯。”
晨光透过窗帘缝隙,洒在大床上相拥的三人身上。元宝也跳上床,在脚边找了个位置团好。这一刻,家庭角色的认同,在一声稚嫩的称呼中,完成了最后的、也是最温暖的加冕。
生活步入新的轨道,如何平衡繁忙的演艺事业与需要投入大量精力的家庭生活,成了两人面临的新课题。
沈寂桡减少了台前的工作,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幕后制作和工作室管理上,这样时间相对自由,能更好地照顾家庭。而洛曦在事业上升期,片约不断,但他也开始更谨慎地挑选剧本,尽量控制工作周期,保证有足够的时间陪伴安安成长。
两人形成了默契的分工。沈寂桡负责更多日常的、规律性的事务,比如接送安安去早教班,检查他的功课,管理他的健康档案。而洛曦则更像是“玩伴”和“情感安抚师”,负责陪安安玩游戏、读绘本、进行天马行空的对话,在他情绪波动时给予温柔的疏导。
有时洛曦需要离家拍戏,每天雷打不动的视频通话就成了父子三人的固定节目。安安会抱着平板电脑,奶声奶气地跟洛曦汇报今天吃了什么,爹爹带他去了哪里,元宝又捣了什么乱。洛曦则会耐心地听着,隔着屏幕给他讲故事。
沈寂桡通常话不多,只是坐在安安旁边,确保通话顺畅,偶尔在洛曦问及孩子具体情况时,言简意赅地补充几句。但每次挂断前,他总会对屏幕那头的洛曦说一句:“注意安全,早点回来。”
简简单单的话语,却是最深切的牵挂。
有一次,洛曦在外地参加一个重要的电影节颁奖礼,无法赶回。那天正好是安安所在的幼儿园举办亲子运动会。洛曦原本很遗憾,觉得错过了孩子的重要时刻。
然而,当天晚上,他就收到了沈寂桡发来的一段视频。视频里,向来矜贵清冷、出现在任何场合都游刃有余的沈影帝,穿着运动装,参加了父子二人三足比赛。他显然不太适应这种活动,动作有些僵硬,但为了配合矮小的安安,他努力弯着腰,放缓步伐,脸上虽然没什么表情,却始终紧紧牵着孩子的手。最终,他们跌跌撞撞地走到了终点,虽然不是第一名,但安安笑得特别开心。
视频最后,是安安红扑扑的小脸,对着镜头大喊:“爸爸!我和爹爹得了参与奖!”
然后是沈寂桡略显不自然的画外音:“嗯,等你回来。”
洛曦在异乡的酒店房间里,看着这段视频,又哭又笑。他知道,沈寂桡在用他自己的方式,弥补他的缺席,守护着这个家的完整。
随着安安逐渐适应家庭和幼儿园生活,洛曦和沈寂桡也体验了许多为人父母的“第一次”。
第一次参加幼儿园的家长开放日。两人低调现身,还是引起了小小的骚动。但很快,他们的注意力就被融入班级活动的安安吸引了。看着自家那个原本内向的孩子,在老师的鼓励和同学们的带动下,慢慢举起小手回答问题,参与集体游戏,两人心中都充满了难以言喻的骄傲。
第一次处理孩子间的“冲突”。安安因为一个玩具和另一个小朋友发生了争执,委屈地哭了。洛曦第一反应是心疼,想上前安慰。沈寂桡却轻轻拉住了他,示意他先观察老师如何处理。
他们看到老师耐心地引导两个孩子沟通,最终让他们握手言和。回去的路上,沈寂桡才对洛曦说:“他需要学会自己处理问题,我们不可能永远挡在他前面。”洛曦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第一次为孩子的教育问题产生分歧。安安对绘画表现出浓厚兴趣,洛曦想尊重他的天性,让他自由发展。而沈寂桡则认为,这个阶段也应该适当接触一些逻辑思维和语言类的启蒙。两人再次像当初讨论教育理念时一样,各有坚持,但最终达成了共识:报一个安安感兴趣的绘画班,同时在家里通过游戏的方式,潜移默化地进行一些其他方面的启蒙。
每一个“第一次”,都是新的挑战,也让他们对“父亲”这个角色有了更深的理解。
爱,不仅仅是无条件的呵护,更是适时的放手、智慧的引导和共同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