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启动如同按下了一个精密仪器的开关,整个团队按照预设的轨道高速运转起来。乔琳的生活被切割成更细碎的模块:清晨雷打不动的《青木养身功》演练,迅速而营养均衡的早餐,随后便是被会议、讨论、数据处理和指导学生填满的白天,以及往往延续到深夜的独自阅读与思考。
青莲本源的滋养在这种高强度、快节奏下,展现出惊人的适应性。它不再仅仅是均匀地流淌,而是如同一个高度智能的内置系统,能根据她实时的需求,精准调配那股温润的生机。长时间审阅繁琐的实验方案感到视觉疲劳时,清凉气息会悄然汇聚于双目;与团队成员激烈辩论后心神激荡时,那股力量又会温柔地拂过心绪,让她迅速恢复冷静与客观;甚至在仅仅几分钟的短暂休憩间隙,它也能高效地驱散细微的疲惫,让她得以迅速投入下一项工作。
这种精准的支撑,让她虽忙碌,却始终保持着一种游刃有余的稳定状态。她的外表在这种持续优化下,愈发趋向一种无懈可击的和谐。肌肤莹润,不见丝毫憔悴,五官精致得仿佛经过最苛刻的数学计算,组合成一张令人过目难忘的沉静面容。只是,那眼底深处偶尔闪过的、因极致专注而产生的锐利光芒,让她这份过于完美的沉静里,多了一丝不容亲近的凛然。
这天下午,她正在与李文斌和张悦讨论一组初步的基础模拟结果,手机在口袋里持续震动起来。她本不想理会,但那震动带着一种不依不饶的意味。她向李文斌做了个暂停的手势,走到窗边接通。
来电显示是许妍。电话那头传来的声音却带着一丝极力压抑的急促和紧绷,与她平日里逐渐沉稳的语调截然不同。
“姐,”许妍的声音压得很低,“你现在方便说话吗?”
“你说。”乔琳心中一凛,语气依旧平稳。
“我……我可能惹上点麻烦。”许妍语速很快,“我那个关于城市边缘群体的深度报道,第一部分播出了,反响很大。但……触动了一些人的利益。今天台里领导找我谈话了,语气很严肃,说接到不少‘投诉’,质疑报道的‘倾向性’和‘真实性’,要求我暂停后续采访,提交所有原始素材备查。”
乔琳安静地听着,目光投向窗外灰蒙蒙的天空。她能想象许妍此刻面临的巨大压力。揭露社会阴暗面的调查报道,向来容易引火烧身。
“还有,”许妍的声音更低了,带着一丝不确定的惊疑,“领导谈话时,话里话外……提到了‘要注意影响’,‘不要给合作单位带来不必要的困扰’……姐,我怀疑,这背后……可能有陆晨家里那边的……”
她没有说完,但乔琳已经明白了。陆晨家庭的能量,或许比她们预想的更能延伸到某些领域。项目的失败,陆晨的退缩,或许并未让某些人彻底放下对许妍的“关注”,甚至可能因为许妍此刻展现出的独立与锋芒,而采取了更“直接”的方式施压,试图让她知难而退,或者,仅仅是作为一种警告和敲打。
“你自己怎么看?”乔琳问,声音冷静得像在讨论一个学术问题。
“原始素材我反复核对过,绝对真实,经得起查。”许妍的语气坚定起来,那丝惊疑被职业操守带来的底气压了下去,“报道方向也没有问题,是为了推动问题解决。我不觉得我做错了什么。”她顿了顿,声音里透出一股倔强,“但他们如果真要卡我,后续的报道可能……”
“你坚持了真实和正义,这就够了。”乔琳打断她,语气不容置疑,“外部压力是另一回事。保护好你的原始素材,按照台里流程配合调查,但不要主动退缩。你的价值,不取决于任何人的‘投诉’或‘警告’。”
她的声音透过电波,带着一种奇异的稳定力量:“记住,你现在所站的位置,是你自己一步步走出来的。没有人能轻易夺走。”
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随即,许妍的声音重新变得清晰而有力:“我明白了,姐。我知道该怎么做。”
结束通话,乔琳站在原地,久久未动。窗外,不知何时飘起了细密的雨丝,敲打在玻璃上,发出细碎的声响。
她没想到,与陆晨关系的终结,带来的余波竟会以这种方式显现。这不再是个人情感的纠葛,而是涉及到了许妍的事业和原则。一种冰冷的怒意,如同深水下的暗流,在她心底缓缓涌动。但她迅速将这情绪压下,青莲本源流转,抚平了那丝涟漪。
她回到李文斌和张悦身边,神色如常:“我们继续。”
然而,在她沉静的外表下,警惕之心已升至最高。她需要更清楚地了解,这背后的手究竟伸得有多长,以及,她该如何在规则之内,为妹妹构筑起更坚固的防线。
学术的征程不容干扰,而她所要守护的人与原则,同样不容侵犯。暗涌已现,她必须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