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六点,办公室的灯还亮着。老夫子坐在工位上,手指在键盘上敲打,屏幕上的文档标题是《q2项目进展汇报(更新版)》。他没换衣服,袖口的毛边还在,指甲缝里的灰也没来得及洗掉。昨晚从车库出来已经十一点,回家睡了四个小时,又赶在所有人之前到了公司。
他把公益项目的物资清单、志愿者签到表、社区反馈截图全都整理进了附件。文件夹命名很直白:【旧物回收行动-全程记录】。点击保存时,鼠标顿了一下,然后干脆地拖进汇报材料正文下方。
电脑右下角弹出一条消息:行政部群通知——“今日九点月度例会,请各负责人提前准备发言内容。”
老夫子关掉弹窗,端起桌上的凉茶喝了一口。茶叶沉在杯底,有点涩,但他没在意。昨天跑完三个小区,今天照常交日报,进度条没断过。他知道有人等着看他松劲,可他不能松。
八点半,小陈路过他的工位,手里拿着平板。她脚步慢下来,目光落在他显示器上那份加了附件的汇报文档。
“你把这些都放进正式报告了?”她问。
“放了。”老夫子抬头,“不是秘密,也没必要藏着。”
小陈没接话,低头看了眼自己的设备,上面还存着昨天拍的那张照片——老夫子在地下车库写字,袖口磨破,手上有灰。她本来只想留个证据,怕他事后不认账。现在倒觉得这张图比任何宣传稿都实在。
“李姐刚说,领导要在会上提这事。”她语气平了些,“你准备怎么说?”
“说什么就是什么。”老夫子合上笔记本,“做了多少,写多少。”
小陈点点头,走了两步又回头:“阿峰刚才还说,你要是请假调休一天,谁都不会怪你。结果你今早五点半就打卡了。”
“活没人替我干。”老夫子笑了笑,“我也不习惯等人擦屁股。”
这话传得很快。
九点整,会议室里坐满了人。部门主管念完上月业绩,忽然停顿了一下,看向老夫子的方向。
“有个情况要特别提一下。”他说,“老夫子同志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牵头推进了公司今年第一项公益行动。项目目标是帮助偏远地区儿童上学,捐赠书籍和学习用品,并组织支教活动。目前已收集有效需求四十七条,首批物资已发往云南两所小学。”
全场安静了一瞬。
有人转头看老夫子,眼神变了。之前觉得他是作秀的人,开始重新算时间账——那几天他白天跑社区,晚上改方案,第二天照样提交客户验收报告,进度还提前两天。
“更难得的是,”主管继续说,“他在公益投入期间,负责的‘星辰云平台’升级项目没有延误任何一个节点。客户满意度评分达到98.6,创季度新高。”
底下有人低声议论。
“我以为他会顾此失彼……”
“人家两边都压住了。”
“不是做样子啊,是真的在做事。”
会议结束,大家往外走。几个年轻同事围到老夫子桌前。
“哥,你是怎么安排时间的?”一个新人问,“我光上班就累得不行,你还跑去搬冰箱?”
“时间是挤出来的。”老夫子打开抽屉,拿出一份打印好的《志愿者任务分配表》,“比如午休两小时,我能处理三十通电话。晚上少刷十分钟视频,就能多写一页方案。你愿意多走一步,路就多一条。”
旁边有人笑:“那你这哪是做公益,简直是职业修行。”
“差不多。”老夫子点头,“干活不分内外,认真才是本事。”
中午吃饭的时候,茶水间传来笑声。
“你们看这个!”是财务部的小王,手机屏幕上正是那张车库里的照片。他已经把它转发到了部门群,标题写着:“这才是真正的职场形象代言人。”
几个人凑过去看,指着细节讨论。
“这衬衫都磨成这样了还穿?”
“你注意看他写字的手,稳得很,一点不抖。”
“比那些站台上摆拍的强一百倍。”
“人家没喊一句苦,也没求一次表扬。”
这话越传越广。下午两点,人事部悄悄更新了内部荣誉榜,老夫子的名字出现在“本月正能量员工”第一位。后面跟着一句话评语:**用行动证明价值,以责任赢得尊重。**
老赵路过公告栏时看到了,嘴角抽了一下,快步走开。他原本以为那次谣言能让老夫子名声扫地,结果现在反倒成了别人嘴里的榜样。
最让他难受的是,连他自己部门的人都开始拿老夫子当标杆。
“你看看人家老夫子,加班是为了干事,不是为了打卡。”
“咱们报销拖半个月,人家项目提前交付,顺手还帮孩子上学。”
他坐在位置上翻报表,越看越烦,最后干脆把笔摔在桌上。
可没人理他。
整个下午,老夫子的工位前不断有人来借资料、请教流程。甚至有两个项目组主动联系他,想请他协助优化协作机制。
他一一应下,语气平静。
“可以,我把现有的模板发你。但你要记住,再好的工具也代替不了亲自到场。”
快下班时,李姐走过来,把一叠文件放在他桌上。
“支教志愿者培训手册初稿。”她说,“总部要求下周提交,我想听听你的意见。”
老夫子翻开第一页,看到里面全是理论框架和口号式表达。
他拿起笔,在空白处写下第一条修改建议:**去掉“奉献青春”这类空话,改成具体操作指南——比如“如何与当地老师沟通”“怎样应对突发停电”。**
李姐看着他写,忽然说:“你知道吗?昨天那个红裙子女人给我打电话了。她说她儿子收到了新书包,里面还有你列的学习清单。”
老夫子停下笔。
“她说,孩子第一次知道,原来铅笔也能编号管理。”
两人对视一眼,都没说话。
窗外天色渐暗,楼道里的灯一盏盏亮起来。办公室里还有人在加班,键盘声此起彼伏。
老夫子继续低头修改手册。他的手指有些僵硬,但写得很清楚。每一条建议都带着实地经验,没有一句虚的。
李姐走后,小陈又来了。这次她没带平板,只拎了个塑料袋。
“我妈煮了姜汤。”她说,“说你那天出汗太多,别落下毛病。”
老夫子愣了一下:“你还记得?”
“谁让你把自己搞得像个民工。”她把袋子放下,“不过……现在大家都觉得,你比民工辛苦多了。”
说完转身就走,脚步轻快。
老夫子看着那袋姜汤,没动。过了几秒,伸手摸了摸袖口的破边,轻轻扯了一下,线头断了。
他低头继续写。
笔尖划过纸面,发出沙沙的声音。
隔壁工位的人抬头看了他一眼,又默默低下头,把自己的日报多检查了一遍。
茶水间里,那张照片又被传了一遍。这次配了新文字:
“你以为他在做公益?不,他是在重新定义什么叫靠谱。”
老夫子不知道这些。他只知道明天还要去一趟仓库,确认第二批图书打包情况。今晚必须把培训手册改完。
他喝了口凉茶,重新打开文档。
光标在最后一行闪烁。
他敲下一句话:**真正的支持,不是捐东西,而是让每一件东西都有归处。**
手指离开键盘时,腕表震动了一下。
提醒事项弹出:**明日七点,仓库对接。天气预报:阴转小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