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U阅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力 学”

方以智凝视着这两字,目光灼然:“昔日吾等只见力之表象,或爆裂,或冲撞,或坠落。今日观陛下冰上之舞,方知力非仅发于一处,实乃万物交互之根本。轮阻于石,人滑于冰,此间必有常理存焉!”

王徵抚案接口:“不错!陛下所示,乃是成对之力。欲动则遇阻,欲静则受推。犹如阴阳相生,缺一不可。”他取出一枚齿轮置于案上,“观此轮齿咬合,传动之力正赖齿间阻滞。若无此‘阻’,何来‘传’?”

宋应星执笔续书,字字千钧:“力学三要”

一曰:力存于交互,无独力可言。

二曰:动静皆由力衡,无绝对静止。

三曰:力有度,可测可算。

方以智立即以琉璃盏注水实验:“观此水面,无风自动,实乃天地之气相推。若以度数衡之……”他忽然顿住,与宋应星四目相对。

二人异口同声:“须立测力之规!”

王徵已取出当年翻译《远西奇器图说》时所用的量尺:“西洋以磅、尺计量,吾等当创中土之法。可依《营造法式》为基础,另立‘力格’‘势度’。”

值房梁下已悬起七种不同材质的摆锤。宋应星最后在《力学》篇首添上一行小注:“万物之力,皆出交互。动静之变,俱在均衡。陛下启之以冰,臣等当继之以炬。”

就在宋应星等人沉浸于“力学”世界的构建,于工部值房内摆弄着摆锤、测量着各种“阻滞之力”时,一场来自北欧的武力展示,在南京城外的皇家演武场拉开了帷幕。

朱由检采购自瑞典王国的火炮,终于如期抵达。总计三磅炮二十门,八磅炮十门,十二磅炮两门。这些一字排开,散发着与大明火器迥异的、充满北欧简约与力量感的气质。

一名身材高大、金发碧眼的瑞典军官,正操着生硬的汉语,自豪地向大明皇帝及其随行官员介绍着这些国之利器,详细解释着它们的射程、威力和在欧陆战场上的辉煌战绩。

朱由检背着手,在一门门火炮前踱步,听得颇为认真。然而,当他的目光在这些标注着不同“磅”数的炮管上扫过时,一个极其朴素、甚至在外人听来有些缺乏常识的问题,如同本能般脱口而出:“三磅、八磅、十二磅……”

他停下脚步,挠了挠下巴,脸上写满了纯粹的疑惑,转头看向那名瑞典军官,“这数目听着……咋这么别扭呢?为啥中间没有六磅的?十磅的也没有?这数儿是怎么定的?”

这个问题一出,现场瞬间安静了一下。

那瑞典军官显然被问得一怔,他大概准备了无数关于射程、精度、破甲能力的专业说辞,却万万没想到这位东方皇帝会关心起炮弹重量的数列问题。

他张了张嘴,一时竟不知该如何用简单的汉语解释这背后涉及到的欧洲军事编制、战术分工以及历史沿革的复杂原因——在三磅级的轻型野战炮与八磅级的中型火炮之间,确实存在一个战术需求的空档,而十二磅往往已是军团级支援火力的门槛。

侍立一旁的官员们也是面面相觑,有人觉得陛下此问过于“外行”,有人则暗自思忖这数列似乎确实有些跳跃。

唯有刚刚从“力学”研究中抽身、跟随前来观摩的宋应星和王徵,闻言却是眼中精光一闪。

他们从这看似简单的问题里,嗅到了一丝不同寻常的“标准化”与“体系化”的气息。王徵更是低声对宋应星道:“宋兄,陛下此问,似乎暗合《考工记》中‘制器有度’之理。这西洋火炮规制,莫非亦是按其‘力’之大小,分门别类,各司其职?”

朱由检这“白痴”一问,无意间却点出了一个关键:任何成熟的武器系统,其背后都有一套完整的军事学说和制式标准作为支撑。

那名瑞典军官先是一愣,随即挺直腰板,右手抚胸行礼:尊贵的大皇帝陛下,我是瑞典王国炮兵中校奥克·拉尔森。您这个问题触及了火炮体系的精髓。

他走到三门火炮前依次敲击炮管:

三磅炮轻便灵活,四匹马便可拖着在战场飞奔,专打敌方步兵。

八磅炮是军团的利齿,能轰开普通城墙,六匹马牵引刚刚好。

十二磅炮...他敬畏地抚过粗壮的炮身,这是攻城巨兽,需要八匹最强壮的驮马,专门对付要塞。

拉尔森露出无奈的微笑:至于六磅炮?它既不如三磅炮灵活,又不及八磅炮威猛,就像卡在门缝里的胖子。我国陆军元帅托尔斯滕森说过:与其造不伦不类的六磅炮,不如让士兵多背几发弹药。

朱由检眉头一挑,手指轻轻敲击着十二磅炮的炮管:“嗯?你这话朕听着不太对劲。西班牙大使阿隆索前日才向朕夸耀,说他们在地中海用的二十四磅重炮,一炮就能轰开奥斯曼人的坚固城堡。怎么到了你这儿,十二磅炮就成了‘攻城巨兽’?莫非……你是在欺朕不识货?”

拉尔森中校闻言,额角微微见汗,但他很快镇定下来,右手抚胸深深一躬:“尊贵的陛下,请您明鉴。阿隆索大使所言非虚,二十四磅炮确实是威力巨大的攻城利器,但……”

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专业而恳切。“正如同宝剑有长短之分,火炮亦有各自的使命。请允许我为您详细解释。”

他走到那门十二磅炮旁,轻拍炮身。

“二十四磅重炮,威力无穷,但自身重量往往超过五千磅,需要三十匹以上的健马拖拽,或是在战场现场铸造。移动缓慢,部署困难,更多是用于长期的围城战,轰击固定的城墙段落。它在野战中几乎难有用武之地。”

接着,他转向十二磅炮:“而我们的十二磅炮,全重约两千八百磅,八到十匹马便可灵活机动。它兼具足够的威力和良好的机动性,既能摧毁一般的城寨工事,又能在野战中跟随主力军团推进,轰击敌方的阵列、骑兵集群和临时防御工事。这是经过我国古斯塔夫二世陛下亲自验证的‘军团级’支援火炮,是决定战场胜负的关键。”

最后,他指向轻便的三磅炮:“至于这些‘小家伙’,它们的作用是伴随步兵前进,以射速和灵活弥补威力的不足。”

拉尔森总结道,语气充满自信:“陛下,西班牙人拥有广阔的殖民地和海防要塞,因此偏爱重炮。但一支真正强大的陆军,需要的是一个如臂使指、轻重搭配的火炮体系。

十二磅炮,正是这个体系中承上启下、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它或许不能一击就摧毁最宏伟的城堡主墙,但它能为您赢得大多数关键的野战胜利,并能有效打击绝大多数敌方据点。我们瑞典陆军纵横欧陆,靠的正是这般务实且高效的配置。”

他再次躬身:“若陛下志在远征漠北,扫荡流寇,或是快速压制边境冲突,那么一个由十二磅炮为核心,辅以轻炮的炮兵团,远比几门笨重的二十四磅巨炮更能满足您的需求。当然,若您确有固守坚城或长期围困的需要,我国也能为您铸造二十四磅乃至更重的攻城炮,但那将是另一套解决方案和报价了。”

这番解释条理清晰,结合了实战经验与战术需求,既肯定了西班牙重炮的价值,又精准地阐述了十二磅炮的独特定位与优势。

“你们那个军团是什么玩意?多少人啊?多少火炮?跟英格兰那个编制比如何?”

瑞典军官听到朱由检这一连串问题,立刻挺直腰板,脸上流露出军人特有的自豪,详细地解释道:“陛下垂询,外臣必详尽以对。 我瑞典军团,乃古斯塔夫二世陛下亲创,实为欧陆诸国效仿之典范。

我瑞典的一个标准步兵旅,下辖3至4个中队。每个中队满编约400人,由火枪兵与超长枪兵混编而成。因此,一个完整的旅,兵力通常在1200至1600之众。

陛下或已知晓,我瑞典炮兵,专精于此。军团中,轻便的3磅团属炮是步兵的亲密伙伴,每营配有两门,由一匹马或两三人即可拖曳,行动迅捷。此外,旅级还会配属威力更大的12磅野战炮乃至24磅攻城炮以为支援。如此算来,一个旅拥有的各型火炮,数量可观。

至于与英格兰编制之比较……英格兰人的战术,多学自荷兰,其编制旧式,火炮稀少。在战场上,他们一个类似的军团,能有12门火炮已属难得。

我瑞典军团,不仅火炮数量远超,更注重诸兵种协同与战场机动。每个旅都像一柄经过精心打磨的战斧,步兵、骑兵、炮兵各司其职又紧密配合,绝非英格兰那种……呃,较为笨重的方阵可比。”

拉尔森最后总结道,语气坚定:“陛下,简而言之,我瑞典军团,兵精弹足,炮利且疾。放眼欧陆,除我瑞典之外,别无二家。”

“才配备二门啊......嗯.......我这八千人配了一百门火炮是不是太多了......”

朱由检这带着几分自我怀疑的嘟囔,传进了拉尔森中校的耳朵里。这位以严谨和效率着称的瑞典军官猛地抬起头,脸上先是掠过一丝难以置信的神情,仿佛听到了世界上最荒谬的言论。

随即,一种混合着震惊、困惑,甚至略带一丝怜悯的复杂表情,在他那饱经风霜的脸上弥漫开来。

“多……太多了?!”

拉尔森的声音因为极度的惊讶而有些变调,他几乎是下意识地忽略了严格的宫廷礼仪,上前一步,右手无意识地在自己胸前比划着,语气里充满了某种“痛心疾首”的意味:“尊贵的陛下!请您务必收回这个……这个危险的念头!问题不在于炮多,而在于……”

他深吸了一口气,仿佛在努力寻找能让这位东方君主理解的词汇,最终,他用一个最实际、也最致命的问题切入:“陛下,您这一百门火炮,需要多少匹驮马来牵引?需要多少名训练有素的炮手和弹药手?每日操演,需要消耗多少火药和铅铁?长途行军,你的道路能否承受如此沉重的炮车?在遭遇敌军骑兵突袭时,您如何保护这支庞大而笨重的炮兵队伍?”

他每问一句,语气就急促一分,蓝色的眼睛里满是忧虑:“陛下,一门十二磅炮及其炮车、弹药,全重超过三千磅!一百门炮,连同它们的辎重,这将是一支蔓延数里的队伍!这并非简单的数字游戏,这是对您国家后勤能力的终极考验!”

朱由检被这一连串现实的问题问得有些发懵,他眨了眨眼,似乎从未从这个角度考虑过问题。他凭着现代人“火力至上”的朴素观念,总觉得大炮越多越好,却完全忽略了支撑这些钢铁巨兽所需的庞大“基座”。

看到皇帝陷入沉思,拉尔森以为对方理解了自己的担忧,便试图引导出一个更符合17世纪军事常识的解决方案。他放缓语气,用教导般的口吻说道:“所以,陛下,关键在于如何将这些宝贵的火炮‘下放’到具体的步兵单位中去,让火力与机动性相结合。例如,将轻便的三磅炮配属到主要的步兵营,让他们拥有随行的支援火力;而八磅及十二磅的重炮,则作为军团直属的预备队,在关键时刻集中使用……”

然而,他这番基于欧洲线性战术和军事编制经验的“专业建议”,到了朱由检这里,却得到了一个让他几乎当场石化的回应。

朱由检听着拉尔森关于“下放”的长篇大论,脸上露出了更加纯粹的困惑,他非常自然地反问道:“……下放?下放啥?”

他抬起手,对着前方虚空处做了一个极其简单粗暴的“推”的动作,语气里带着一种理所当然的天真:“为啥要下放?把它们都摆在一起,排成一排,或者好几排,到时候听朕号令,对准一个地方,直接轰他娘的啊!一波不够就再来一波,这多省事?”

“……”

拉尔森中校彻底僵在了原地,张着嘴,后面所有关于战术编成、火力分配、步炮协同的精妙理论,全都卡在了喉咙里。

他仿佛看到了一幅画面:这位大明皇帝指挥着战争的方式,就像是一个得到了无数新奇玩具的孩子,准备用最直接、最奢侈,也最……缺乏技术含量的方式,将它们一次性全部挥霍出去。

他感到一阵眩晕,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古斯塔夫二世陛下那强调机动、效率和诸兵种配合的谆谆教诲,再对比眼前这位皇帝“大力出奇迹”的作战构想,一股巨大的文化鸿沟和职业理念的冲击,让他半晌说不出一个字来。

他第一次开始怀疑,将瑞典王国的先进火炮卖给这位皇帝,究竟是不是一个正确的决定。

UU阅书推荐阅读:楚天子男儿行藩王两年半,一万大雪龙骑入京师大秦:开局祖龙先祖隋唐:被李家退婚,我截胡观音婢矛盾难以调和为了天下苍生,我被迫权倾天下大明:不交税就是通鞑虏东鸦杂货店盛嫁之庶女风华三国:从夷陵之战,打到罗马帝国长乐歌蒙古人西征不想当大名的武士不是好阴阳师马谡别传水浒:开局大郎让我娶金莲大汉废帝失忆美娇妻,竟是大周女帝明末小土匪神武太医俏女帝大秦:从缉拿叛逆开始养8娃到18,大壮在古代当奶爸打造异世界钢铁洪流关外县令穿越南宋当皇帝越战的血精灵之最强道馆训练家集齐九大柱石,重启大秦复兴之路明末:有钱有粮有兵我无敌!从大唐山峰飞跃而下爹爹万万岁:婴儿小娘亲锦衣盛明抗战游击队大唐开局救治长孙无垢汉武:普天之下,皆为汉土!逃兵开局:觉醒系统后我杀穿乱世清末大地主穿越成废物太子后我崛起了大魏霸主三国之凉人崛起造反我没兴趣,父皇别害怕大明:启禀父皇,我抓了北元皇帝风起了无痕存储诸天契约休夫:全能王妃逍遥世子爷三国:苟在曹营的二郎神棍大周逍遥王爷明末之席卷天下武道剑修林辰薛灵韵
UU阅书搜藏榜:抗战游击队我的大唐我的农场我在大宋当外戚在群里拉家常的皇帝们神话之我在商朝当暴君(又名:洪荒第一暴君)绝色大明:风流公子哥,也太狂了朕都登基了,到底跟谁接头楚牧有个妹妹叫貂蝉民国谍海风云(谍海王者)挥鞭断流百越王华之夏第一卷中原往事晚唐:归义天下大明极品皇孙,打造日不落帝国重生南朝开局逆天任务我三国武力话事人北朝奸佞造反!造反!造反!造反!造反!我主明疆抗战之血怒军团我在盘庚迁殷时发起翦商大汉奸臣英雌医鸣惊仙三国之佣兵天下大唐极品傻王救命,系统要害我始皇别伪装了,我一眼就认出你了开局被抓壮丁,从领媳妇儿开始崛起重生女尊世界但开局就进了送亲队烽火淞沪成亲后,我玩刀的娘子开始娇羞了大唐重生兵王北宋不南渡长安之上大明,我给老朱当喷子的那些年庶民崛起正德变法:捡到历史学生的书包穿越后被分家,搬空你家当大清疆臣。大秦反贼中华灯神回到明末做枭雄魅影谍踪他是言灵少女九灵帝君锦衣黑明大明:我想摸鱼,老朱让我当帝师谍战从特工开始老朱你说啥,我跟马皇后混的我爷爷可是大明战神
UU阅书最新小说:天幕降临:我的短视频惊动了千古天道好长生飞刀圣剑2天幕通古代,播放星穹铁道阿飘有什么可怕?明明都是小可爱五胡烽烟:我的妻妾养成系统寒门状元:我靠历史预判逆袭朝堂大汉燕朝之开局一个啃老男致诚异世召唤之帝王征兵系统军工帝国:从流放边疆开始墨苏传洪武末年:我,蓝玉,屠龙我与霍去病,共享封狼居胥之名明末:从赤贫到雄掌天下穿越苻坚:第八十一万大军帮李二杀穿玄武门的我软饭硬吃大秦:我的拳头能炼钢穿越古代,我有系统娇妻美妾山河红颜赋河葬穿越大明,我哥朱标,我爹朱元璋红楼梦白话文版红头册七星大罗盘朕的北宋欢乐多大明:开局革职,我教朱棣屠龙术穿越大唐,我安史两兄弟横推天下大明:我和朱元璋一起打天下清史错位录双穿之:太平军铁蹄横扫清廷难道我真的是欧陆男主?现代皇帝爆笑改造大宋非典型大明士大夫生存实录谋杀三国精编版重生少年破局夺魁,逆转宿命!三国:第一革命集团军奋斗在激情岁月我把封神榜玩成职场剧从明朝开始的工业化穿越明末:从煤山遗恨到寰宇一统大明逆子:从土木堡开始挽天倾穿越原始社会搞发展六州风云季吴三桂称帝三国:戏诸侯霸娇妻我乃张角之子我开局两亩地,后期千古一帝?!边塞枭龙开局被妻妾们逼宫摸鱼世子:系统逼我卷成天下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