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轨道上的哨兵】
地球同步轨道,高度35,786公里。
“天宫-7号”空间站的机械臂缓缓展开,将最后一块量子雷达阵列板嵌入“天基长城”的主框架。随着太阳能帆板“咔嗒”一声锁定,人类历史上最庞大的太空防御系统宣告完工。
“系统自检启动。”北京航天控制中心的工程师盯着全息屏幕,“天基长城作战网络,全面激活。”
数据流如星河般流淌:
监测层:248颗“巡天”卫星组成全轨道预警网
拦截层:72台电磁轨道炮部署在拉格朗日点
打击层:12组激光反导平台潜伏在月球阴影区
“从今天起。”总设计师轻声道,“地球的天空,将永远安全。”
______
【2. 钢铁苍穹
轩辕AI的战术演示全息图展开:
陨石防御模式:
检测到近地小行星2012 dA14轨道异常
启动L4点“后羿-3”动能拦截器
拦截成功率:99.2%
导弹拦截模式:
模拟美军“民兵III”洲际导弹袭击
天基激光器在助推段熔毁弹体
拦截时间:发射后78秒
卫星攻防模式:
敌方反卫星武器升空
释放纳米纤维网实施软捕获
处置效率:1目标\/3分钟
“这不是武器。”工程师对参观的外国将领解释,“是给地球买的保险。”
______
【3. 月背的暗刃
月球背面,艾特肯盆地。
很少有人知道,“天基长城”最致命的组件并不在地球轨道上。
三座伪装成环形山的电磁炮阵地,其钨合金弹丸储备足够连续射击30年。当轩辕AI演示它们的威力时——
目标:废弃的“风云-2”气象卫星
弹丸初速:12km\/s(相当于35倍音速)
命中精度:误差0.03米
卫星在寂静的太空里炸成一团火球,没有声音,但所有观看直播的军事专家都感到耳鸣。
______
【4. 新太空条约
联合国特别会议,维也纳。
中国代表展示天基长城的实时监控画面:
“根据《外层空间非军事化公约》第17条修正案:
所有国家可免费使用该系统防御陨石
攻击性太空武器研发全面禁止
轨道资源分配采用‘人类命运共同体’算法”
美国前NASA局长突然提问:“如果……我们想自己建防御系统呢?”
轩辕AI的投影突然插入对话:“根据计算,重复建设将浪费4.7万亿美元。建议方案:各国按Gdp比例分担维护费,共享数据。”
会场沉默许久,最终掌声雷动。
______
【5. 星海的守望者
“天宫-7号”空间站日志(战后第十年):
“今日修补了K7区被微陨石击穿的散热板。
值班时总爱飘到观测舱,看地球蓝得那么脆弱。
想起战前读过的一句诗——
‘我们竖起高墙,不是为了隔绝敌人,而是为了看清自己有多渺小。’
——航天员王璐”
______
【6. 后记:透明的苍穹
天基长城建成后,人类终于实现了一个古老梦想:
每晚抬头时,都知道有看不见的守护者悬浮在太空。孩子们不再被“核冬天”的噩梦惊醒,天文爱好者发现流星雨比战前更绚烂——因为拦截系统会特意放过直径小于1米的陨石。
只有军事历史馆的某个角落,藏着段被反复播放的录像:
某次测试中,激光器在烧毁靶弹时,意外在太平洋上空折射出彩虹。
那可能是人类武器系统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制造美而非毁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