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份的南京,科举改革后的第一次春闱,还有二十几天就要开始。
此次春闱意义非凡,它不仅关乎着为国家选拔经世致用之才,更是检验科举改革成效的重要契机。
于是,在文华殿内,崇祯召集内阁大臣,共同商议考官的人选。
崇祯坐在龙椅上,率先开口:“此次春闱乃科举改革后的首次大考,所选考官必须德才兼备,方能确保选拔出真正的贤才。众爱卿可有良策?”
内阁首辅李默恭敬行礼,奏道:“陛下,臣以为当以公正、专业为首要标准。
策论科关乎学子对时务的见解,责任重大,可由国立中央大学祭酒顾锡畴领衔主考。翰林院掌院为副主考,这两位先生对时务亦有深入研究,定能慧眼识珠,选出有经国济世之才的学子。”
崇祯微微点头,示意李默继续说下去。
李默接着道:“算学科专业性强,需精通算学之人担当考官。臣举荐钦天监监正与财政部尚书季礼共同负责。
钦天监监正擅长天文历法,在算学上造诣颇深;季礼则熟稔钱粮核算,二者搭配,必能考出学子的真实水平。”
这时,内阁次辅史可法补充道:“陛下,农工科涉及农具改良、水利兴修等实务,工部尚书和司农寺少卿可担此任。
工部尚书掌管工程建设,司农寺少卿主管农业事务,由他们负责农工科的考核,定能选出对国计民生有用的人才。”
崇祯听后,沉思片刻,说道:“诸位爱卿所言极是。但为防舞弊,还需安排监察御史全程监督,确保考试公正公平。
另外,为彰显朝廷对此次春闱的重视,朕将亲自选派几位德高望重的老臣,组成巡视团,不定时巡查考场。”
众大臣纷纷跪地,齐声道:“陛下圣明!”
崇祯扫视众人,严肃地说:“此次春闱,关乎国家兴衰,朕希望诸位爱卿尽心尽力,务必选拔出能为我大明效力的实干之才。”
确定好考官人选后,崇祯微微前倾身子,目光扫视着在座的内阁大臣们,缓缓开口道:“考官人选既已确定,然这命题之事,同样关乎此次春闱的成败,更关乎我大明能否选拔出真正的可用之才。
科举改革,旨在务实,此次命题,诸位爱卿务必殚精竭虑,推陈出新,以考校学子们的真才实学。”
内阁首辅李默心中早有一番谋划。
他上前一步,拱手奏道:“陛下,此次春闱乃科举改革关键契机,臣以为可借此深化改革,扭转社会风气,提升工、农、商之地位,亦削弱那已然腐朽变味的儒家思想对百姓之禁锢。”
崇祯目光一闪,示意李默继续说下去。
李默见状,朗声道:“就如策论科,可设题‘论如何平衡江南丝织业与农业发展’。江南乃我大明赋税重地,丝织业繁荣,然农业为立国之本,亦不可忽视。
此题不仅能考校学子对地方经济格局的洞察与应对之策,更能引导天下人重视工商与农业的协同发展,提升工商从业者地位。”
稍作停顿,李默又道:“农工科可命‘设计一款适合山地耕种的新型农具’一题。我大明山地众多,提高山地耕种效率对增加粮食产量至关重要。
通过此类题目,让天下人知晓农工实务之重要,改变以往对农工之事的轻视态度。”
“至于算学科,”李默思索片刻,接着说道:“可出‘分析当前盐税制度利弊及改良之法’。
商业发展对国家经济影响深远,盐税又为国家重要财政来源,学子若能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良方案,不仅可考察其算学能力,更能让世人明白商业在国家运转中的关键作用,进而提升商人地位。
同时,在这些题目中,摒弃那些迂腐无用的儒家旧论,引导学子关注实际民生与国家发展,减少腐朽儒家思想的影响。”
崇祯听后,微微点头,眼中露出赞许之色:“李爱卿所言极是,此次春闱命题,便依爱卿之意,结合实际,推陈出新,为我大明选拔栋梁之材,重塑社会风气。”
内阁次辅史可,为人沉稳,思虑周全,他接着说:“算学科方面,可出‘估算沿海军港扩建所需钱粮及工期’一题。
如今海患未平,加强海防乃当务之急,通过此题可检验学子在工程预算与钱粮核算上的能力,以备日后为海防建设出力。”
吏部尚书程注,主管官员选拔,注重人才的实际政务能力,他说道:“策论科可再设‘如何优化地方官员考核机制以提升政务效率’一题。
吏治关乎国家兴衰,通过此题可考察学子对政务管理的见解,为日后充实地方吏治储备人才。”
刑部尚书郑三俊,执法严明,重视律法与实际政务结合,他说道:“策论科可考‘论律法在商业纠纷中的公正运用’。
如今商业渐兴,商业纠纷亦多,学子若能明白律法在其中的公正运用,可为日后处理此类事务奠定基础。”
礼部尚书朱继祚(他此时已经升任礼部尚书),学养深厚,注重文化传承与经世致用的结合。
他建言:“可在策论科设‘如何以儒家文化引导工商从业者树立诚信理念’一题。既弘扬儒家文化,又关注到商业发展中的道德规范,使学子明白文化对社会经济的引领作用。”
大明国立中央大学(国子监)祭酒顾锡畴,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对人才培养有深刻见解。
他提出:“农工科可命‘规划北方缺水地区水利灌溉方案’一题。北方干旱,水利灌溉是农业发展关键,此题可激发学子思考解决实际民生问题的办法。”
工部尚书薄钰,身为武器研究之大家,又对各类机械钻研颇深,他致力于将实用技术融入国家军事与民生领域。
此次春闱,他制定三道考题,供考生三选一作答:
其一:“设计一款能提升射程与精准度的新型火炮,并详尽阐述其制造工艺与原理。”
此考题旨在全面考察学子对武器构造、机械原理以及材料工艺的掌握程度,引导他们思索如何借助创新手段增强国家军事力量。
其二:“构思一套以水力驱动的纺织机械,旨在提高江南丝织业的生产效率,需详述设计思路与运作流程。”
这要求学子将机械原理与实际产业有机结合,充分展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彰显薄钰对运用机械助力民生经济的重视。
其三:“设计一种适宜在山区运输重物的机械装置,并说明其结构特点与操作方式。”
该题着重考验学子在机械设计方面的创造力,以及对不同地形实际需求的考量,意在引导他们关注基础运输设施的改进与优化。
而财政部尚书季礼,作为深受内阁首辅李默教导的专业理财能手,尤为注重从现代经济理念出发,结合大明当下实际情形,选拔经济管理方面的贤才。
他同样拟定三道考题,考生亦三选一作答:
其一:“假设今年大明财政收入需增长两成,在不增添百姓负担的前提下,提出具体的税收调整方案以及开源节流之举措。”
此题目要求学子深入洞悉大明税收体系,运用经济学思维,在保障民生的基础上,达成财政增长之目标,以此考察其理财规划与宏观经济把控能力。
其二:“当前大明某地区丝绸价格波动剧烈,分析其中缘由,并提出稳定丝绸市场价格、促进贸易发展的财政政策建议。”
丝绸贸易乃大明重要的经济活动,通过此题考察学子对市场经济规律的认知,以及运用财政手段调控商业活动、稳定市场的能力,进而推动商业的稳健发展。
其三:“若大明出现大规模钱庄挤兑现象,从财政角度制定应对策略,阐述如何确保金融秩序稳定以及百姓财产安全。”
该题考验学子对金融风险的预判与应对能力,促使他们思考财政政策在维护金融稳定中所发挥的关键作用。
崇祯皇帝听罢,面露欣然之色,赞道:“众爱卿所提命题,皆务实且富有创新性,与此次科举改革主旨紧密相扣。
朕坚信,此次春闱必能选拔出经世致用的栋梁之才,为我中华明国注入全新活力。”
言罢,崇祯皇帝将目光投向内阁首辅李默,“李默,此次春闱便交由你全权统筹安排,考场安全朕已命御林军负责。
此外,凡是参加此次科举的考生,其膳食皆由宫中统一供应,务必确保万无一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