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U阅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朱标望着朱槿眼中满是探究的模样,缓缓站起身来。

晚风带着院角梧桐树的清冽气息拂过。

朱标往日里那份温和如春风的气场悄然转变,周身仿佛笼罩着一层无形的威压,竟透出一股不输朱元璋的沉稳帝王气 —— 眉峰微蹙时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眼底深邃处藏着历经世事的沧桑,再无半分少年时的青涩稚嫩。

他凝视着朱槿,目光灼灼,语气郑重得如同在朝堂上宣告政令,却又藏着手足间独有的温度:“不论过往有多少隐秘,你就是孤血脉相连的亲弟弟,这份手足之情,绝不会因任何事改变。日后不论你想做什么,孤都会义无反顾地站在你身边,全力帮你。”

朱槿看着眼前气质截然不同的大哥,心中如同被投入一颗石子,泛起层层涟漪。

这才是真正的朱标吧 —— 那个历史上被无数人称作 “最稳太子” 的存在,那个能让徐达、常遇春等开国功臣甘心辅佐,能让文官集团视作 “仁政希望” 的储君。

他的思绪不由自主飘远,想起曾在史料中看到的记载:大哥早在十三岁那年,老爹刚在应天府称帝,便迫不及待地将他册立为皇太子,还特意打造了 “皇太子宝” 这枚象征储君身份的印玺 —— 印玺上雕刻着繁复的龙纹,印文刚劲有力,仿佛要将 “嫡长子继承” 的正统性刻进每一个人的心里。

老爹还亲自拟定诏书,昭告天下:“嫡长子朱标,仁孝聪敏,宜承大统,立为皇太子”。

这种开国之初便火速定下储君的操作,在历代王朝中极为罕见。

多数朝代的皇帝,都会先花几年时间稳固政权、清除异己,再慢慢考虑立储之事,可老爹却反其道而行之,直接将大哥的地位与大明王朝的正统性牢牢绑定,从根源上断绝了其他皇子争储的念头,这份重视,足以见得大哥在老爹心中的分量。

更让朱槿感慨的是,老爹朱元璋为了让大哥朱标尽快熟悉朝堂政务、稳固储君地位,竟不惜耗费心血,为他量身打造了一套堪称 “微型朝廷” 的东宫官署。

这官署的规格之高、人员配置之精锐,放眼整个洪武朝,除了老爹的中枢机构,再也找不出第二处能与之比肩的存在。

单说东宫的 “三师” 配置,便足以见得老爹的用心。

太子太师由开国第一功臣徐达兼任,要知道徐达可是手握重兵、战功赫赫的魏国公,官居正一品。

他从老爹起兵之初便一路追随,平定陈友谅、张士诚,北伐推翻元廷,每一场硬仗都少不了他的身影,在军中威望无人能及。

让这样一位功勋卓着的猛将辅佐大哥,相当于直接把武将集团的核心力量与东宫牢牢绑在了一起,有徐达在,大哥在军中的根基便稳如泰山,无人敢轻易撼动。

太子太傅则是常遇春,那位在战场上号称 “常十万”、打仗从无败绩的猛将。也是自己大哥的老丈人。

常遇春用兵迅猛,每次作战都冲锋在前,所到之处敌军闻风丧胆,为大明江山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有他在东宫辅佐,不仅能为大哥传授行军打仗的谋略,更能进一步巩固大哥在军中的威望。

每当常遇春身着铠甲出现在东宫,连那些桀骜不驯的将领见了,也得恭恭敬敬,这无形中为大哥树立了威严。

太子太保是李善长,这位被老爹比作 “萧何” 的文臣之首,精通政务,擅长统筹规划。

从老爹在濠州起兵开始,李善长便负责后勤补给、粮草调配,把各项事务打理得井井有条,是老爹最得力的文臣助手。

有他辅佐大哥,便能帮大哥处理朝堂上繁杂的政务,教他如何制定政策、协调各部关系,让大哥在处理行政事务时少走许多弯路。

不仅如此,东宫詹事府、左右春坊的官员,也都是从六部重臣里精心挑选出来的精英,他们的品级与朝廷官员完全持平。

比如詹事官居正三品,和六部侍郎同级,拥有直接参与朝廷核心决策的权力。每次朝廷商议重大事务,东宫詹事都能列席其中,将朝堂动态及时反馈给大哥,让大哥始终紧跟政务核心。

而且这套官署绝非摆样子的虚职,每个部门都有明确且重要的职责。

左春坊主要负责规谏太子、草拟各类文书,大哥每次处理政务前,左春坊的官员都会提前查阅大量相关史料,结合当下国情整理出详实的建议,供大哥参考。

遇到大哥决策有偏差时,左春坊的官员也会直言进谏,确保政务处理符合大明利益。

右春坊则承担着联络朝臣、传递政令的重要职责。朝堂上的大小官员,无论是对政策有疑问,还是有好的建议,都能通过右春坊传递给大哥。

右春坊的官员会对这些信息进行筛选整理,再有条理地汇报给大哥,让大哥能及时了解朝臣的想法,更好地协调各方关系,推动政务顺利开展。

这套东宫体系,就像是为大哥精心打造的一条直接对接朝堂的权力通道,让大哥的储君权威不再是悬在空中的楼阁,而是通过具体的制度真正落地生根,融入到大明的政务运转之中。

朱槿心中暗自思忖,纵观历史,能与大哥这套东宫微型朝廷相媲美的,恐怕只有唐朝李世民的天策府了。

朱槿还想起方孝孺在《逊志斋集》里写的那些话。方孝孺虽没直接在东宫任职,可作为建文帝的老师,他对大哥的评价极为中肯:“懿文太子在东宫,凡廷臣有过,多为解免,士大夫倚以为重。若太子不早薨,成祖未必有窥伺之心,天下何至流血?” 这番话虽带着对靖难之役的痛惜与反思,却也从侧面印证了大哥在洪武朝的重要性。

那时朝堂上,老爹用重典惩治贪官污吏,官员们人人自危,是大哥一次次在中间斡旋,为犯错的官员求情,让朝堂气氛不至于太过压抑;那些手握兵权的藩王,个个都有野心,可因为有大哥这位正统储君在,他们不敢轻举妄动。

大哥就像一个稳固的 “稳定器”,一边平衡着老爹的严苛,一边压制着诸王的野心,让整个洪武朝的政局能平稳运行。

思绪流转间,晚风又吹过,带来一阵虫鸣。

朱槿收回飘远的思绪,抬头看向朱标,眼中带着几分好奇与试探,轻声问道:“大哥,如今咱们把话说得这么透,你就没有什么想问我的吗?”

朱标闻言,先是顿了顿,随即缓缓抬起右手,掌心朝下轻轻摇了摇,动作舒缓而笃定。

嘴角还不经意间勾起一抹淡淡的笑意,那笑意浅淡却真诚,像是卸下了什么无形的包袱。

他开口时,语气平静得如同在说 “今日天气尚可” 般寻常,没有半分探究的急切:“没什么想问的了。孤自己就是重活一世的人,连这种颠覆认知的离奇事都真实发生在身上了,这世上还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说到这里,他稍作停顿,目光落在朱槿胸前那枚常被攥在手中的玉佩上,眼神里多了几分了然:“孤心里清楚,你或许来自更为久远的后世。你知道的比孤多不少 —— 那些新奇的发明,能轰鸣着杀敌的火器,专门研究格物之理的格物院,还有能载人飞天的热气球,种种超出这个时代的事物,都在悄悄表明这一点。”

“而且你做的那些事,也藏不住你知晓历史走向的痕迹。”

朱标话锋一转,语气里多了几分认可,“你能帮母后调理身体,还不惜耗费心力与钱财,为母后打造那般精致华贵的凤冠霞帔,让母后展露笑颜;你能想出新法帮父皇充实国库,还在领兵时屡出奇策,稳固大明疆域;你更记挂着天下百姓的温饱,推广土豆,杂交水稻,琢磨着改良农具、兴修水利,盼着让百姓能多收些粮食,少受些饥寒之苦。”

他端起桌上的凉茶,轻轻抿了一口,放下茶盏时,眼神已然十分坚定:“你做的这些事,桩桩件件都在为母后、为父皇、为这大明天下着想。既然如此,你来自哪里、知晓多少秘密,又有什么关系呢?”

朱槿望着朱标,胸腔微微起伏,他抬眼时,目光里裹着回忆的薄雾,声音轻缓却带着几分郑重:“大哥,你还记得三岁那年我溺水的事情吗?”

朱标闻言,他眸中先是掠过一丝错愕,随即被复杂的情绪填满 —— 有对往事的追忆,有对弟弟当年遇险的疼惜,还有几分藏在眼底的怅然。他缓缓点头:“自然记得,当时你虽被侍卫及时捞起,却昏迷了整整十日,父皇母后守在你床边,眼瞧着眼圈一日比一日红。最后多亏张真人云游至此,施针施救才捡回性命。只是…… 上一世,没有张真人的救助,你没能熬过那次落水。”

“就是那次昏迷,彻底改了我的命。” 朱槿的语气里,既有劫后余生的沉重,又藏着几分庆幸。他指尖轻轻抚过胸前的玉佩,冰凉的玉质贴着掌心,仿佛能牵起那段神秘的记忆:“当时身子虽陷在昏迷里,意识却没散。迷迷糊糊间,我跟着师傅张三丰进了个神秘空间。”

“外界瞧着我只昏了十日,可在玉佩空间里,我却足足待了十个春秋。” 他的眼神亮了亮,像是回忆起当年的光景,“师傅在里面教了我太多东西:医术上,从认草药、学针灸,到治疑难杂症,他毫无保留;武艺上,从基础拳脚到内功心法,他手把手指导,让我有了自保的本事。”

“更要紧的是,师傅还让我看了许多不属于这个时代的书。” 朱槿往前倾了倾身子,语气里多了几分激动,“有记历朝兴衰的史书,哪朝哪代出了什么事、有哪些关键人物,写得明明白白;还有讲发明创造的典籍,小到改良农具,大到造火器的法子,甚至有专门研究格物之理的着作 —— 我如今筹建的格物院,就是照着那书里的雏形来的。就连土豆种子、杂交水稻的种法,也都是从那些书里学的。”

朱标听到这儿,眼中满是震惊,却没打断,只是握着茶盏的手紧了紧,静静听着。

“正因为在玉佩空间里学了这些,我才懂这么多,能造火器、提改良法子,也知道不少事的走向。” 朱槿话锋一转,语气沉了下来,“就像大哥你,史书上写得明明白白,你会在洪武二十五年四月离世。大哥,你也是从那个时候重生回来的吧?”

朱标身子微微一僵,虽早有预感,可当 “洪武二十五年四月” 这几个字真切入耳,心湖还是被搅起一阵波澜。

朱槿见状,连忙补充:“史书上说,大哥你是在洪武二十四年八月,奉命去巡视陕西。那一路来回超两千里,还要应付不同的气候 —— 陕西秋冬又冷又干,跟江南的湿润完全不一样,你在半路上受了寒,染了风寒。回应天后,风寒没好,还引了痰疾。加上你之前常年处理政务,积劳成疾,身子本就弱,病情反反复复越来越重:一开始只是咳嗽畏寒,后来发高热、喘不上气,太医用尽了法子也没留住你。最后在洪武二十五年四月二十五日,你在东宫钦安殿走了,那年你才三十八岁。”

说完这些,朱槿暗自琢磨:穿越的事太离奇,还是等见到师傅问清楚,再跟大哥细说。眼下用玉佩空间解释,大哥应该能接受。他抬眼看向朱标,等着他的回应。

朱标沉默了片刻,喉结轻轻滚动,终是开口,声音里裹着几分怅然与笃定:“确实。”

他端起茶盏抿了一口,似要压下心底的翻涌,缓缓道:“上一世,我真就是在洪武二十五年四月二十五日,在东宫钦安殿闭的眼。那日午后,我躺在病榻上,意识已经模糊了,只记得太医们围着床忙个不停,父皇坐在床边,脸色是我从没见过的凝重。我想抬手跟他说几句话,劝他惜才,日后治国多些仁厚,可手重得抬不起来,眼前一黑,就什么都不知道了。”

说到这儿,朱标顿了顿,指尖微微泛白,似在平复情绪。“再睁开眼时,只觉得天旋地转,好一会儿才缓过神。等意识清楚了,才发现自己回到了幼年时的身子里。耳边还能听见宫女太监们小声议论,仔细一听,才知道他们在说 —— 二公子在府里池边落水了,情况危急。”

“我当时又惊又懵,连忙起身追问,才确认那正是你三岁溺水的那天。”

UU阅书推荐阅读:楚天子男儿行藩王两年半,一万大雪龙骑入京师大秦:开局祖龙先祖隋唐:被李家退婚,我截胡观音婢矛盾难以调和为了天下苍生,我被迫权倾天下大明:不交税就是通鞑虏东鸦杂货店盛嫁之庶女风华三国:从夷陵之战,打到罗马帝国长乐歌蒙古人西征不想当大名的武士不是好阴阳师马谡别传水浒:开局大郎让我娶金莲大汉废帝失忆美娇妻,竟是大周女帝明末小土匪神武太医俏女帝大秦:从缉拿叛逆开始养8娃到18,大壮在古代当奶爸打造异世界钢铁洪流关外县令穿越南宋当皇帝越战的血精灵之最强道馆训练家集齐九大柱石,重启大秦复兴之路明末:有钱有粮有兵我无敌!从大唐山峰飞跃而下爹爹万万岁:婴儿小娘亲锦衣盛明抗战游击队大唐开局救治长孙无垢汉武:普天之下,皆为汉土!逃兵开局:觉醒系统后我杀穿乱世清末大地主穿越成废物太子后我崛起了大魏霸主三国之凉人崛起造反我没兴趣,父皇别害怕大明:启禀父皇,我抓了北元皇帝风起了无痕存储诸天契约休夫:全能王妃逍遥世子爷三国:苟在曹营的二郎神棍大周逍遥王爷明末之席卷天下武道剑修林辰薛灵韵
UU阅书搜藏榜:抗战游击队我的大唐我的农场我在大宋当外戚在群里拉家常的皇帝们神话之我在商朝当暴君(又名:洪荒第一暴君)绝色大明:风流公子哥,也太狂了朕都登基了,到底跟谁接头楚牧有个妹妹叫貂蝉民国谍海风云(谍海王者)挥鞭断流百越王华之夏第一卷中原往事晚唐:归义天下大明极品皇孙,打造日不落帝国重生南朝开局逆天任务我三国武力话事人北朝奸佞造反!造反!造反!造反!造反!我主明疆抗战之血怒军团我在盘庚迁殷时发起翦商大汉奸臣英雌医鸣惊仙三国之佣兵天下大唐极品傻王救命,系统要害我始皇别伪装了,我一眼就认出你了开局被抓壮丁,从领媳妇儿开始崛起重生女尊世界但开局就进了送亲队烽火淞沪成亲后,我玩刀的娘子开始娇羞了大唐重生兵王北宋不南渡长安之上大明,我给老朱当喷子的那些年庶民崛起正德变法:捡到历史学生的书包穿越后被分家,搬空你家当大清疆臣。大秦反贼中华灯神回到明末做枭雄魅影谍踪他是言灵少女九灵帝君锦衣黑明大明:我想摸鱼,老朱让我当帝师谍战从特工开始老朱你说啥,我跟马皇后混的我爷爷可是大明战神
UU阅书最新小说:三国:曹烁篡权,貂蝉伴我卧榻谋大秦:穿越成徭役,献药封丞相一枪定山河大明:朱标的双胞胎弟弟大唐乱世:我靠武神系统称霸明末军火商,用汉阳造逆天改命虞朝的故事鬼王爷卧龙北伐:开局召唤万界名将商朝开局,建立千年世家我自己搞,新大魏!大明工业导师大梁好声音穿越之乱世明君我都还没开始,你们好感度就爆了双穿门,带着咱妈去历史做外交!晋商风云:蒲州王氏传奇铸运天秦穿越三国,系统却让我当反贼穿越明末争霸大海在大唐苟活三国之从成曹穆开始五姐扶我青云志,我送她们诰命身明末改革软饭硬吃?女帝夫君是苟王红楼:聚宝盆助我纳群芳穿越穆顺,三国第一肉盾大明执政官民国茶圣:从零开始建商业帝国成长之红颜助我我,刘协,三造大汉董卓刚死,朕就收了西凉军大明:系统太毒舌,陛下受不了大秦:从县长到千古一帝玄黄十二域双界穿梭:此门入大虞杀手崇祯蓝鸮之恋春秋风云,我乃华夏第一谋士重生三国,请叫我蔡文帝大唐风流小厨师隋唐:家兄程咬金这就是你的宿命大明:我朱老三,解锁吕布模版!最后的一位将军我,天罗煞星,镇守人间五十年铁血使节:一人灭一国别家皇帝追求长生,朕只求速死全球统一系统黑风寨主成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