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突然发现,尽管速度如此之快,风声如此呼啸,但几人站在鳌首之上,却异常平稳,丝毫没有颠簸之感,只有扑面而来的猎猎江风提醒着他们正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前进。
叶洛迎风而立,抬手微微遮挡江风,感受着这前所未有的畅快与自由,胸中豪情激荡,忍不住放声长笑,笑声清越,穿透风声水声,传出去老远:“哈哈哈!乘鳌御水,一日千里!快哉!快哉!”
周沐清嘴角微扬,露出一丝极少在外人面前显露的惊艳笑容,她那双独特的金红色眼眸中,倒映着脚下飞速掠过的粼粼波光与远方开阔的天际,绚烂生辉。
年轻仙子轻轻抬手,理了理被风吹乱的鬓发,姿态优雅从容。
裴淮依旧静静站立,清冷如玉,但她那双深邃的眼眸却始终落在前方叶洛的背影上,眸光微微闪动,不知在想些什么。
她周身似有一层无形的气劲,将猛烈的风势悄然化解,衣裙拂动的幅度反而比旁人更小些。
寇文官更是兴奋得如同孩童,哇哇大叫着张开双臂,想要拥抱这整条壮阔的济水,大声吼道:“痛快!痛快!比书院里那些慢吞吞又规矩多多的飞舟痛快多了!这才是爷们该有的赶路方式!老龙王,够意思!够意思!哈哈!”他甚至解下腰间的酒葫芦,猛灌了一口,酣畅淋漓。
岸边上,赵勋等人望着那神鳌承载着众人,极快地缩小,最终消失在河道远方转弯处,唯有那巨大的白色水痕久久不散,以及叶洛那隐约顺着风传来的唱诗声。
“济水乘风东归去,
鳌头逐日比天高。
我辈少年非俗骨,
一举振云涛。”
“真乃好词,真乃奇景......旷世奇景啊......”赵勋听后,良久才收回目光,喃喃感叹道,“叶公子,王公子,皆是人中龙凤,得天所眷,将来必非池中之物。能与此等人物结下一段善缘,实乃我开封之幸。”
文判官微微一笑,拱手道:“城主大人,阴司还有诸多事务需处理,下官也先行告辞了。”
“判官大人请便。阴司诸事,有劳了。”
赵勋却又驻足凝望了片刻东去的河水,这才缓缓转身,对身后的护卫们沉声道:“回府吧。传令下去,各司其职,加紧清剿普罗教余孽,妥善安顿受灾百姓,恢复民生秩序。莫要辜负了诸位义士的努力与牺牲,也不能让两位公子他日回来看我等笑话,说我开封府只会依赖外人,自身却无作为!”
“是!大人!”护卫们从震撼中惊醒,齐声应道,精神格外抖擞,只觉今日所见所闻,足够他们在酒桌上谈论许久了。
风闻村,一个偎依在济水北岸的小村落。
村名据说源于古时,此地能最早听见济水汛期那由远及近、预示来年丰收的风声,故而得名“风闻”。
村中百姓世代多以打渔、耕种为生,面朝黄土背朝天,对滋养他们祖祖辈辈的济水怀着最质朴、最根深蒂固的敬畏。
村头那座规模不大、香火算不得鼎盛,却始终被打扫得干干净净的龙王庙,便是这种敬畏之心最直观的明证。
时近黄昏,巨大的龙首神鳌,承载着叶洛一行人,破开被夕阳映的金色的水面,缓缓靠近北岸,最终稳稳停在了浅水区。
他们这一乘水路,说是很快但也并没有一味地赶路,而是走走停停,看名山,看古城,看悠悠百姓,看苍茫众生。
老龙王敖洸依旧踏水而立,身形飘逸。
他笑吟吟地看着叶洛等人从那巍峨的鳌头上一一跃下,踏上岸边地面。
“哈哈!痛快!真是痛快!”寇文官第一个跳下来,双脚踩在实地上,又故意跺了跺,感受着与大地的重新接触。
他伸展了一下魁梧的身躯,骨骼发出轻微的噼啪声,随即朝着水中的老龙王抱拳,声若洪钟,“老龙王,您这‘独占鳌头’的排场和滋味,可比骑马坐车舒坦太多了!视野那叫一个开阔,风驰电掣,关键是稳当!俺老寇这回可算是开了大眼界了!”
叶洛先是细心地将周沐清和裴淮从鳌头边缘扶下,确保两位女子安稳落地后,这才转身,整理了一下因疾驰而被风吹得略显凌乱的衣袍,对着老龙王深深一揖:“晚辈叶洛,再次拜谢龙王前辈相送之恩!此段水路,不仅让我等免去陆路跋涉之辛劳,更让晚辈得以领略济水之浩荡壮阔,亲身感受前辈驭水之神威,实乃学生毕生难忘之奇遇与殊荣。”
周沐清虽性子清冷,不喜多言,但此刻也规规矩矩地向着老龙王行了一个标准的道家稽首礼,清丽的面容上带着少有的郑重,轻声道:“多谢龙王前辈。” 虽只有一句话,却也表达了对这位大渎真龙的敬意。
老龙王敖洸抚须而笑,目光慈和地扫过众人:“诸位小友不必如此多礼。顺水推舟之事,举手之劳,何足挂齿。倒是老夫,能与几位朝气蓬勃的年轻俊杰同行这一程,闲聊畅谈,观尔等英姿,亦是一件快事。”
他的目光尤其在叶洛、寇文官身上停留片刻,带着毫不掩饰的欣赏,“叶小友处事沉稳,心思缜密,有担当之气魄;王小友博闻强识,根基扎实,是治学之材;寇贤人豪迈不羁,胸有丘壑,又不失赤子之心,皆是难得一见的人才。”
“这位琼华仙宗出身的周仙子更是道基坚实,身负异禀,灵气充盈,假以时日,必是仙途之上的耀眼明星。还有叶姑娘,气劲内敛,亦非池中之物。看到你们,老夫便觉我大宁未来可期啊。”
老龙王顿了顿,抬眼望向西边渐渐沉入地平线的落日,以及不远处暮色四合中隐约可见的村落轮廓与袅袅炊烟,继续说道:“此地已是济南府地界,前方不远便是风闻村。此村村民世代依济水而居,对我心怀敬畏,常年供奉香火,民风颇为淳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