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远盯着终端屏幕,灰衣人离开房间后,画面里的机房安静下来。探针传回的影像稳定,没有新的动作出现。
陈默蹲在通风口前,手里的控制器微微调整角度。镜头顺着金属挡板边缘扫过,天花板角落那个小黑点在反光中显现出来。他停住操作,低声说:“上面有东西。”
林远放大画面。红外感应器被一块旧布遮着,灯是灭的。他翻出建筑图纸对比,这个位置原本不该有监控死角,但现在设备没启动。
“不是坏了。”他说,“是他们自己关了。”
老陈的声音从耳机里传来:“冷媒警报发出去三分钟了,那边还没反应过来查信号来源。系统响应太慢。”
林远点头。这说明内部流程有延迟,应急机制不完整。他开始在终端上标记时间点,把守卫换岗、门禁缓冲、监控切换这些数据列成一行行记录。
七次开门记录显示,每次刷卡后电子锁重置要2.3秒,监控画面切换延迟0.7秒。中间那道防爆门开启时,内外系统存在短暂不同步。虽然只有三秒,但足够做一次动作。
“问题不在时间。”他说,“在路线。”
通风管到挡板有八米,爬过去至少四分钟。等陈默拆开挡板再推进,早就超时。而且地面压力感应区还在工作,哪怕门开着,也不能碰。
他重新看结构图。空调机组间连着主控室的侧风道,如果能从这里接入,就能绕开前三道门。但入口太窄,只能靠探针和工具一点点打通。
“你能在三分钟内拆掉螺丝并架好导轨吗?”他问陈默。
陈默看了眼手中的微型扳手,又回想刚才探针拍下的挡板结构。“螺丝锈住了,硬拆会响。得先松动,再逐个取下。四颗,最多三分钟。”
“那就提前准备。”林远说,“等下一波换岗开始,你立刻动手。我在外面计时,卡准三秒盲区给你信号。”
陈默没说话,开始检查导轨组件。这是一种可折叠的滑道,能贴在管道内壁,减少摩擦声。他把探针前端固定上去,测试弯曲度是否够用。
老陈突然提醒:“视频流不能再传了。我刚检测到一段扫描信号,频率接近我们的频道。他们可能在排查异常数据。”
林远立刻关闭实时画面传输,只保留一个低频心跳信号。这样对方很难捕捉到通讯痕迹,但他们之间还能保持基本联络。
“接下来靠记忆和节奏。”他对陈默说,“我会在换岗前十五秒通知你。听到指令就推进探针,拆螺丝,装导轨。做完不动,等下一步命令。”
陈默点头,把外层衣服完全脱掉,只穿黑色贴身衣物。他将镇静喷雾和记录仪绑在腰带上,确认不会发出碰撞声。
林远看向门廊方向。守卫刚刚站定,下一次换岗还有六分二十秒。他打开手写草图,在上面画出完整的行动路径:从通风口进入,沿管道前行,利用三秒系统盲区完成第一阶段作业,之后视情况决定是否继续深入。
他忽然注意到一件事。每次守卫开门进出,都会用手套擦拭读卡器表面。这个动作多余,因为设备自带防污涂层。除非——他们在掩盖某种生物识别信息。
“老陈。”他低声说,“调出之前七次开门的画面,看有没有指纹或掌纹验证的提示音。”
老陈快速回放录音片段。前六次都没有声音,第七次却有一声极短的“滴”声,几乎被环境噪音盖住。
“最后一次换了验证方式。”林远说,“可能是临时升级,也可能是有人特别授权进出。”
这意味着防御体系并不统一,某些环节可以被单独控制。而灰衣人刚才删文件时用的就是内部终端,说明权限仍在运行。
“他们依赖规则,但规则有缝。”他说。
陈默已经爬进通风口一半,身体紧贴金属壁。他把探针和导轨往前送,动作缓慢,避免震动传出。
林远盯着终端倒计时。距离下次换岗还有四分钟。他轻声说:“记住,三秒一到就动。不管里面有没有变化,我们只抓这个空档。”
陈默应了一声,手指握住探针杆,准备发力。
老陈再次确认信号状态:“频道干净,心跳正常。我可以维持这种模式十分钟。”
林远合上终端,目光落在防爆门上。红外扫描灯依旧规律移动,每七秒一轮。压力感应区覆盖整个门前区域,无法绕行。唯一的突破口就是上方的通风管,以及那三秒的系统迟滞。
他开始默数时间。
五分三十秒。
五分十五秒。
五分。
他抬起手,对着陈默比了个手势:准备。
陈默屏住呼吸,手臂绷紧。
四分十秒。
三分五十秒。
林远耳朵贴着耳机,听着老陈传来的背景音流。没有新警报,也没有额外巡查。系统仍处在原定节奏中。
三分。
他深吸一口气,按下通讯键:“十五秒后动手。目标:拆螺丝,装导轨,完成后静止。”
陈默点头,手指抵住探针尾部。
十二秒。
九秒。
六秒。
林远看着监控红光扫过一次,间隙出现。下一盏还没亮起。
三秒。
他开口:“现在。”
陈默推杆。
探针带着导轨穿过通风管,迅速靠近挡板。金属螺丝露出来,第一颗开始松动。
林远盯着门廊。守卫抬头看了眼读卡器,伸手刷卡。
门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