刹那间,数百个黑点划破半空。
轰!轰!轰!
连串爆炸声此起彼伏,远比单发火铳猛烈,只见那片草人区域瞬间被一团团腾起的火光和黑烟笼罩,无数细碎破片如死神镰刀般四溅横扫。
李凤翔下意识地张大了嘴巴,眼睛瞪得滚圆。他并非没见过轰天雷,宫中守备、京营部队亦配备有此物,
但何曾见过威力如此骇人的轰天雷?
待硝烟稍散他定睛望去,只见原本整齐竖立的百余个草人,此刻竟无一个完好。
近处的已被彻底撕裂,草屑与充当骨骼的木棍碎片破碎得到处都是。稍远些的也是千疮百孔,浑身插满铁片歪倒在地。
“李公公……”
杨凡温和笑道:“此乃我凯旋军器局精心改良后的轰天雷,如今已全面配发给散兵部队,作战时,面对敌人集群冲锋,可用此物阻敌。”
说着,他朝散兵把总高源示意。
高源立刻小跑过来,双手捧上一个同样制式的铁球,恭敬地递给杨凡。
杨凡伸手接过,转而递向李凤翔:“公公可有兴趣亲手一试?”
李凤翔看着那黑沉沉的铁疙瘩,想起方才那恐怖景象,顿时心头一颤,不自觉地朝后退了小半步,脸上露出一丝犹豫畏惧。
杨凡见状,理解地笑了笑,解释道:“公公放心,此改良版本已非原本轰天雷,我们采用了更纯的火药,优化了配比,解决了燃烧不稳、易受潮的问题。
这铁壳亦是精造,壁厚均匀,内刻预制破片凹槽,确保爆炸时破片数量与飞散方向更可控,绝不会轻易提前炸裂或威力不足。”
听到这番解释,又瞧见杨凡和高源都神色坦然,李凤翔惊疑不定的心稍稍安稳。
他到底见过许多世面,骨子里胆气还是有的,加之好奇心驱使,最终还是鼓起勇气接过。
在高源指导下,李凤翔有些笨拙地学会了握持方式和投掷姿势。随着旁人清空场地,几个新的草人被迅速安置在他三十步开外。
李凤翔深吸几口气,努力平复狂跳的心,脸上因紧张而涨得有些红。
高源替他点燃了引信,“嗤嗤”燃烧声此刻听来无比惊心。
他不敢耽搁,用尽力气按照刚才学的动作,奋力将手中的轰天雷朝着草人的方向掷去!
铁球在空中翻滚着划出一道弧线。
“轰!”
一声爆响在稻草人中炸开,气浪扑面而来,带着些许热度。
李凤翔急忙眯眼望去,只见他扔得很准,那几个草人应声东倒西歪,靠近爆炸中心的更是被直接撕碎,稍远些的也明显被飞溅的破片击中,变得残破不堪。
厉害!
他看着自己微微颤抖的手,似乎不敢相信刚才那毁灭性的爆炸竟源于自己之手。
一股难以言喻的兴奋和成就感瞬间涌遍全身,李凤翔脸上绽放出前所未有的兴奋神采,那是一种亲手掌控强大力量的激动。
杨凡适时地走上前,笑着拍马屁道:“公公好臂力!投掷又准!此等改良利器至今尚未命名,今日蒙公公亲手试掷,可见缘分不浅,不如就请公公为此雷赐个名号?”
李凤翔闻言,脸上的兴奋稍稍收敛,取而代之的是一丝窘迫。
他早年家贫才入宫,虽然在信王府和宫中当差后也识些字,但肚子里实在没多少墨水。
此刻被杨凡和一众将领殷切地望着,他不由得涨红了脸,苦思冥想起来。
搜肠刮肚半晌,他忽然灵光一现,想起方才那摧枯拉朽的威力,觉得什么文雅的名字都配不上这等霸道之物,索性把心一横,带着几分豁出去的憨直道:
“咱家看此雷威力无匹,挡者披靡,什么花里胡哨的都不实在,干脆就叫它‘无敌雷’!如何?”
“无敌雷?”
杨凡微微一愣,随即立刻抚掌赞道,“好一个无敌雷!名字响亮,寓意更是贴切至极!唯有‘无敌’二字,方能配得上此雷之神威!”
他身旁的寇汉霄、秦起明、高源等一众将领也反应过来,纷纷高声附和:
“李公公高见!!”
“此名霸气,正合我凯旋军之气概!”
“好一个无敌雷!”
听着这一片的赞誉,李凤翔看着自己刚刚“创造”的无敌雷,再回想方才亲手投掷的感觉,心中那份满足与喜悦顿时无以复加。
脸上也露出了极为舒畅、灿烂的笑容,仿佛连日的舟车劳顿和在宫中谨小慎微的压抑,都在这一刻得到了彻底释放。
还没从“无敌雷”那惊人的破片杀伤中完全回过神,李凤翔就听见杨凡又笑着说道:“李公公,方才那‘无敌雷’主打一个破甲伤敌。咱们这儿还有一种,里头不装火药铁片,装的是特制的生石灰粉,炸开时白烟弥漫,能迷人眼目,灼人肌肤,尤其在狭小地带或敌军密集时,效果奇佳。公公可要也试试手?”
李凤翔此刻兴致正高,一听还有其他好玩意儿,几乎没多想便应道:“要!自然要试!!”
……
戌时。
经历了整日的忙碌后,涂山大营终于沉入了宁静的夜。
唯有巡夜士兵规律走过的脚步声与远处江涛的低吟,偶尔打破这份寂静。
监军太监李凤翔下榻的营房内,烛火摇曳。
他早已洗漱完毕,换上了舒适的常服尝试入睡。
可是尽管他沿途奔波来到重庆身体极度疲惫,但躺在床榻上,却还是辗转反侧,神情依旧十分亢奋,毫无倦意。
白日里所见的一幕幕,如同走马灯般在他脑海中反复回放,骑兵冲锋卷起的烟尘、炮群齐射时的地动山摇,这一切让他心潮澎湃,难以平复。
李凤翔和王承恩以及方正化三人皆为崇祯还是信王时的王府旧人,都是崇祯从小到大最为信赖之人,但他李凤翔未能像王承恩那样直接参与军政决策,只能在司礼监当个秉笔太监。
文职比不过王承恩这个东厂提督加司礼监掌印太监也就罢了,武职他又比不过方正化。
方正化在崇祯即位后,历任司礼监秉笔太监后又去任御马监太监等职,最后逐渐从内廷走向地方,成为皇上倚重的军事监军,负责监军保定、真定二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