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社死”的经历虽然让林浩心有余悸,但陈静萱事后的那句道歉和那双写满诚恳的眼睛,像一阵暖风,将他心中那点尴尬和不适吹散了大半。他甚至开始觉得,如果每次“处刑”之后都能得到这样的“安抚”,似乎……也不是不能忍受?
周三晚上剩下的时间在一种微妙的平和氛围中度过。陈静萱用新买的食材做了宵夜——酒酿小圆子,甜滋滋、暖呼呼的,驱散了秋夜的凉意,也似乎抚平了林浩紧绷的神经。两人没有打游戏,各自抱着手机窝在沙发里,偶尔交流一下网上看到的趣闻,大部分时间安静相处,倒也自在。
然而,林浩心里清楚,这种平静是脆弱的。夏诗涵那条未被接受的帮助信息,像一颗定时炸弹,沉默地躺在聊天记录里。而更迫在眉睫的,是他手上这个已经卡了快一周的技术难题。
这是一个关于高并发场景下数据一致性的优化问题,涉及到几个微服务之间的分布式事务处理。林浩尝试了几种主流方案,但总是在极端压力测试下出现零星的数据错乱,虽然概率极低,但对于追求稳定的核心系统来说,这是不可接受的。他查遍了国内外技术论坛和论文,甚至请教了公司里几位资深架构师,得到的方案要么过于沉重影响性能,要么无法彻底解决问题。
周四一整天,林浩都泡在这个难题里。眉头紧锁,手指在键盘上敲打又删除,咖啡一杯接一杯。周围的同事看他这副样子,都识趣地没来打扰。连偶尔在茶水间遇到赵晓薇,对方也只是递给他一个关切的眼神,轻声问了句“还没解决吗?”,得到林浩无奈的点头后,便体贴地没有多问。这种来自现实世界的、正常范围的关心,让林浩感觉稍微舒服些,至少不像面对夏诗涵那样,带着一种近乎魔幻的、令人不安的“全知全能”。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临近下班,问题依然没有头绪。林浩烦躁地抓了抓头发,感觉太阳穴都在突突直跳。他瘫在椅子上,望着天花板,一种无力感油然而生。难道真的只能……?
他甩甩头,把这个念头抛开。不行,不能再欠夏诗涵人情了。那种感觉,就像被一条看不见的丝线缠绕,越缠越紧,令人窒息。
就在他准备关电脑,带着一脑子乱麻回家时,手机屏幕再次亮起。又是【冰璃】。
林浩的心猛地一跳,有种不好的预感。他几乎是屏住呼吸点开了微信。
这一次,不是文字,而是一个加密链接。下面附着一行字:「一个非公开的技术案例,涉及类似场景,核心思路或许有借鉴意义。密码:Lx2023。」
Lx……是他名字的缩写。2023是当前年份。这个密码简单得近乎随意,却又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笃定——她确定这就是给他的。
林浩的手指悬在屏幕上方,内心天人交战。点开,意味着他再次接受了她的“馈赠”,即使这看起来更像是一种“分享”。不点开,他可能还要在这个泥潭里挣扎好几天,甚至更久。
理智和自尊在疯狂拉扯。最终,对技术的执着和解决问题的迫切渴望,压倒了一切。他深吸一口气,复制链接,打开浏览器,输入密码。
链接跳转到一个设计简洁、需要权限才能访问的技术文档平台。映入眼帘的是一份详细的架构设计文档,标题模糊处理了具体公司信息,但涉及的业务场景和技术挑战,与他当前遇到的难题高度相似,甚至可以说就是同一个问题的另一个翻版!
林浩瞬间被吸引住了,身体不自觉地坐直,眼睛紧紧盯着屏幕。文档条理清晰,深入浅出地分析了几种常见方案的优劣,最后提出了一种基于“事件溯源”和“最终一致性补偿”的混合模式。这个思路非常巧妙,它没有追求强一致性带来的性能损耗,而是通过记录事件流和异步补偿机制,在保证最终数据正确的前提下,极大地提升了系统吞吐量。
更让林浩震惊的是,文档里不仅提供了理论模型,还附带了核心代码片段(同样做了脱敏处理)和详细的压力测试报告。测试报告显示,该方案在比他们公司预设高出数倍的并发压力下,数据不一致的概率被降到了亿分之一以下,完全满足要求!
这……这简直就是为他量身定做的解决方案!
林浩如饥似渴地阅读着,大脑飞速运转,之前堵塞的思路瞬间被贯通,各种灵感喷涌而出。他顾不上其他,立刻在本地环境里尝试复现文档中的核心逻辑,手指在键盘上飞舞,敲代码的速度前所未有地快。
时间不知不觉流逝,等他终于将核心思路融入自己的代码库,并跑通了第一轮基础测试时,窗外早已华灯初上。他长长地舒了一口气,靠在椅背上,感觉浑身轻松,一周来的焦虑和疲惫一扫而空。
问题,解决了。
巨大的喜悦和成就感过后,一种复杂的情绪渐渐浮上心头。他再次点开和夏诗涵的聊天框,看着那个加密链接。这份“礼物”太及时、太精准了。它不像直接给钱或者动用关系那样充满施舍感,而是以一种“技术交流”的姿态出现,完美地照顾到了他作为一个程序员的尊严和求知欲。可越是如此,林浩越是感到一种无形的压力。她对他的情况到底了解多少?她从哪里弄到这种级别的内部技术案例?她做这一切,目的究竟是什么?
他犹豫了很久,最终还是打出了一行字:「案例看完了,思路非常精彩,谢谢。帮了大忙。」
他刻意避免了“礼物”、“帮助”这样的词,用了“案例”和“思路”,试图将这次互动定义在技术探讨的范畴。
夏诗涵的回复依旧迅速而简洁:「能帮上忙就好。」
她甚至没有问“问题解决了吗?”,仿佛早已笃定结果。
这种一切尽在掌握的姿态,让林浩刚刚放松的心情又蒙上了一层阴影。他关掉电脑,收拾东西下班,脚步却不像来时那样沉重,反而因为技术难题的攻克而有些轻快,只是这轻快里,掺杂了一丝难以言喻的忐忑。
回到家,已经比平时晚了不少。打开门,温暖的灯光和食物香气依旧,但客厅里却异常安静。陈静萱没有像往常一样迎上来,而是抱着膝盖坐在沙发上,电视机开着,播放着吵闹的综艺节目,她的目光却有些游离,似乎没看进去。
“我回来了。”林浩换好鞋,语气里带着一丝解决问题后的兴奋,但又努力压制着,不想表现得太明显。
“嗯,回来啦。”陈静萱抬起头,脸上挤出一个笑容,但看起来有些勉强,“晚饭在厨房温着,我今天做了咖喱鸡。”
“好,我待会吃。”林浩放下背包,犹豫了一下,还是忍不住想分享喜悦,“今天……工作上那个卡了很久的难题,总算找到解决方案了。”
“是吗?那很好啊。”陈静萱的反应很平淡,甚至没有追问是什么方案。她重新把目光投向电视屏幕,手指无意识地抠着沙发垫。
林浩敏锐地察觉到了她的异常。如果是平时,她肯定会眼睛亮晶晶地追问他细节,哪怕听不懂也会很捧场地欢呼“浩哥好厉害!”。今天这是怎么了?
“你……怎么了?不舒服吗?”林浩走到沙发边,有些担心地问。
“没有啊。”陈静萱摇摇头,依旧看着电视,“可能就是……有点累了吧。”她顿了顿,状似随意地补充了一句,“你今天下班好晚哦,是在加班处理那个难题吗?”
“是啊。”林浩点点头,心里那点因为解决问题而产生的雀跃,在陈静萱异常的态度面前,渐渐冷却下来。他隐约觉得,她的不开心可能和自己有关,但又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是因为自己回来晚了吗?还是……
他忽然想起,自己刚才在公司,全神贯注研究那份文档的时候,好像……忽略掉了陈静萱发来的几条微信。当时他太投入,只是匆匆扫了一眼,好像是她问晚上想吃什么,以及分享了一些网上看到的搞笑段子。他好像只回了一个“嗯”和一个“”表情。
难道是因为这个?
林浩有些懊恼。他并不是故意忽略她,只是当时完全沉浸在技术世界里了。他试图解释:“那个……下午一直在忙那个技术问题,比较投入,没及时回你信息……”
“没关系啦,工作要紧。”陈静萱打断他,语气听起来很“懂事”,但嘴角那微微下撇的弧度却暴露了她的口是心非。她站起身,“我去把咖喱给你端出来。”
看着她走向厨房的、似乎比平时低落一些的背影,林浩心里有些不是滋味。他忽然意识到,同居生活并不只有温馨和甜蜜,还有这些细微的、需要小心呵护的情绪。他对技术的专注,在某种程度上,是否也是一种对身边人感受的忽视?
餐桌上,气氛有些沉默。美味的咖喱饭吃在嘴里,似乎也少了些滋味。
“那个……”陈静萱扒拉着碗里的米饭,忽然小声开口,眼睛没有看林浩,“帮你解决问题的……是那个冰璃姐吗?”
林浩拿着勺子的手猛地一僵,心脏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攥紧了。她怎么会知道?!他明明什么都没有说!
他脸上的错愕和瞬间的慌乱,无疑是最好的答案。
陈静萱抬起头,看着他的眼睛,那双总是含着笑意的大眼睛里,此刻清晰地映照出他的窘迫,以及一丝淡淡的、被证实了猜测的失落。
“我猜的。”她轻轻地说,声音听不出喜怒,“因为你看完手机之後,整个人的状态都不一样了。而且……能那麽快帮你解决连你们公司资深工程师都搞不定的难题,好像也只有她能做到吧。”
林浩张了张嘴,却发现无从辩驳。陈静萱的观察力,敏锐得可怕。
空气仿佛凝固了。技术难题解决的喜悦早已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被看穿的心虚,和一种更深的忧虑。夏诗涵的“礼物”果然不是那么好收的,它不仅解决了工作难题,也在他和陈静萱之间,投下了一颗不大不小的石子。
而这涟漪,才刚刚开始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