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预想中穿越通道的流光溢彩,也没有剧烈的空间撕扯感。在冲入那扭曲光带的瞬间,陈麒感受到的是一种极致的“剥离”与“沉降”。仿佛从一个浅滩,被猛地抛入了无光的规则深海。外界的一切感知——废港的崩塌、能量风暴的咆哮、乃至“庭下之墟”那衰败的气息——都在刹那间远去,被一种绝对的、沉重的“静”所取代。
“万象方舟”像是被冻结在了一块巨大的、无形的琥珀之中。并非物理意义上的凝固,而是规则的流动变得极其缓慢、粘稠,近乎停滞。方舟外围的平衡交互矩阵和演化适应性介层,在这片粘稠的规则深海中,运转起来异常艰涩,如同在超高密度的液体中挥动手臂,每一个微小的调整都需要耗费巨大的心力。
这里是什么地方?不是“万我之庭”的主体层面!那强行启动的、不稳定的通道,果然出现了偏差!
陈麒立刻收敛心神,将方舟的规则波动压制到最低,如同受惊的鱼儿潜入水底,不敢引起丝毫涟漪。他小心翼翼地扩展着感知,试图理解这片诡异的规则环境。
感知所及,并非虚无,而是充满了某种……“背景规则”。这些规则并非以具体的理念或概念形式存在,更像是一种宇宙底层逻辑的“基质”,冰冷、绝对、不带任何情感色彩。它们缓慢地流动、交织,构成了这片规则深海的“海水”。在这里,连“时间”和“空间”的概念都变得模糊而富有弹性。
更让他心悸的是,那原本因镜面碎片崩碎而重新隐约缠绕上身的标记感,在进入这片区域后,竟然……消失了?并非被清除,更像是融入了这片背景规则之中,变得无法分辨,仿佛他本身就成了这巨大“背景”的一部分,不再需要额外的“标记”。
这绝非好事!这只能说明,这片规则深海的层次,可能比那“秩序之裁”的标记机制还要底层!在这里,他如同一个暴露在显微镜下的细菌,任何不属于这片“背景”的独特规则波动,都可能显得格外刺眼。
他回想起万念归一者提及的,“秩序之裁”更像是一套维护源海“基准秩序”的自动机制,其根源或许与“共鸣之源”最深层的逻辑有关。难道……这里就是那“基准秩序”的所在?或者说,是“秩序之裁”运作的“后台”或“根基”区域?
这个猜测让他不寒而栗。他等于是绕过了一切表层防御,直接掉进了最终boSS的老巢最核心的机房!
必须立刻离开!
他尝试驱动方舟,在这粘稠的规则深海中艰难地移动。速度慢得令人绝望,如同在泥沼中跋涉。他不敢动用太强的力量,生怕引起这片“背景规则”的排斥反应。
就在他如同蜗牛般移动时,一股无法形容的、宏大的“扫描感”悄无声息地掠过。
这扫描感与之前“秩序之裁”的冰冷注视同源,但却更加本质,更加无处不在。它并非来自某个方向,而是仿佛从规则的每一个角度、每一个层面同时产生。它没有聚焦于陈麒,更像是一种定期的、全方位的环境自检。
方舟的规则结构在这扫描下无所遁形,其独特的“动态平衡”核心,以及强行融合的“演化”特性,如同黑夜中的萤火虫,在这片绝对“基准”的背景规则中,显得如此格格不入,如此……“异常”!
扫描感过去了,并未停留,似乎并未将陈麒这个微小的“异常点”判定为需要立刻处理的威胁。或许对于这庞大的基准秩序而言,他渺小得如同程序运行中产生的一个微不足道的、可以暂时容忍的“数据扰动”。
陈麒刚松了一口气,但下一刻,他的意识猛地被拉入了一个无法言喻的“视角”。
他仿佛瞬间超脱了自身,以一种上帝般的姿态,“看”到了无比浩瀚、无比复杂的景象:
那是一片无法用语言描述的、由无数规则线条、逻辑节点、概念流转构成的庞大网络。网络的核心,是一个散发着柔和白光、却又蕴含着无限复杂的巨大光团——那感觉,与他之前在“万我之庭”核心区域边缘感知到的庞大“存在感”极其相似,但更加清晰、更加本质!那很可能就是“共鸣之源”的本体,或者说其规则层面的具象化!
而在“共鸣之源”的周围,延伸出无数条色彩各异的“理念河流”,正是他在“万我之庭”外围所见到的那些。但在这个视角下,他能看到这些河流并非自然流淌,它们的流向、强度、甚至彼此的交互,都被一套更加庞大、更加冰冷的、由绝对秩序逻辑构成的无形框架所约束、所引导!
这套秩序框架,如同参天巨树的根系,深深扎根于他现在所处的这片规则深海之中,汲取着“基准规则”的力量。而框架的某些关键节点,则延伸出锐利的、如同“探针”或“尺子”般的结构,时刻监测着“共鸣之源”网络内的一切。
其中一根最为凝练、最为冰冷的“尺子”,其尖端,正若有若无地指向着网络中一个极其微小的、闪烁着不稳定平衡辉光与演化极光的小点——
那正是他自己!“万象方舟”!
这就是“秩序之裁”的真相!它并非独立的个体,而是这套维护“基准秩序”的庞大框架的“执行终端”之一!它依托于底层规则而存在,其使命就是确保“共鸣之源”及其衍生的网络,不超出某种设定的“秩序边界”!
而他陈麒,因为其独特的、融合了秩序(平衡)与混沌(演化)的道路,本身就处于一种微妙的“临界状态”,之前主动触碰高阶规则碎片和反向窃取信息的行为,更是严重触发了这“裁断之尺”的警戒机制!
现在,他虽然因为身处规则深海,标记感暂时“融入”背景,但他这个“异常点”的存在本身,已经被纳入了这套庞大秩序的监控网络之中!那扫描感并非没有发现他,只是尚未将他提升到需要立刻“裁断”的优先级!
一旦他再次表现出“出格”行为,或者那残留的标记机制在某种条件下被重新激活,指向性变得明确,那么降临的,将不再是“注视”,而是来自这扎根于规则底层的、无可抗拒的“裁断”之力!
视角如同潮水般退去,陈麒的意识回归方舟,浑身规则脉络都因为那惊鸿一瞥的真相而剧烈震颤。冷汗(规则层面的剧烈激荡)几乎让他失控。
他明白了自己的处境,比在“庭下之墟”时更加绝望。他不仅是猎物,更是掉进了猎人赖以生存和制定规则的森林本身!在这里,他无所遁形!
必须离开!立刻!马上!
他不再顾忌消耗,疯狂催动方舟的平衡核心,演化介层模拟出最适应这片粘稠规则环境的流线型结构,如同深海鱼类般,朝着感知中与那片庞大网络(万我之庭)方向相反的、规则相对“稀薄”的区域拼命“游”去。
他不知道自己能逃往何处,只知道绝不能停留在这“裁断之尺”的根须所在!
就在他奋力挣扎时,前方那片粘稠的规则深海中,一点极其微弱的、与他自身“平衡”波动隐隐共鸣的、不同于冰冷背景规则的“异物”,引起了他的注意。
那是什么?是另一个坠入此地的“异常”?还是一线生机?
陈麒来不及细想,如同溺水者抓住最后一根稻草,调整方向,朝着那微弱的共鸣点,艰难地前行。
规则深海的死寂与沉重,仿佛要将他连同希望一起,彻底吞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