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泌本来不想来,但唐代宗说:
“先生,现在吐蕃经常侵犯边境,国家需要你。
你要是不来,我就亲自去衡山接你。”
李泌没办法,只能再次出山。
这一次,他在朝廷待了几年,帮唐代宗制定了“抵御吐蕃”的战略,还化解了好几次“宫廷危机”。
?(*′?`*)?
比如,当时的宰相元载嫉妒李泌,想把他赶出朝廷。
元载就跟唐代宗说:
“李泌是个道士,天天在宫里炼丹,影响不好。
不如让他去地方当官,锻炼一下。”
唐代宗知道元载的心思,但又不想得罪元载,就把李泌派到了江西,当“江西观察使判官”。
╮(︶~︶)╭
李泌知道这是元载的“阴谋”,但他也没生气,反而高高兴兴地去了江西。
在江西的几年里,他没想着怎么“报复”元载,而是忙着“搞建设”———
修水利、办学校、安抚百姓,把江西治理得井井有条。
当地百姓都很喜欢他,还给他建了“生祠”(就是给活人建的祠堂)。
(??~?? ?)
后来,元载因为“贪污腐败”被唐代宗杀了,唐代宗又想把李泌调回朝廷当宰相。
结果李泌又一次拒绝了:
“陛下,我在江西过得挺好的,不想回长安了。
你要是有啥难事,随时可以问我,我给你出主意就行。”
唐代宗:
“……你是不是跟我有仇?”
(°ー°〃)
就这样,李泌又在江西待了几年,直到唐代宗去世,唐德宗李适即位。
唐德宗是个“脾气暴躁”的皇帝,刚即位的时候,因为“削藩”引发了“四王二帝之乱”,长安再次被叛军攻破,唐德宗只能逃往奉天(今陕西乾县)。
这时候,唐德宗又想起了李泌:
“先生,我错了,你快回来帮我!”
?_?
李泌接到消息,还是二话不说,从江西出发,赶到了奉天。
唐德宗看到李泌,哭着说:
“先生,我要是早点听你的话,就不会落到今天这个地步了。”
李泌拍了拍他的肩膀:
“陛下,现在不是后悔的时候,我们先想办法平定叛乱。”
(′-i_-`)
这一次,李泌没有再拒绝当宰相。
因为他知道,唐德宗面临的危机比之前任何一次都严重———
不仅有叛军,还有吐蕃在旁边“虎视眈眈”。
如果他不当宰相,就没有实权,没办法推行自己的战略。
所以,当唐德宗第三次提出让他当宰相时,李泌点了点头:
“陛下,我可以当宰相,但我有三个条件。”
(?_?)
唐德宗:“别说三个,三十个我都答应!”
?[┐┌]?
李泌说:“第一,陛下不能因为我的意见跟你不一样,就杀我;
第二,陛下不能因为我推荐的人跟你有矛盾,就杀他们;
第三,陛下不能因为我之前归隐山林,就觉得我‘不忠诚’。”
唐德宗当场答应:
“没问题!我发誓,一定做到!”
( ̄ ‘i  ̄;)
就这样,李泌终于在67岁的时候,正式当上了唐朝的宰相。
而他当上宰相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解决“吐蕃问题”。
( ′?w?)?
五、:“联回纥、制吐蕃”!
给大唐续了近百年命,这波操作太秀了~
?_?
唐德宗时期,吐蕃是唐朝最大的“外患”。
安史之乱时,吐蕃趁唐朝内乱,占领了河西、陇右(今甘肃、青海一带),还多次侵犯长安。
唐德宗之前因为跟回纥有过“过节”,一直不愿意跟回纥结盟,反而想跟吐蕃“求和”。
结果吐蕃不仅没答应,还在“平凉会盟”时设下埋伏,差点把唐德宗的使者杀了。
(′-﹏-`;)
李泌当上宰相后,第一件事就是劝唐德宗:
“陛下,跟吐蕃求和是没用的,他们贪婪成性,你越让着他们,他们越得寸进尺。
我们必须联合回纥,一起对付吐蕃。”
(?-_?)??
唐德宗一听“回纥”两个字,就皱起了眉头:
“先生,你忘了?
之前回纥可汗曾经羞辱过我,我怎么能跟他们结盟?”
李泌说:
“陛下,那都是过去的事了。
现在回纥可汗已经换了好几代,新可汗想跟唐朝和好,只是不好意思开口。
我们主动跟他们结盟,不仅能得到他们的兵力,还能让吐蕃陷入孤立。
到时候,我们不仅能收复河西、陇右,还能让唐朝的边疆稳定下来。”
?﹏?
为了说服唐德宗,李泌足足跟他谈了15次。
每次唐德宗找借口拒绝,李泌就“以退为进”:
“陛下要是不同意,我这个宰相也没法当了,我还是回山里当道士吧。”
唐德宗没办法,只能同意。
╮(︶~︶)╭
接着,李泌亲自安排使者去回纥,跟回纥可汗谈判。
他提出了三个条件:
第一,回纥可汗要称唐德宗为“叔父”;
第二,回纥要出兵帮助唐朝抵御吐蕃;
第三,唐朝和回纥之间要开展“互市”(就是互相做生意)。
回纥可汗一听,觉得很划算———
既能跟唐朝搞好关系,又能通过“互市”赚钱,还能趁机打击吐蕃,当即就答应了。
→_→
就这样,唐朝和回纥再次结盟。
吐蕃知道后,果然慌了———
之前他们之所以敢这么嚣张,就是因为唐朝没有“盟友”。
现在唐朝有了回纥当“帮手”,吐蕃再也不敢轻易侵犯唐朝了。
(?????; ≡ ?????;)
不仅如此,李泌还建议唐德宗:
“我们可以联合南诏(今云南一带)和大食(今阿拉伯帝国),一起包围吐蕃。
南诏之前被吐蕃欺负过,一直想跟唐朝和好;
大食跟吐蕃是‘死对头’,他们也想打击吐蕃。
我们联合这三个国家,就能形成‘包围网’,让吐蕃首尾不能相顾。”
╭(╯~╰)╮
唐德宗采纳了李泌的建议,派人去南诏和大食谈判。
结果,南诏和大食都同意跟唐朝结盟。
就这样,唐朝形成了“联回纥、南诏、大食,制吐蕃”的战略格局。
吐蕃陷入了“四面楚歌”的境地,再也无力侵犯唐朝,唐朝的边疆终于稳定了下来。
ㄟ( ▔, ▔ )ㄏ
李泌的这波操作,堪称“外交史上的教科书”。
他用“以夷制夷”的策略,不仅化解了唐朝的“外患”,还为唐朝争取到了近百年的和平。
如果没有李泌,唐朝可能早就被吐蕃和藩镇“联手搞垮”了,哪还有后来的“元和中兴”?
(* ̄r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