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蕴宁坐在电脑前,一个一个查,明面上查不到的,就黑系统,一时之间,各大档案资料库都发现自己居然被黑客攻击了。
系统维护人员的脑子缓缓升起一个问号——这是什么情况?
姜蕴宁的想法很明确——如果这些人依旧是间谍,那他们早已悄无声息地混入了体制内部。几十年过去,若还活着,要么身居高位,要么优哉游哉地拿着高额退休金,既吃过出卖祖国的红利,又顺手薅了一遍祖国的羊毛,活得比谁都体面。
姜蕴宁的手指飞快地敲击键盘,一重重权限验证接踵而至,她却指尖未停,片刻之间尽数破解。
某国家机要系统的安全负责人满头大汗,“监测到有人正试图访问封存级档案库,入侵路径异常复杂隐蔽。所有技术人员立刻回岗,暂停一切休假,全面投入防护与追踪工作。”
而这边,姜蕴宁的眼神,依旧平静。
姜蕴宁敲入最后一道特权指令,封存级电子档案库缓缓解锁。
屏幕上跳出一批年代久远的扫描文件,边角泛黄,字迹略显模糊,有的甚至带着打字机敲击留下的褶痕与油墨晕痕——正是五十年代间谍审讯记录的原始档案页,一页页如历史的尘埃,被层层尘封至今。
姜蕴宁逐一浏览档案,这些人当时都活跃于华东地区。确认无误,排除同名同姓或其他可能的错误之后,她发现:
15人拥有详尽的审讯记录,口供、组织关系、行动目标与策反经过一应俱全,且全都早早死亡;
1人——高绍谦的档案存在异常,他本人在系统中没有详细信息,只有在高文深的亲属关系一栏中出现;
而剩下的最后一人,正是姜爷爷口中提及的冷慎之。姜蕴宁在查阅这批档案时,发现他的卷宗异常——异常的“干净”。就像姜爷爷说的那样,他的道路非常明确,1923年生,青年时期曾留学东洋。1951年以技术专家身份进入华东工业局,1958年调入国家轻工业部,1985年正式任正部级,1999年从高级顾问组卸下来。
姜蕴宁关掉最后一页卷宗,双指轻点桌面,声音低得像是喃喃:
“17个人,15个卷宗齐全,1个只见其子履历,冷慎之……异常干净,几乎找不到一丝蛛丝马迹。”
姜蕴宁视线微沉,翻到那份干净得令人发毛的履历表。
她正准备继续追查高文深更详细的信息时,屏幕忽然一闪,跳出一条陌生提示: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属于禁止查询等级,请联系管理员。】
高文深和冷慎之无疑是接下来调查的重点,但在此之前,姜蕴宁还有一件事必须先做——查查这些人是否存在“子承父业”的情况。
姜蕴宁手指在键盘上飞快敲击,系统应声弹出匹配结果。
她将那15人的审讯编号逐一录入,启动家庭信息比对模块,联动现有政务人员库、编制内人员库及涉密单位职工名册,进行全面交叉检索。
屏幕上一行行数据滚动而过,最终,匹配结果为零。
姜蕴宁眉头轻蹙,又调出户籍迁移记录、退休人员名单以及特供单位的人事关系残档进行核查。
所有的数据筛查完毕,依旧没有任何迹象显示,这15个人的直系后代或旁系亲属曾进入体制系统,甚至连编外岗位都未曾涉及。
她静静地盯着屏幕,沉默良久。
这些人——或者说这些间谍——他们的家族早在四五十年代就被严密审查,涉案人员及其家属,无一例外。
在那个年代,连一纸成份都足以毁人一生,更不要说血亲涉嫌当间谍。
被连根拔起了。
姜蕴宁关掉眼前的档案,却没觉得轻松。因为她明白——真正可怕的,不是那些已经死去的人,而是那些从未暴露过的人。
那张名单上,剩下的那两个人,才是真正的重点。
爷爷说,冷慎之那条线,他们会安排人继续查下去;那她就先查查另一个人——高文深。
她从机要系统内调出高文深的档案:
高文深,1938年生,青年时期毕业于北方工学院,主修电子通讯与密码工程;1968年调入国防电子研究所,1978年任国家情报科技局技术侦测处副主任,1985年以高级顾问身份参与“例行安全技术排查”及“苏市敌特清剿联合专案”两项专项行动;1992年升任情报科技中心副主任;1999年从核心岗位内退,保留国家一级技术顾问编制。
姜蕴宁眼睛微微一眯——
1985年,他在苏市,参与“苏市敌特清剿联合专案”?
确定不是……“贼喊抓贼”?
姜蕴宁指尖轻敲桌面,眉头紧蹙。
1978年已经是处级副主任了,以他的资历和当时的身份,既然混入核心部门了,理论上根本不必亲自下场执行地方清剿任务。
除非这不是常规调派,而是……主动插手。
为了遮掩什么?或者,浑水摸鱼?
如果他真的是敌特,那么他最感兴趣的无非是——
窃取华国最先进的科研成果,掌握重要的技术机密;或者是盯上重大事件背后的关键人物,利用他们作为突破口;甚至不惜制造混乱和恐慌,动摇整个局势的稳定。
这些,才是敌特最渴望获得的核心目标。
姜蕴宁顺藤摸瓜,查阅了1985年前后苏市的重点项目和重大事件。
备注:机要系统意味着涉密等级高,这种系统具备以下特征:
1. 多数为“内网运行”,根本不接入互联网,
2. 强身份认证:需要军\/政机关颁发的认证证书、硬件密钥;
3. 设有人工审批环节,不是单靠软件操作即可访问;
4. 核心机房多数是物理隔离环境(即使你技术强,网络进不去)。
也就是告诉你,这故事真的是小说,也是爽文。真实情况下,除了内部人员,无法实现像姜蕴宁这种黑入核心政务系统的操作。当然,我也可以写她成为内部人员、有了权限之后再进行调查,但是即使技术高,被反查的概率也很大,我们国家的技术人员真的很厉害,所以思来想去,虚虚实实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