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发现情节对不上……没错,作者极限更新,又补了两千字到前面一章去了。
——
会议室里安静得只剩下笔尖与纸面轻微摩擦的声音。
面对这样的挑战,阮思雯丝毫没有退缩,整个过程中都保持着高度专注和稳定的状态。
直到她放下笔,将完整的测试卷整齐地递到姜蕴宁面前。
姜蕴宁接过,低头扫视了一遍,笔记与解答排列有序,字迹清秀漂亮,每一道推理和计算都显得条理分明,逻辑严谨而连贯。
“不错,接下来进行实践测试。”
时间过得很快。
两个小时转瞬即逝,阮思雯的表现却一次次超出了姜蕴宁的预期。
等所有测试结束,姜蕴宁也已经批改完试卷,抬起头时,神情已由冷静转为欣慰。
她微微一笑,语气柔和而正式,“恭喜你,阮思雯,欢迎加入‘破空三号’项目团队。”
阮思雯抬了抬黑框眼镜,嘴角微微弯起,表情如释重负,“谢谢你,姜工。”
姜蕴宁看着面前这个表情严肃、神情认真的阮思雯,微微一笑,随口问道:“阮工,你喜欢看近现代史吗?”
阮思雯愣了愣,显然没料到姜蕴宁会突然抛出这样一个看似毫不相关的问题。
她微微吞了口唾沫,略显局促地回答:“喜……喜欢。”
她都有点不确定了。
她该回答喜欢,还是不喜欢?
若是回答错了,会不会被踢出团队?
其实,她不喜欢。
尤其是近代史,每翻开一页,心里总会涌上一股无名的愤懑。
那些历史事件,看一次气一次。
落后,就是原罪。
姜蕴宁看着一向沉稳的阮思雯,心里忽然觉得她有了一丝鲜活的气息。
她微微一笑,又出乎意料地问了一句:“1914年,发生了什么?”
这句话像骤然炸响的雷声,将阮思雯的脑子炸出了一片空白。
她怔住了,目光直直望向姜蕴宁,眼中满是震惊,连一丝掩饰都没有。
1914年?
她是不是听错了?
“姜工,怎么突然问得这么细……我……我的历史不太好。”阮思雯支支吾吾地说。
她的回避,姜蕴宁看在眼里,却没有再追问。
面对这样的反应,没有必要急于一时。她们后面还有很多时间去相处、去了解。
“我只是随便问问,你不用太紧张。”姜蕴宁微微一笑,语气轻松,“我先回办公室了。”
回到办公室的姜蕴宁也并不轻松。
她坐在座位上整整十五分钟,一动不动,思绪像被拉扯得很紧。
直到一道敲门声响起,她才猛然回过神来,快速调整情绪后,才开口说道:
“进来。”
门被推开,苏修远走了进来。
他走到桌前,开口汇报:“姜工,基地那边传来消息,‘破空二号’运行顺利。我们这边需要的最新数据也已经发过来了。”
姜蕴宁点点头,语气平稳而果断,“把数据先整合一下,做初步筛查,看看有没有异常或问题。”
“好的。另外,我刚刚遇到何国良所长。他让我和你说一声,方景清教授上次要求的东西已经准备好了。因为方教授目前不在所里,这些东西要不要先交给你接收?”
姜蕴宁思索片刻,从抽屉里取出一份资料递给苏修远:“这是资料的目录,你先接收吧。我这边还要准备新成员加入所需的考核题。”
“好的。”苏修远接过资料,快速扫了一眼目录后,正准备转身离开。
“等等。”
姜蕴宁突然叫住他,“你通知下去,下午三点,研发大厅开会。”
苏修远点头应声,确认没有遗漏的事情后,转身快步离开办公室。
门轻轻关上后,姜蕴宁又把阮思雯的测试卷拿起,目光专注地扫了起来。
突然,她的视线停在了姓名栏上,像是灵光一闪,下一秒整个人愣在原地。
那字迹……和昨天相册背后的笔迹,一模一样。
姜蕴宁的心猛地一跳。
她真的找到妹妹了。
与此同时,阮思雯回到住处,脑海里一片混乱。
她完全想不明白,姜蕴宁为什么会突然提到“1914年”。
在近代史上,1914年最特殊的地方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这是近代史的重大转折点,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和社会格局。
然而,对于华国人,1914年,并没有什么特别。列强在华国的势力仍在争夺,国内改革和革命形势更复杂。
对于阮思雯,1914年的意义大概就是——前世的她……出生了。
“所以,她是谁?”
阮思雯望向镜中的自己,目光落在那张既熟悉又陌生的脸上。
这么多年过去,她的模样与前世大不相同,连自己曾经的样子,都快要被遗忘了。
这个时代很好,即便是弃婴,她也得到了妥善的照顾。
院长妈妈给她取名杨安宁,希望她一生平安安宁。可她始终更习惯自己心底的名字,于是一成年,就主动申请改名,成为了阮思雯。
她记得自己那时年纪还小,好奇地问过妈妈:“妈妈,为什么我叫阮思雯?”
妈妈笑了笑,温柔地抚摸着她的头:“雯雯宝宝是家里的心头宝呀,你姐姐尤其宠你。”
小女孩眨了眨眼睛,忍不住问:“那……我的名字是姐姐取的吗?”
“是的呀。”妈妈的眼神里透着温柔和怀念,轻轻抚了抚她的头,“她说你就像天边的云彩一样,绚丽而温暖。”
小女孩歪了歪头,扑闪扑闪的大眼睛里充满疑惑,“可是,姐姐为什么不在家呀?”
妈妈叹了口气,语气中带着一丝无奈,“姐姐去了很远的地方学习了呢。”
“姐姐什么时候才会回来呢?”小女孩低声问,声音里带着一丝期待。
妈妈摸了摸她的小手,轻轻摇头:“妈妈也不知道呢。不过,妈妈相信,姐姐一定会想你的,等她有空了,她一定会回来看雯雯宝宝的。”
小女孩沉默了片刻,眼神望向窗外的天际,心里想着远方的姐姐,云彩般的名字在心底慢慢生出温暖的画面。
有姐姐……是什么感觉?
那时,阮思雯七岁。
据妈妈说,姐姐在她三岁的时候就离家外出求学,因此对姐姐的印象十分模糊。
阮思雯对姐姐几乎没有真实的记忆,她能了解的一切,只能通过妈妈的讲述慢慢拼凑起来。每当妈妈谈起姐姐,阮思雯心里总会浮现出一个温暖而遥远的影子,仿佛触手可及,却又隔着漫长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