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泰七年深秋的出征号角,在两年的烽火岁月中反复回响,终于在凤泰九年的孟夏,化作了班师回朝的凯旋鼓点。上京的朱雀大街上,时隔两年再次被喜庆的氛围笼罩,只是这一次,百姓们的期盼中多了几分急切与牵挂——他们等候的,是平定菲域、护国安邦的英雄之师,更是那位身先士卒、征战两年的镇菲大将军明世夏。
这两年间,菲域战场之上,明世夏以过人的胆识与谋略,指挥大军上演了一场场精彩的战役。她依循战前定下的“水陆协同”之策,先命水师封锁叛乱小国的海上要道,切断其粮草与外援,再令陆军借道周边臣服的部落,直捣敌军腹地。六位藩王各展其长:晋王统筹后方补给,保障大军后勤无忧;秦王亲率铁骑冲锋,撕开敌军防线;宁王巧施疑兵之计,搅乱敌军部署;拓王带领将士适应海岛气候与地形,化解了诸多天然阻碍;代王加固营垒,筑牢防守根基;燕王则率轻骑侦查敌情,为决策提供精准情报。八位大将军更是冲锋陷阵,所向披靡,与藩王军队配合默契,一步步压缩叛军的生存空间。
战争的艰难远超预想。菲域湿热多雨,瘟疫易生,将士们时常要在泥泞中作战,不少人染病负伤。明世夏不仅要运筹帷幄,还要亲自照料伤病将士,安抚军心。她常常彻夜不眠,研究战术、调配物资,久而久之,原本温婉康健的身躯渐渐消瘦,眉宇间也添了几分疲惫。但每一次看到将士们期盼的眼神,想到边境百姓遭受的苦难,想到京城中母亲与姐妹的牵挂,她便又生出无穷的力量,始终坚守在前线,未曾有过半分退缩。
终于,在凤泰九年的四月,最后一个叛乱小国的国王出城投降,菲域之乱彻底平定。明世夏下令安抚当地百姓,恢复通商秩序,留下部分兵力驻守,随后便率领主力大军,踏上归途。
消息传回上京,皇宫内外一片欢腾。凤泰女帝明世春当即下令,举行盛大的凯旋仪式,迎接大军归来。然而,这份喜悦之中,却萦绕着一丝挥之不去的忧虑——自明世夏出征以来,文熙太上皇明万苎便日夜牵挂。起初,她还能强作镇定,每日听着战报,为女儿的捷报欣慰,可随着时间推移,得知前线条件艰苦,女儿时常操劳过度,太上皇的担忧日渐深重。她开始茶饭不思,夜不能寐,原本还算硬朗的身体,竟一天天衰弱下来。
明世秋与明世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们每日轮流陪伴在太上皇身边,为她诵读佛经祈福,讲述宫中趣事解闷,又命御膳房精心烹制滋补的膳食,可太上皇总是牵挂着远方的二妹,食不知味,寝不安席。“母上,二姐智勇双全,又有六位藩王与八位大将军辅佐,定然会平安归来的。”明世秋轻声安慰。明世冬也拉着太上皇的手撒娇:“母上,等二姐回来,我一定缠着她陪您好好散心,到时候您就放心了。”太上皇只是点头,眼中却难掩担忧,时常独自望着南方,喃喃自语:“世夏,我的儿,你一定要平安回来啊。”
凤泰女帝更是焦心不已,一边处理朝政,一边照料母亲,还要频繁打探大军的归程。她深知,母亲的身体之所以日渐衰弱,皆因过度牵挂二妹,唯有明世夏平安归来,才能让母亲的心病痊愈。
凯旋之日,应天府万人空巷。明世夏身着染过硝烟的铠甲,骑在高头大马上,身后是精神抖擞的将士与六位藩王、八位大将军。她目光坚定,神情肃穆,只是脸庞明显瘦削,肤色也因日晒雨淋变得黝黑,不复往日的温婉娇嫩。当大军行至朱雀大街,百姓们欢呼雀跃,纷纷投掷鲜花与彩绸,高声呼喊着“镇菲大将军威武”“大明万胜”。
明世夏在马上微微颔首,向百姓们致意,目光却早已越过人群,望向了宫城的方向。她知道,母亲与姐姐、妹妹们,正在那里等她。
大军抵达宫门之外,明世夏翻身下马,卸下铠甲,换上轻便的朝服,快步向皇宫内走去。当她踏入坤凤宫时,一眼便看到了坐在榻上的文熙太上皇,以及一旁等候的三位姐妹。
太上皇也看到了她,眼中瞬间泛起泪光,挣扎着想要起身。“母上!”明世夏快步上前,跪倒在榻前,声音哽咽,“儿臣回来了,让您牵挂了!”
“回来就好,回来就好……”太上皇紧紧握住明世夏的手,感受着女儿掌心的温度,悬了两年的心终于落了地。她仔细打量着女儿,看到她消瘦的脸庞和疲惫的眼神,心疼不已,泪水顺着脸颊滑落,“我的儿,你受苦了……”
“母上,儿臣不苦,能为大明平叛,护百姓安宁,是儿臣的荣幸。”明世夏强忍着泪水,为太上皇擦拭眼角,“倒是儿臣让母上担忧,害您身体不适,儿臣罪该万死。”
凤泰女帝走上前,扶起明世夏,眼中满是欣慰与心疼:“二妹,你立了大功,是大明的功臣。母上只是太过牵挂你,如今你回来了,她的身体定会慢慢好起来的。”
明世秋与明世冬也围了上来,拉着明世夏的手,诉说着这两年的牵挂。明世冬更是红了眼眶:“二姐,你瘦了好多,接下来一定要好好休养,我给你准备了好多你爱吃的东西。”
坤凤宫内,久别重逢的亲情在空气中流淌,温馨而动人。太上皇握着明世夏的手,絮絮叨叨地问着前线的情况,问着她的饮食起居,脸上渐渐有了血色,眼中也恢复了往日的神采。或许是心病得解,当天下午,太上皇便多吃了一些膳食,精神也好了许多。
随后,庆功宴在太和殿举行。凤泰女帝论功行赏,封明世夏为“镇菲长公主”,赐黄金万两、封地千亩;六位藩王与八位大将军也各有封赏,或加官进爵,或赏赐珍宝。百官举杯同庆,欢声笑语再次充盈了这座皇宫。
而庆功宴后,明世夏便推掉了所有应酬,每日陪伴在文熙太上皇身边。她为母亲捶背揉肩,陪母亲在御花园中散步,讲战场上的趣闻,听母亲讲述这两年宫中的琐事。在女儿的悉心陪伴下,太上皇的身体日渐康复,茶饭香甜,笑容也多了起来。
凤泰九年的这场凯旋,不仅宣告着一场叛乱的终结,更守护了大明的太平盛世。明世夏用两年的征战,诠释了皇家儿女的担当;而文熙太上皇的牵挂与衰弱,也让人们看到了帝王家也有的温情。当太平再次笼罩大地,当亲情在岁月中沉淀,大明王朝的根基,也因这份铁血与柔情,变得愈发坚固。太和殿的琉璃瓦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仿佛在诉说着这场关于忠诚、勇气与亲情的传奇,也预示着王朝更加光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