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前两天,图安县那座属于李春梅的安静小院里,沈清如和沈玉茹并排躺在温暖的炕上。
窗外月色如水,屋内只余姐妹俩清浅的呼吸声。
“姐,”沈玉茹翻了个身,面向姐姐,黑暗中眼睛亮晶晶的,“你紧张不?”
沈清如轻轻“嗯”了一声:“有点。准备了这么久,就看明天了。”
沉默了一会儿,沈玉茹的声音带着一丝罕见的认真:“姐,你说……咱们要是都考上了,也可能不是同一所学校,会分开吗?”
沈清如没有立刻回答,她知道妹妹真正想问的是什么。
“玉茹,”沈清如的声音很轻,却异常清晰,“不管我们考上哪里,将来去哪里,我们永远是亲姐妹,这一点永远不会变!”
沈玉茹往姐姐身边靠了靠,低声说:“你知道。我也喜欢卫东哥,很喜欢很喜欢!但是……姐,我更希望你能开心。”
“如果……如果卫东哥最后选的是你,我……我也会祝福你们的……”她说这话时,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哽咽,却又无比真诚,这次没再说要争要抢的话。
沈清如心中一震,伸手握住了妹妹的手,姐妹俩的手紧紧握在一起。
“傻丫头,”沈清如的声音也有些哑,“感情的事,谁说得准呢?”
“但无论卫东哥怎么选,无论我们将来在哪里,我们都要好好的,互相扶持,就像爸妈希望的那样!我们之间的感情,比什么都重要……”
“嗯!”沈玉茹用力回握姐姐的手,像是立下了一个郑重的誓言,“我们永远是一家人!”
……
高考前一天,秀山屯弥漫着一种庄严而温暖的期待。
王振军和赵福贵代表屯子,给每一位即将奔赴考场的考生,送上了一支崭新的钢笔和一个印着“秀山屯”红字的笔记本。
“同志们,好好考!别紧张,就当平常练习一样!”赵福贵的声音带着长辈的殷切期望。
其其格带着妇女队的骨干们,在食堂忙活了一下午,包出了皮薄馅大的“状元饺”,蒸好了象征“高中”的枣糕和寓意“定心”的发糕,香气弥漫了整个屯子。
几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自发地聚到屯子西头那棵据说有灵性的老槐树下,点燃了带来的香烛,嘴里念念有词,为屯子里这些即将用笔杆子改变命运的孩子们虔诚祈福……
由于全公社考生多达七百余人,县里特意将最大的考点设在了白河公社中学,能容纳五百人。
秀山屯的考生大部分都在这里参考,只有几十个被分到了县城或其他公社考点。
陈卫东早已安排妥当,吉普车和几辆拖拉机明天一早统一送考,由宋志刚亲自带着几个精干的民兵护送,确保路上万无一失!
下午时分,陈卫东收到了一封来自羊城的电报。
展开,上面只有韩婧简短的口吻:“一切就绪,明日赴考,勿念,盼佳音。”
看着这封电报,陈卫东仿佛看到了那个在南方独自奋斗的知性身影,他默默将电报收好,心中送上了一份遥远的祝福。
处理完所有杂务,陈卫东独自一人,缓步登上了屯子后面那座熟悉的山坡。
夕阳的余晖将天空染成瑰丽的橘红色,俯瞰下去,秀山屯沐浴在暮色中,新建的厂房、整齐的田垄、冒着袅袅炊烟的屋顶、以及那间依然亮着灯火、承载着无数人希望的夜校……一切都显得那么安宁,又充满了勃勃生机!
他回想起自己刚魂穿而来时的狼狈与绝望,想起金大爷的救命之恩,想起与张振华的争斗,想起带领大家搞副业、办夜校的点点滴滴,想起沈家姐妹的温柔,李春梅的依赖,韩婧的聪慧,还有王振军、赵铁柱、周文韬这些并肩作战的伙伴……往事如电影般在脑海中闪过,心中充满了难以言喻的感慨!
是这片土地和这些人,给了他归属感,也给了他奋斗的意义。
夜色渐深,万籁俱寂。
所有考生都已回到住处,检查好准考证和文具,怀着紧张与期待的心情,强迫自己早早熄灯休息,为明天的战斗养精蓄锐。
整个屯子都陷入了一种小心翼翼的宁静之中,连狗吠声都稀少了许多。
陈卫东站在自家小院的门口,望着远处县城方向,那里……明天将汇聚无数人的梦想与未来。
他抬起头,望向浩瀚的星空,银河如练,繁星闪烁,仿佛无数双注视着人间的眼睛。
他深吸一口清冷的空气,心中一片澄澈与坚定,默念着为所有追梦人送上的祝愿:
“十年寒窗,明日一搏。愿笔锋所至,梦想花开。秀山屯的星辰,将为你们照亮前行的路!”
夜色温柔,将他的祝福和整个秀山屯的期盼,一同融入了无边的静谧与希望之中。
明天,太阳照常升起,而无数人的命运,或将由此刻开始,驶向不同的远方……
陈卫东刚倒在自家的火炕上,突然门被从外边撞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