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神雀的雀眼突然爆出金芒时,张叙舟正蹲在观测站的茶苗旁数绒毛。第三株新苗的第七片叶子上,本该逆向生长的绒毛竟顺着银盘自转方向蜷曲,像被无形的手捋过的线。全息屏上的双脉网在此时发出刺啦声,金白主网与银灰支网的交汇点突然冒出铁锈色的星点 —— 比 2066 章煞力团残留的铜锈纹细了百倍,却在以每秒 10 米的速度扩散,护江力在 2.04 倍的基准线上下震颤, 点的数值像风中的烛火。
“是‘银盘锁’!” 星穹研究院的老院士拄着青铜拐杖撞开主控室,拐杖头的北斗七星纹与全息屏上的星轨重合时,那些铁锈星点突然暂停扩散,“《步天歌》里记着‘银盘转,地脉锁,三千年一合’,这是双脉网序化到临界值才会出现的共生反应,不是煞力团,是天地在给我们交钥匙!”
张叙舟的指尖刚触到老院士递来的《步天歌》抄本,纸页突然自动翻到 “太微宫” 篇,墨迹在能量流中晕开,组成与恒山分坛八卦镜完全一致的符纹。他猛地想起祖父临终前哼唱的调子 —— 当时以为是道观的安神曲,此刻与抄本的韵脚一对,竟严丝合缝:“角声动,斗柄转,茶根触星轨,锁自开……”
苏星潼的银簪突然在抄本上划出蓝光。簪尖挑出的墨迹在空中凝成银盘三维图,图中旋臂的间距竟与唐家山茶园的茶垄行距完全相同。“老院士,您看!” 她放大图中猎户座的腰带三星,“这三颗星的连线角度,和昆仑、恒山、秦岭分坛的八卦镜形成的三角形,偏差不到 0.1 度!”
全息屏突然弹出全球地脉预警:960 个观测站的双脉网同时出现铁锈星点,银盘支网的能量流开始凝结成透明的茧,将地脉主网包裹其中。赵山河的虚影在茧壁上冷笑:“张叙舟,这银盘锁是天地自设的杀局,三千年才开一次,里面藏着银河系的原始煞力,你以为老东西的破歌能解?”
老院士突然将拐杖往地面一顿。杖头的北斗纹投射出《步天歌》的古谱,每个音符都化作金白色的能量丝,缠绕在铁锈星点上。“1973 年我在紫金山天文台观测银盘时,曾收到过段奇怪的电波,频率与你祖父道观的铜钟完全一致。” 他指着抄本里的批注,“当时以为是干扰,现在才懂 —— 那是茶根在给星轨唱和!”
张叙舟的祖父茶梗串突然发烫。七根茶梗绷直成弓弦状,绒毛上的星轨图与《步天歌》的墨迹共振,在半空织出把透明的弓。他抓起茶梗弓拉满,箭头正对全息屏上的猎户座三星:“祖父的调子不是安神曲,是拉弓的口诀!‘角声动’是拉弦,‘斗柄转’是瞄准……”
“还差茶根的血!” 老茶农突然从传输舱滚出来,怀里抱着株带土的千年茶根,根须上的泥土还沾着昆仑分坛的铜锈,“唐家山的老茶农说,古茶根见过三千年的银盘锁,它的汁液能让星轨认亲!” 他用青铜刀划破茶根,琥珀色的汁液滴在茶梗弓上,弓弦突然发出龙吟般的嗡鸣。
护江力数值在
点(2.038 倍)猛地回弹。金白色的箭矢射穿银盘锁的瞬间,透明的茧突然裂开,里面涌出的不是煞力,而是银灰色的星尘 —— 星尘落在双脉网上,铁锈星点竟开始发芽,长出带着星轨纹的茶苗。善念值从 98 亿跳至 98.2 亿,护江 App 的实时画面里,全球高校的天文社都在合唱《步天歌》,每多所学校加入,银盘锁的裂缝就扩大一分。
赵山河的虚影在星尘中扭曲:“不可能!银盘锁的原始煞力去哪了?”
“被茶根吃了。” 老院士笑着指向全息屏,茶苗的根须正顺着星尘钻进银盘支网,“三千年的茶根见过三次银盘锁,早就把煞力当成了肥料。你以为是杀局,其实是天地给地脉加餐 —— 就像茶园要施冬肥,银盘也会给地脉送星尘。”
张叙舟突然发现茶梗弓上的绒毛在重组。倒长的绒毛组成与三清庙总坛相同的坐标,箭头指着秦岭分坛的方向。老院士的拐杖在此时自动旋转,杖头的北斗纹与银盘锁的裂缝形成共振,投射出《步天歌》的终章:“三镜归位,一茶通天,银盘转,地脉安”。
观测站的能量核心突然沸腾。青铜神雀衔着茶根汁液飞向穹顶,雀身展开的符纹与星尘组成巨大的茶芽虚影,芽尖刺破云层,正对着银盘的中心。护江力数值突破
点,2.045 倍的金色字样旁边,跳出 “银盘序化完成度 70%” 的新进度条,善念值在 98.5 亿处炸开烟花,每条弹幕都带着《步天歌》的歌词片段。
“秦岭分坛的八卦镜藏在茶山里!” 苏星潼的银簪投射出最后一块镜影,镜座上刻着与茶根相同的年轮纹,“老院士,您看这纹路间距,正好对应《步天歌》的韵脚 —— 它不是被藏起来了,是长成了茶树!”
老茶农突然掏出个油布包,里面是片泛黄的茶树叶,叶脉的走向与银盘锁的裂缝完全吻合。“这是 1947 年昆仑分坛的茶农留下的,说‘等到星轨和茶垄对齐,就把这片叶埋回秦岭’。” 他将树叶抛向全息屏,秦岭分坛的虚影突然清晰,茶树林里藏着的八卦镜正反射着星尘,镜面刻着 “最后一块拼图”。
张叙舟将茶梗串重新系好时,发现每根茶梗的断口都多了个星芒印 —— 与老院士拐杖上的北斗纹形成互补。青铜神雀的尾羽在星尘中轻颤,投射出三清庙总坛的完整轮廓:三座分坛的八卦镜组成茶芽形状,而中心的位置,正是马边唐家山的千年老茶树。
深夜的观测站里,《步天歌》的调子还在回荡。老院士用茶根汁液在抄本上补全最后一句批注:“天歌不是唱给人听的,是教茶根认星轨的课本”。张叙舟望着全息屏上缓缓旋转的双脉网,星尘在脉络间流淌,像给地脉镀了层银河的光。
护江力的数值最终停在
点,2.045 倍的金色光芒里,三枚八卦镜的虚影正加速靠近。张叙舟摸出手机,护江 App 的新功能 “星轨茶垄” 已经上线,用户可以用 AR 看到自己所在地的茶垄与星轨的对应关系。善念值稳定在 98.5 亿,最新的动态来自星穹研究院:“《步天歌》古诀已录入全球序脉系统,下一个银盘锁,要等三千年后了。”
老茶农突然指着窗外笑了。唐家山的方向升起道金白色的光柱,与银盘的星尘连成线,像天地在握手。“师父说过,” 他往茶苗上浇了勺无根水,“茶是天地的舌头,能尝出星尘的味道。”
张叙舟望着茶苗叶片上的星轨纹,突然懂了老院士的话:所谓银盘锁,从来不是要锁住地脉,而是要让地脉记住 —— 它的根,本就扎在星辰之间。就像《步天歌》里藏的秘密,不是破解天地的术,是教人间的茶,如何与天上的河,认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