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宪藩没有让溥仪失望。在接到皇帝“必须打一场漂亮反击战”的严令后,他没有选择硬碰辽阳的坚固城防,而是将目光投向了辽东湾畔的重要港口——营口。
营口不仅是关外重要的贸易口岸,更是日军补给张作霖残部的重要中转站。此地驻军多为张作霖的二线部队,戒备相对松懈,但地理位置至关重要。
聂宪藩精心策划了一场代号“海东青”的奇袭行动。他秘密抽调麾下最精锐的两个新军营,全部配备“启明一式”和“雷霆铳”,由他亲自率领,昼伏夜出,绕过叛军主要防区,直扑营口。
同时,他命令驻守锦州的吴佩孚,在正面发起佯攻,牵制辽阳叛军主力。
行动异常顺利。在一个海雾弥漫的凌晨,聂宪藩所部如同神兵天降,突然出现在营口城外。守军猝不及防,城防迅速被突破。清军精锐直扑码头,那里堆积着如山的日军援助物资和正准备装船运走的缴获财物。
激烈的巷战在港口区展开。新式步枪的精准火力和“雷霆铳”在近距离的恐怖威力,让守军根本无法组织有效抵抗。不到两个时辰,营口易主!码头堆积的大量粮食、弹药、布匹,以及数门崭新的日制山炮,全部落入清军手中!
聂宪藩毫不犹豫,在搬运走部分紧要物资后,下令将剩余的、无法带走的仓库和码头设施,连同停泊在港内的几艘日本商船,付之一炬!
冲天的火光在辽东湾畔燃烧了整整一天一夜,映红了半边天!
消息传出,天下震动!
自甲午以来,这是中国军队第一次在对外(虽是对日本支持的叛军,但缴获烧毁了大量日籍物资和船只)作战中,取得如此干净利落的胜利!不仅沉重打击了张作霖叛军的后勤,更极大地羞辱了背后的日本!
“聂宪藩打得好!”养心殿内,溥仪难得地露出了笑容,“擢升聂宪藩为一等轻车都尉,赏双眼花翎!所有参战将士,重赏!”
这场胜利,如同一剂强心针,瞬间提振了因连番坏消息而低落的民心士气。朝廷发行的“特别国债”认购情况大为好转,市面上的金融恐慌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
然而,就在这胜利的喜悦尚未散去之时,西苑兵工厂内,那项危险的声波研究,却险些酿成大祸。
为了测试更高功率的声波发生器,工匠们建造了一个更大的、带有特殊共鸣腔的设备。在一次超高功率测试中,设备发出的低频次声波超出了预期,虽然主要能量束指向了测试场远处的目标堆(一堆废旧砖石),但逸散的能量依然对近距离的操作工匠产生了影响。
几名工匠在测试后,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恶心、眩晕、视线模糊的症状,其中一人甚至短暂失去了意识!
“停下!立刻停下所有测试!”溥仪闻讯赶到,看着那些痛苦不堪的工匠,脸色铁青。他意识到,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声波武器,其不可控性和对己方的潜在危害,远比预想的要大!
“在没有弄清楚其作用机理、做好完善的防护之前,绝不允许再进行此类高风险测试!”溥仪严令,“研究方向转向对声波的控制、聚焦和防护,而不是盲目追求功率!”
科技的探索,伴随着巨大的风险。这一次,他们险些被自己创造的“恶魔”所伤。
但这次意外,也让溥仪更加坚定了发展“不对称”技术的决心。无论是“雷霆铳”、原始的无线电,还是这危险的声波,都是帝国在绝对实力不如人的情况下,可以用来“出奇制胜”的利器。
就在营口大捷的余波和声波研究的惊魂未定之际,北疆再次传来紧急军情——俄军利用哲布尊丹巴的默许,派出了一支由哥萨克骑兵和炮兵组成的“惩戒部队”,约三千人,深入蒙古境内,声称要“清剿支持清军的马匪”,其兵锋直指清军在漠南的一个重要补给点——多伦诺尔!
俄国人,显然是想通过在蒙古方向的施压,来报复清军在营口的胜利,并迫使清廷在谈判桌上让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