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U阅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初平七年的春天,似乎来得格外迟。正月已过,河北大地依旧冰封雪裹,寒风如刀,不见半分暖意。然而,比这天气更冷的,是邺城大将军府内那日益凝重的死寂,以及潜藏在这死寂之下、即将喷薄而出的血腥与疯狂。

南皮,镇东将军府。张圣几乎日夜守在暖阁之中,案头堆积的,全是来自北方的加密军报。李狗儿进出愈发频繁,每一次都带来邺城最新的动态。

“主公,袁绍已连续三日水米未进,全靠参汤吊命。审配、郭图争执愈发激烈,据闻前日在袁绍榻前几乎动武。袁谭已暗中联络驻守黎阳的部将焦触、张南;袁尚则在郭图支持下,加紧拉拢邺城守将苏由、马延。”李狗儿语速极快,声音带着一丝压抑的兴奋与紧张。

徐元捻须的手停住了,沉声道:“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只待袁本初咽下最后一口气……”

张圣目光沉静,手指在地图上邺城的位置重重一点:“传令赵云,三万精锐,前移至阜城、武邑一线,偃旗息鼓,隐蔽待机。告诉子龙,没有我的亲笔手令,纵有金山银山在前,也绝不可越境一步!”

“诺!”

“再令,靖安司所有‘北风’计划成员,进入最终准备阶段。一旦邺城丧钟敲响,我要河北各州郡的动向,尤其是并州高干、幽州(实际掌控者)的态度,必须在十二个时辰内,摆在我的案头!”

“属下明白!”

就在张圣的命令发出后不到三日,一个风雪交加的深夜,急促的马蹄声踏碎了南皮城的宁静。一名靖安司信使浑身挂满冰凌,几乎是滚鞍落马,将一份染着冰碴的赤色密报,直接呈送到了张圣的寝榻之前。

张圣披衣起身,就着烛火,撕开火漆。信报内容极其简短,却重若千钧:

“腊月三十,子时三刻,袁绍,薨。审配、郭图秘不发丧,矫诏立尚。”

短短一行字,如同惊雷,在寂静的深夜炸响!

袁绍,这个雄踞河北近十年,曾为关东联军盟主,与曹操、张圣鼎足而立的枭雄,终于在这个寒冷的冬夜,走完了他的一生。而他尸骨未寒,邺城之内,围绕着继承权的血腥斗争,已然以最激烈的方式爆发!

“终于……来了!”张圣眼中精光爆射,没有丝毫睡意。他立刻下令,“击鼓!升帐!”

低沉的聚将鼓声瞬间响彻整个将军府,很快,徐元、蒋琬、赵云、李狗儿等核心文武皆衣衫不整地匆匆赶来,人人脸上都带着震惊与肃然。

张圣将密报传阅众人,暖阁内一片死寂,只剩下粗重的呼吸声。

“袁本初……到底还是走了。”徐元长叹一声,不知是感慨还是遗憾。

“秘不发丧,矫诏立幼,审配、郭图这是要行险一搏了!”蒋琬立刻抓住了关键,“袁谭绝不会坐以待毙,河北内战,已不可避免!”

赵云抱拳,声音铿锵:“主公,末将请令!三万精锐已准备就绪,随时可挥师北上!”

“不!”张圣抬手制止,目光冷静得可怕,“此刻出兵,名不正言不顺,反会促使袁谭、袁尚暂时联手对抗外敌。我们要等,等他们自己先打起来,等河北彻底乱起来!”

他看向李狗儿:“狗儿,立刻动用一切渠道,将袁绍已死、审配郭图矫诏立袁尚的消息,透露给袁谭!要快!要让他比任何人都先知道!”

“是!”李狗儿转身就要走。

“等等!”张圣叫住他,“同时,将此消息,也‘不经意’地透露给驻守黎阳的焦触、张南,以及……青州的袁谭旧部王修等人!”

徐元眼中闪过赞许之色:“主公英明!此乃驱虎吞狼,火上浇油之策!袁谭得讯,必怒而兴兵,其麾下将领得知邺城变故,军心必乱,或可从内部瓦解!”

“正是!”张圣嘴角勾起一丝冷冽的弧度,“我们要做的,就是让这场火,烧得更旺些!”

就在张圣运筹帷幄,搅动河北风云之际,邺城之内,已是剑拔弩张,杀机四伏。

大将军府白幡未挂,但压抑的哭声与浓重的药味依旧掩盖不住那弥漫的死亡气息。偏厅之内,烛火通明,袁尚身披孝服,面色苍白中带着一丝病态的潮红,坐在原本属于袁绍的主位上。郭图立于其侧,脸上带着志在必得的阴沉。下方,则是苏由、马延等一批被拉拢的邺城守将。

“诸位将军!”郭图声音尖利,“先公临终遗命,立三公子尚继嗣位,承继基业!然显思(袁谭)身为长子,拥兵青州,恐生异志。为保河北安定,不得不秘不发丧,待大局定后,再行公告天下!望诸位将军戮力同心,辅佐新主,共渡难关!”

苏由、马延等人交换了一下眼神,齐声应道:“末将等谨遵先公遗命,愿效忠三公子!”

然而,这番看似稳固的联盟,却如同建立在流沙之上。几乎在同时,袁谭安置在邺城的眼线,已通过各种渠道,将父亲病逝、弟弟篡位的惊天消息,送到了远在青州临淄的袁谭手中!

“审配!郭图!袁显甫!安敢如此欺我!”袁谭得报,如遭五雷轰顶,随即是无边的愤怒与暴戾!他一把掀翻案几,双目赤红,咆哮声震动了整个府衙,“召集众将!点齐兵马!我要兵发邺城,清君侧,诛杀篡逆之贼!”

“大公子息怒!”谋士辛评连忙劝阻,“邺城有备,审配、郭图既敢行此大逆,必然有所依仗。我军仓促起兵,恐中其奸计!不若先联络各方,尤其是并州高刺史(高干)与幽州显奕(袁熙)公子,共讨国贼!”

“等?还要等到什么时候!”袁谭状若疯虎,“等到袁尚那小儿在邺城坐稳了位置,名分已定吗?届时我便是那待宰的羔羊!立刻发兵!谁敢阻拦,立斩不赦!”

与此同时,黎阳大营。焦触、张南也几乎同时收到了来自不同渠道的密报。两人皆是袁谭旧部,对审配、郭图素无好感,得知其矫诏立幼,顿时军心浮动。

“将军,邺城无道,矫诏乱命,我等岂能听从?”麾下军司马愤然道。

焦触面色阴沉,与张南对视一眼,皆看到对方眼中的决绝。“传令下去,全军戒备,没有大公子(袁谭)手令,任何人不得调动一兵一卒!同时,速派信使,前往临淄,请示大公子定夺!”

河北的天空,阴云密布,雷霆将至。袁绍这棵大树骤然倾倒,其下的猢狲们不是想着如何稳住大局,而是迫不及待地开始争夺那最大的枝干,甚至不惜将其彻底撕裂。

而就在这河北内乱一触即发之际,一封来自南皮,盖着镇东将军张圣印绶的密信,被快马加鞭,送到了并州刺史高干的案头。信中,张圣并未提及邺城变故,只是以平和的语气,探讨边贸互通,共御胡患,并隐约表达了愿与高干永结盟好,互为犄角的意愿。

高干拿着这封意味深长的信,看着地图上南皮与晋阳的位置,再联想到邺城方向传来的种种诡异风声,陷入了长久的沉思。他意识到,河北的天,真的要变了。而自己这个身处并州,看似超然物外的袁绍外甥,在这场即将到来的风暴中,又该如何自处?

春寒料峭,冰雪未融。邺城惊变的消息,如同投入冰湖的巨石,在北中国的权力格局中,激起了滔天巨浪。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那片即将被同室操戈的鲜血染红的土地。而一直隐于幕后的张圣,终于缓缓起身,准备落下那决定性的棋子。

UU阅书推荐阅读:楚天子男儿行藩王两年半,一万大雪龙骑入京师大秦:开局祖龙先祖隋唐:被李家退婚,我截胡观音婢矛盾难以调和为了天下苍生,我被迫权倾天下大明:不交税就是通鞑虏东鸦杂货店盛嫁之庶女风华三国:从夷陵之战,打到罗马帝国长乐歌蒙古人西征不想当大名的武士不是好阴阳师马谡别传水浒:开局大郎让我娶金莲大汉废帝失忆美娇妻,竟是大周女帝明末小土匪神武太医俏女帝大秦:从缉拿叛逆开始养8娃到18,大壮在古代当奶爸打造异世界钢铁洪流关外县令穿越南宋当皇帝越战的血精灵之最强道馆训练家集齐九大柱石,重启大秦复兴之路明末:有钱有粮有兵我无敌!从大唐山峰飞跃而下爹爹万万岁:婴儿小娘亲锦衣盛明抗战游击队大唐开局救治长孙无垢汉武:普天之下,皆为汉土!逃兵开局:觉醒系统后我杀穿乱世清末大地主穿越成废物太子后我崛起了大魏霸主三国之凉人崛起造反我没兴趣,父皇别害怕大明:启禀父皇,我抓了北元皇帝风起了无痕存储诸天契约休夫:全能王妃逍遥世子爷三国:苟在曹营的二郎神棍大周逍遥王爷明末之席卷天下武道剑修林辰薛灵韵
UU阅书搜藏榜:抗战游击队我的大唐我的农场我在大宋当外戚在群里拉家常的皇帝们神话之我在商朝当暴君(又名:洪荒第一暴君)绝色大明:风流公子哥,也太狂了朕都登基了,到底跟谁接头楚牧有个妹妹叫貂蝉民国谍海风云(谍海王者)挥鞭断流百越王华之夏第一卷中原往事晚唐:归义天下大明极品皇孙,打造日不落帝国重生南朝开局逆天任务我三国武力话事人北朝奸佞造反!造反!造反!造反!造反!我主明疆抗战之血怒军团我在盘庚迁殷时发起翦商大汉奸臣英雌医鸣惊仙三国之佣兵天下大唐极品傻王救命,系统要害我始皇别伪装了,我一眼就认出你了开局被抓壮丁,从领媳妇儿开始崛起重生女尊世界但开局就进了送亲队烽火淞沪成亲后,我玩刀的娘子开始娇羞了大唐重生兵王北宋不南渡长安之上大明,我给老朱当喷子的那些年庶民崛起正德变法:捡到历史学生的书包穿越后被分家,搬空你家当大清疆臣。大秦反贼中华灯神回到明末做枭雄魅影谍踪他是言灵少女九灵帝君锦衣黑明大明:我想摸鱼,老朱让我当帝师谍战从特工开始老朱你说啥,我跟马皇后混的我爷爷可是大明战神
UU阅书最新小说:铁血逆袭:从楚云飞开始红楼:从灭十国到一字并肩王三国渔皇我也太倒霉了,竟然穿越成了溥仪崇祯:我的大明工业帝国神女转世,平定四方穿越崇祯:开局拯救大明软饭太子逆袭记:双妃护航咸鱼帝开局被屠村,我靠暴击成燕云南王这穿越成猎户?从玄幻大陆开始打造华夏天庭穿越大夏秀诗词汉土新谋无系统逆定三国李世民:选你当官,你怎么邪修啊大明:朕有双系统,全球霸主!华夏旌旗:全球俯首异世界的大明天下天幕降临:我的短视频惊动了千古天道好长生飞刀圣剑2天幕通古代,播放星穹铁道阿飘有什么可怕?明明都是小可爱五胡烽烟:我的妻妾养成系统寒门状元:我靠历史预判逆袭朝堂大汉燕朝之开局一个啃老男致诚异世召唤之帝王征兵系统军工帝国:从流放边疆开始墨苏传洪武末年:我,蓝玉,屠龙我与霍去病,共享封狼居胥之名明末:从赤贫到雄掌天下穿越苻坚:第八十一万大军帮李二杀穿玄武门的我软饭硬吃大秦:我的拳头能炼钢穿越古代,我有系统娇妻美妾山河红颜赋河葬穿越大明,我哥朱标,我爹朱元璋红楼梦白话文版红头册七星大罗盘朕的北宋欢乐多大明:开局革职,我教朱棣屠龙术穿越大唐,我安史两兄弟横推天下大明:我和朱元璋一起打天下清史错位录双穿之:太平军铁蹄横扫清廷难道我真的是欧陆男主?现代皇帝爆笑改造大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