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试放榜的喜讯如同投入湖面的巨石,在清泉镇激起了层层涟漪。
杨家人自是欢欣鼓舞,但这份喜悦并未冲昏他们的头脑,反而化作了与乡邻顾客同乐、回馈众人的实际行动。
翌日,“杨记卤味”铺子刚卸下门板,早已等候在外的老主顾们便发现,今日似乎有些不同。
“走过路过,莫要错过!天大的喜事,天大的实惠嘞!”
赵石头天生一把洪亮的好嗓子,此刻正站在“杨记卤味”铺门口的长凳上,憋红了脸,铆足了劲朝着来往行人吆喝。
他身旁的孙小满略显文静,但也是满脸兴奋,紧跟着补充道:“东家有喜,全镇同庆!咱杨家铺子的卤味,今日一律八折!一律八折!”
两个半大少年,一个声若洪钟,一个清亮急切,这新鲜的组合立刻吸引了整条街的注意。
人们纷纷驻足侧目,好奇地围拢过来。
有熟客笑问:“石头,小满,你们东家有什么喜事啊?值得这般敲锣打鼓似的?”
赵石头一听,更来劲了,胸膛一挺,与有荣焉地大声宣布:“咱家景韬大哥、景熠二哥、景邦哥、景明哥,县试全中了!大哥还是案首!案首您知道吗?就是头一名!”
孙小满忙不迭地点头接话:“对对对!掌柜的说啦,托各位街坊的照顾,今日咱铺子卤味统统八折,让大家伙儿都沾沾喜气!”
这消息比那折扣更引人热议。
“哎哟!了不得!杨家这是文曲星下凡了啊!”
“一门四子全中?案首还在他家?这可是咱临榆镇多少年未有的大喜事!”
“恭喜恭喜啊!是该庆贺!给我来二斤猪头肉,必须沾沾这文气!”
“给我也来点肥肠!恭喜杨掌柜了!”
人群顿时热闹起来,既是冲着那难得的折扣,更是冲着这份沾喜气的心理,纷纷涌向铺子。
杨父在里面忙着称重收钱,听着外面赵石头和孙小满越来越熟练、越来越嘹亮的吆喝声,看着眼前比往日更加汹涌的客流,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他偶尔抬头对外喊一句:“石头,小满,慢点喊,喝口水!”语气里满是宽和。
两个少年得了鼓励,吆喝得更加起劲。
赵石头甚至即兴编起了顺口溜:“杨家卤味香喷喷,吃了才高八斗胜别人!县试案首拔头筹,八折优惠今独有!”
孙小满则负责细水长流地念叨:“沾文气,讨彩头,杨家卤味好兆头!买卤味,送祝福,来日府试更进一步!”
他们或许不够文雅,甚至带着几分乡下少年的土气和笨拙,但那扑面而来的热情和真诚,却比任何华丽的木牌都更能感染人。
这活生生的吆喝,为这桩喜事增添了无限的生气与烟火气,也让“杨记卤味”今日的八折优惠,深深地烙在了每个路人的印象里。
而在另一边的奶茶铺子,气氛更是热烈。
杨景鸿(大堂哥),吴桂秋(大堂嫂)四人如今打理铺子已是得心应手,弟弟们考出这般好成绩,脸上光彩更胜往日。
但凡有身着青衿、来自私塾的学子前来买奶茶,杨景鸿便会笑着高声说:“小兄弟,来来来,今日我们家弟弟们县试侥幸得中,沾沾你们的书卷气,也盼你们来年高中!买一筒,送一筒!”
学子们先是一愣,随即惊喜不已。
这杨家奶茶本就风味独特,深受他们喜爱,如今竟有这等好事!
“真的?定要好好沾沾景韬兄的喜气!”
“祝景熠兄府试再创佳绩,一路青云!”
年轻的学子们欢声笑语,纷纷道贺。
一时间,奶茶铺子前排起了长队,不仅学子,连一些带着孩子来镇上的家长也凑过来,非要买上一筒,说要给孩子沾沾文运。
杨景鸿和杨景春四人忙得脚不沾地,脸上却笑得无比畅快,仿佛那考出好成绩的是他们自己一般。
这“买一送一”不仅是促销,更成了临榆镇今日一桩洋溢着书香与喜悦的佳话。
这热闹非凡的景象,自然逃不过镇东头“仙客来”酒楼的眼线。
不到晌午,关于杨家铺子因小子县试高中而优惠酬宾、以及那异常火爆的场面,便已详细报到了沈砚的耳中。
雅致静谧的书房内,沈砚正临窗泼墨,闻言,手腕微微一顿,随即唇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弧度。
他放下紫毫笔,接过陈管事递上的湿帕擦了擦手,声音清淡却带着不容错辨的赞赏:“县试案首、第三、第五……一门四子皆过,且名次如此靠前。这杨家,果真是要飞黄腾达了。”
他走到窗边,目光似乎能穿透街巷,看到那两家热闹的铺面:“不矜不伐,懂得借势营销,既宣扬了家声,又实惠了乡邻,巩固了人心。这分寸拿捏得,恰到好处。
尤其是那奶茶铺子,精准定位学子,卖的是奶茶,播撒的却是人情与声望。这般手腕……”
沈砚微微侧首,看向垂手恭立的陈管事,凤目中闪过一丝锐光:“陈管事,你先前说,那卤味与奶茶的方子,乃至与咱们合作分成的主意,皆出自杨家那位小姑娘之手?”
“回东家,千真万确。景曦姑娘,年未及笄,却心思玲珑,绝非寻常闺阁女子。”
陈管事恭敬回道。
沈砚轻轻颔首,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玉扳指,缓声道:“窥一斑而知全豹。有此等人物在,杨家之兴,绝非昙花一现。这杨景曦……更非池中之物啊。假以时日,恐这临镇都未必是她的天地。”
他沉吟片刻,吩咐道:“杨家,值得深交。但切记,结交贵在自然真诚,不必刻意逢迎,反倒落了下乘。
这样,你稍后以我之名,备四份薄礼——选四套上好的湖笔徽墨,再配上一方不错的砚台,派人送至杨家,只道恭喜他家四位公子县试高中,聊表贺意。不必过于贵重,重在雅致贴心。”
“是,东家。小人这就去办。”
陈管事心领神会,立刻躬身退下安排。
当日下午,仙客来的伙计便捧着四个精致的礼盒来到了杨家村。
礼盒虽不张扬,但那用料与做工,明眼人一看便知价值不菲。
带来的口信更是谦逊有礼,只说沈东家听闻喜讯,甚是钦佩,特备区区薄礼以贺,愿四位公子再接再厉,府试折桂。
这份来自镇上最大酒楼的东家、且是背景神秘的沈公子的贺礼,其分量远非寻常乡邻的祝贺可比。
杨家人意外之余,更深感脸上有光,同时也体会到了沈砚释放的善意与尊重。
杨老爷子亲自接待了来人,并给了伙计十个铜板说沾沾喜气。
送走伙计,杨家人看着那四份雅致的礼物,心中感慨万千。
他们明白,这不仅仅是祝贺,更是一种认可和信号。
杨家的路,正越走越宽,而这一切,都与那个此刻正沉静地站在一旁、目光澄澈的少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喜悦与荣耀之下,是愈发沉稳的心志和对未来更清晰的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