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巢感觉自己的脑子,有点不够用了。
他自打造反以来,见过投降的,见过求饶的,也见过宁死不屈,满门忠烈的。
但他还从未见过,像王家这样的。
前几天刚把他手下打得屁滚尿流,今天就派人送来一份厚得烫手的“革命赞助费”。
这操作,已经超出了他的理解范围。
“王郎君,”黄巢死死地盯着王恬,试图从他的脸上,看出一丝破绽,“你们王家,到底想做什么?”
“你们就不怕,我拿了你们的东西,回过头来,再把你们的坞堡给踏平了吗?”
他的声音里,充满了试探和威胁。
王恬却依旧是那副云淡风轻的样子。
他微微一笑,从容地回答道:“大将军说笑了。”
“家伯说了,送出去的礼,就没有再收回来的道理。大将军若是想要,尽管拿去便是。”
“至于踏平我们坞堡……”王谦顿了顿,语气依旧平静,但眼神里,透出满满的自信和一丝不易察觉的锋芒。
“家伯也说了,我王家虽然不愿与大将军为敌,但也绝不是任人宰割的羔羊。”
“前日一战,尚让将军应该已经体会过了。那不过是我王家,十分之一的实力而已。”
“我王家坞堡之内,有精兵三万,神臂弩五百架,粮草足够支十年。大将军若是非要强攻,我王家,也只能奉陪到底。”
“只是,不知大将军这几十万弟兄,经得起几轮消耗?就算最终能侥幸攻破我王家,大将军您,又还剩下多少兵力,去图谋那长安城的龙椅呢?”
这番话,说得是不软不硬,却字字诛心。
既亮出了自己的实力,又点明了其中的利害关系。
黄巢的脸色,瞬间变得无比难看,威胁不成反被戳破心思,这让他如何让不难受。
他知道,王谦说的是事实。
他可以不计代价地攻下王家坞堡,但那样一来,他自己的损失,也必然是无法承受的。
到时候,就算他打到了长安,也只是一支疲敝之师,朝廷随便派一支禁军,就能把他给灭了。
更何况,他还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能攻下那座固若金汤的怪物堡垒。
大帐内的气氛,瞬间凝固了。
黄巢手下的那些将领们,一个个也都屏住了呼吸,不敢出声。
他们都听明白了。
王家这是在告诉他们:
东西,你可以拿。
但人,你不能动。
你要是敢动,那我们就跟你鱼死网破,谁也别想好过。
这哪里是送礼?
这分明是恐吓!当然,这是用金山银山包装起来的恐吓!
良久,黄巢才缓缓地,吐出了一口气。
他看着王恬,眼神复杂。
他知道,他没得选。
和王家硬拼,是两败俱伤。
接受王家的“善意”,他不仅能得到一大批急需的物资,还能毫发无损地,保存自己的实力,继续南下,去抢掠那些更容易下手的肥肉。
这笔账,怎么算,都划算。
“好!”黄巢猛地一拍桌子,脸上挤出了一个难看的笑容。
“好一个王家!好一个王宗!”
“王先生,请你回去转告王宗。就说,他这个朋友,我黄巢,交了!”
“从今往后,我黄巢的大军,只要还在江南一日,就绝不踏入扬州地界半步!若有违此誓,天诛地灭!”
“多谢大将军,但我王家还是大唐的臣子,至于那些东西,不过是大将军从战场上缴获的。”王谦再次行礼,脸上露出了胜利的笑容。
他知道,自己的任务,完成了。
“哼!你们放心吧!”黄巢话锋一转,又说道,“至于那些东西,我黄某人,也不是白拿别人东西的人。”
“你们王家,给了我这么大一份礼。我也不能没有表示。”
“我黄巢,可以答应你们王家一个条件。只要不是让我去攻打长安,或者让我自刎,任何条件,我都可以答应。”
他这是在投桃报李,也是在试探王家的真正目的。
王恬闻言,心中一动。
他知道,又让伯父猜中了。
他来之前,王宗(王秀)就曾交代过他。
如果黄巢答应和解,并且提出要回报,那就向他提一个,看似微不足道,但实际上,却至关重要的条件。
“既然大将军如此慷慨,那在下,就斗胆,替王家提一个小小的请求了。”王恬说道。
“请讲。”
“家祖久闻,大将军麾下,人才济济,能工巧匠,不计其数。尤其是当初攻破东都洛阳时,收拢了不少朝廷工部和将作监的顶级工匠。”
“我王家,虽偏居江南,却也素来仰慕各类精湛技艺。所以斗胆,想向大将军,讨要一百名工匠,尤其是擅长冶炼、营造和军械制造的工匠。”
“不知大将军,可否割爱?”
王谦说完,整个大帐,再次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
黄巢愣住了。
他手下的将领们,也都愣住了。
他们想过王家可能会提各种各样的条件。
比如,要一块地盘。
比如,配合他们,把戏份做的更足一些。
甚至,黄巢还想过,王家是想要他日后得了天下,封他们个异姓王,毕竟世家不都是这样的墙头草吗,口口声声做大唐的忠臣,背地里不知有多少龌龊。
但他们万万没想到,王家费了这么大的劲,花了这么多的钱,最终想要的,竟然只是……一百个工匠?
这……这是什么操作?
“就……就这个?”黄巢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就这个。”王恬肯定地点了点头。
黄巢看着王恬,看了足足有一盏茶时间。
他实在想不明白,王家要这些工匠做什么。
难道,他们也想自己造反?
可他们明明已经有了那么厉害的武器了啊。
想不通,完全想不通。
但既然想不通,他索性也就不想了。
反正,一百个工匠而已。
他手下有几十万大军,最不缺的,就是人了。
用一百个无关紧要的工匠,换来十万石粮食和五万两黄金,还有那么多的兵器铠甲,这笔买卖,简直是血赚!
“好!”黄巢当即拍板,“我答应你!”
“别说一百个,我给你两百个!让你们慢慢挑!”
“多谢大将军!”王恬大喜,再次深深一揖。
……
几天后,王恬带着两百名垂头丧气,如同囚犯一般的工匠,和黄巢承诺的“互不侵犯”的盟约,返回了王家坞堡。
而黄巢的大军,也如约地,拔营起寨,绕过了扬州,继续向南方的宣州、杭州等地,烧杀抢掠而去。
一场足以毁灭扬州的浩劫,就以这样一种戏剧性的方式,消弭于无形。
王家坞堡,书房内。
王宗(王秀)看着那份工匠的名单,和他亲自挑选出来的那两百个人。
名单上,有一个名字,被他用朱笔,重重地圈了起来。
【毕成,淮南道蕲春郡人士,原为朝廷将作监刻字工,随黄巢南下。】
王宗(王秀)的手,在那个名字上,轻轻地抚摸着。
他对这个地名十分的熟悉,北宋时期改良了活字印刷术的毕升祖籍就是这里,这个毕成很有可能就是他的祖祖祖祖祖爷爷。
他不知道毕成的工匠天赋,但他能够被朝廷选中,应该不差。
他知道如果把毕成的天赋挖掘出来,那么王家未来的根基,除了武力,除了财富,又多了一样东西。
那就是——知识的垄断。
(pS:兄弟们,想征求一下各位读者的意见,幽云十六州肯定不能丢,但是还要不要写宋呢,赵匡胤欺负孤儿寡母,建立有宋一朝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