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的时候,刘老三悄悄来到队部,手里拿着个布包,脸上带着愧疚:“福满哥,风小子,我……我昨天又想起家里还有个旧铜壶,是我爷爷那辈传下来的,我之前没交,现在交上来,你们别跟我计较。”
凌风接过布包,里面是个黄铜壶,壶身上刻着简单的花纹,虽然不算贵重,但也是老物件。“三叔,您能主动交上来就好,我们不会计较的。”
刘老三松了口气,又说:“我昨天看见红卫兵来了,心里一直打鼓,怕他们查我家,现在交了东西,终于踏实了。以后队里有啥安排,我肯定积极配合。”
王福满拍了拍他的肩膀:“这就对了,咱们是一家人,只有团结起来,才能渡过难关。”
第三天上午,红卫兵果然来了,还是瘦高个领头。他看见堆在库房门口的废书页,满意地点点头:“不错,你们还挺积极。这些书我们带走,你们以后要继续保持革命警惕,不许再收四旧!”
凌风把废书页搬到红卫兵的板车上,又递上挑出来的革命书籍:“同志,这是我们挑出来的革命书籍,交给您带回公社宣传队,希望能为革命做贡献。”
瘦高个接过书,翻了翻,都是正版的革命书籍,他的脸上露出了笑容:“行,算你们觉悟高!以后要是有其他大队不配合,我们就拿你们凌家坉当榜样!”
红卫兵拉着板车走了,看着他们的背影,所有人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李老师捧着贴满有用内容的笔记本,激动地说:“太好了!这些宝贝都保住了!风小子,你真是我们凌家坉的福气啊!”
“李叔,别这么说,这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凌风笑着说,“不过我们不能掉以轻心,红卫兵说不定还会来,我们得继续加固防线。福满叔,我建议咱们在库房周围种上荆棘,既能防盗,又能让外人不容易靠近;另外,咱们跟邻村的生产队联系一下,互相通报红卫兵的动向,要是他们要来,咱们也好提前准备。”
王福满连连点头:“就按你说的办!明天我就组织社员种荆棘,老周,你负责跟邻村联系,多打听消息。”
“好!”老周应道。
接下来的几天,凌家坉的社员们一起动手,在库房周围种上了密密麻麻的荆棘,又加固了库房的门窗。老周也跟邻村的生产队联系上了,得知红卫兵暂时去了县城,短期内不会再来农村,大家终于彻底松了口气。
这天晚上,凌风又进入了空间,他把贴满有用内容的笔记本也放进了地窖,和周大爷的医案、古籍残本放在一起。看着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他的心里充满了成就感。他知道,这场保护文物的战斗还没结束,但只要他和凌家坉的乡亲们团结一心,用智慧和勇气应对,就一定能保住这些不该被遗忘的历史碎片,等到风波过去的那一天。
夜色渐深,空间里的灵泉水依旧汩汩流淌,滋润着地里的药材,也滋润着凌风心中的希望。他相信,无论风暴多么猛烈,总有一些东西是砸不碎、烧不掉的,那是文化的根,是民族的魂,更是一代代人传承下来的信念与力量。第221章 邻村风波牵危局 祠堂暗格藏珍奇
刚过秋分,凌家坉的田地里还留着秋收后的麦茬,清晨的露水打在枯黄的草叶上,泛着冷光。凌风背着药箱正要去给村西头的李奶奶换药,就见老周从村外疯跑回来,灰布褂子上沾着泥点,手里攥着的信纸被捏得皱巴巴的,脸色比晨霜还要白。
“风小子!福满哥!出事了!”老周的声音劈碎了清晨的宁静,他一把抓住凌风的胳膊,指节因为用力而泛青,“西杨村……西杨村被抄了!红卫兵凌晨去的,说是有人揭发他们藏了‘大四旧’,不仅搜走了二十多件老物件,还把村支书关起来了!”
凌风心里“咯噔”一下,药箱差点从肩上滑下来。西杨村和凌家坉隔着两条河,前几天老周还跟西杨村的会计通了电话,说他们藏了一批清代的字画在村祠堂的梁上,本以为能避过风头,没想到还是暴露了。“是谁揭发的?红卫兵有没有说要去别的村?”
“不知道是谁揭发的,只听说红卫兵在西杨村搜出字画后,放话说要‘回头查周边各村’,尤其是之前‘配合积极’的,怕我们‘表面听话,背地里藏私’!”老周喘着粗气,从怀里掏出信纸,“这是西杨村会计偷偷托人送来的,让我们赶紧想办法,别重蹈他们的覆辙!”
凌风接过信纸,上面的字迹歪歪扭扭,还带着泪痕,末尾写着“红卫兵带了新工具,能撬墙挖地,务必转移贵重物件”。他的心沉到了谷底——之前红卫兵来凌家坉,只翻了箱子和柜子,现在带了“新工具”,显然是有备而来,库房的暗格和之前的隐藏方法,恐怕都不安全了。
“快!去找福满叔!”凌风拉着老周就往王福满家跑,脚步踩在露水上,溅起一串泥点。王福满刚端着碗玉米糊糊走出屋,见两人神色慌张,手里的碗都顿了顿:“咋了?大清早的慌成这样。”
“福满叔,西杨村被抄了!红卫兵要再来查咱们村!”凌风把信纸递过去,声音压得极低,“他们还带了撬棍和铁锹,能挖地撬墙,库房的暗格藏不住了!”
王福满的脸瞬间变了色,玉米糊糊洒了半碗也没察觉。他捏着信纸看了两遍,手都在抖:“咋会这样……西杨村藏得那么严实,咋还能被发现?红卫兵要是真带了工具来,咱们库房里的东西,还有你藏的那些医案古籍,不都要被搜出来?”
“现在不是慌的时候。”凌风强迫自己冷静下来,脑子飞速转动,“库房的东西不能再放在那儿了,得找个更隐秘的地方。村里有没有那种没人敢动、红卫兵也不会注意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