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U阅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七月的咸阳像被扔进了蒸笼,连傍晚的风都裹着一股黏腻的潮气,吹在脸上像贴了片湿棉花。扶苏府邸西侧的回廊里,悬着的竹帘被风撩得轻轻晃,却挡不住廊外的闷热,反而把廊下的烛火晃得忽明忽暗,映得青砖地上的影子也跟着颤。

回廊尽头的书房门虚掩着,只留了道指宽的缝,里面偶尔传出轻得像耳语的动静,是扶苏正蹲在地上,用一块粗布擦着书架腿上的积灰。他穿着件半旧的灰布袍,是从府里仆人那儿借来的,领口有点松,用一根麻绳简单系着;头发没用玉簪,只挽了根普通的酸枣木簪,连平时常带的玉佩都摘了,就怕身上的 “贵气” 引府外眼线注意。

“慢着点搬,别碰着案上的烛台。” 扶苏的声音压得极低,几乎是用气音说话,手指还在书架上轻轻敲了敲,这是老楠木书架,是他从库房最里面翻出来的,上面还留着几道深浅不一的划痕,一看就是旧物,不惹眼。两个仆人正小心翼翼地抬着书架,脚步放得比猫还轻,青砖地上没发出一点声响,连呼吸都调成了细匀的节奏。

“公子,这书架放东边墙成不?” 一个仆人喘着气,嘴唇几乎没动,声音像风吹过草叶,“跟原来的书架对齐,中间能留两尺宽的过道。”

扶苏点点头,起身时不小心碰了下旁边的木梯,赶紧伸手扶住,心脏 “怦怦” 跳了两下,这木梯是讲坛的座,四架老楠木梯,梯面是宽三寸的木板,打磨得光滑无刺,特意做成阶梯状:最前面的梯面离地面三寸,中间的六寸,最后面的一尺高,正好能坐十八个人。“别慌,没人听见。” 他小声安慰仆人,也安慰自己,手指在梯面上摸了摸,能感觉到木头的纹理,带着点旧木头特有的温润。

接下来是铺麻布。扶苏让人抱来一摞浅灰色的粗麻布,是从农学堂借来的,上面还留着淡淡的麦秆印,农学堂的学员平时用这布铺在田埂上歇脚,吸汗又防潮。“每块布都要铺严实,边角塞到梯缝里,别翘起来。” 扶苏亲自铺了最前面一块,手指把布角塞进梯缝时,忽然想起秦风上次说的 “细节藏安稳”,现在看来,确实如此:一块布没铺好,贵族坐的时候可能会打滑出声,万一被府外的人听见,就全完了。

最费心思的是案上的典籍。扶苏从书架最上层抽出三卷竹简,都用细麻绳捆着,外面套着浅棕色的木盒,木盒是府里的木匠做的,没上漆,只在盒盖边缘刻了简单的禾苗纹,不仔细看还以为是装笔墨的普通盒子。

第一卷是《论语》残卷,是他从博士府借来的,特意挑了 “子适卫,冉有仆” 那段:“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他用红笔在 “富之”“教之” 旁边画了小圈,心里想着:这正好能跟秦风推农法的事对上,去年江州百姓先吃饱(富之),今年就有三十多个孩子去农学堂认字(教之),多实在的例子。

第二卷是《墨子》的 “尚贤” 篇,里面 “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 这句话,他看一次就记在了心里。竹简上还留着墨家弟子的批注,用墨笔写着 “如造工具,能者为先”,扶苏特意把这段翻到外面,一会儿秦风讲的时候,正好能用上。

第三卷是《韩非子》的 “定法” 篇,选这个是为了堵住可能的话柄,毕竟法家是大秦正统,摆上一卷,就算被问起,也能说 “兼顾各家,不偏不倚”。他把木盒轻轻放在案角,离烛火远些,怕烤坏竹简,又在案上放了块松烟墨、一支狼毫笔,还有一卷空白竹简,空白竹简是用的两年生竹片,边缘打磨得光滑,看起来像 “临时记录用的”,不像 “特意准备讲学”。

一切布置妥当时,窗外的天已经擦黑,蝉鸣弱了些,只有偶尔几声 “知了”,混着外院仆人老张的轻咳声,那是老张在放风,要是有眼线靠近,他就会咳三声。扶苏走到门边,透过门缝往外看:府外巷口的老槐树下,一个穿蓝布袍的货郎正靠在树上,手里的拨浪鼓摇得慢吞吞的,眼神却时不时往府邸这边瞟,不用想,肯定是李斯派来的眼线。

“公子,周青来报,第一个人到了,是蒙毅公子,穿的灰布袍,从侧巷绕过来的。” 仆人轻手轻脚走进来,声音压得更低了。

扶苏赶紧点头:“引他从后门进来,走西边的窄道,别经过回廊,那边离眼线近。” 没一会儿,蒙毅跟着仆人走进书房,刚进门就皱着眉吸了口气:“殿下,您这屋也太闷了,窗都封得只剩道缝,我差点憋死。” 他说着,从怀里掏出一卷用蓝布包着的东西,小心翼翼展开,是半卷《墨子》残卷,边角都翻得起了毛,有的地方还用墨笔描过,显然常看。“我把这个带来了,上次您说秦先生懂《墨子》,正好让他看看我画的工具图。”

扶苏拉了他一把,指了指窗缝:“别大声,外面有货郎盯着呢。” 蒙毅这才压低声音,吐了吐舌头,走到阶梯座前坐下,手摸着铺在上面的麻布:“这布挺软,比家里的锦垫舒服,就是有点麦秆味。” 他说着,偷偷把《墨子》残卷放在腿上,手指在 “尚贤” 那段上轻轻点着,眼里满是期待。

紧接着,王述也来了。他穿的是件洗得发白的蓝布袍,裤脚还沾着点泥,说是从城外佃户家过来,故意绕了三里路,就怕被人跟着。他手里攥着个小布包,里面是半块麦饼,还带着点温热:“路上怕饿,从佃户家拿的,殿下不介意吧?” 扶苏笑着摇头,指了指案上的空白竹简:“饿了就吃,一会儿秦先生来了,咱们就开始。” 王述赶紧把麦饼放在布包里,从另一个口袋里掏出一卷《秦农要术》抄本,封皮上写着 “王述抄录”,是他自己手抄的,里面还夹着几片干稻叶。

陆续有人来,都是十七八岁的少年,穿的都是粗布袍,有的手里拿着墨锭,有的揣着空白竹简,借口五花八门:“来借农书”“讨教种粟的法子”“跟殿下商量佃户的事”。最后清点人数,一共十六个,少了两个:一个是李斯门生的侄子李通,托人说 “家里老人生病,得守着”;另一个是韩当将军的侄子韩平,早上派人送了封信,说 “怕被丞相府盯上,不敢来”。

“不来也好,省得他们心里不踏实,反而漏了风声。” 蒙毅撇撇嘴,凑到王述身边小声说,手指点了点腿上的《墨子》,“上次李斯的门生赵括跟我说,谁学‘异端’谁就是‘大秦的罪人’,我看他们就是怕咱们学了好东西,以后抢他们的官做。”

王述点点头,把《秦农要术》翻开,指着 “梯田防漏” 那段:“你看这段,秦先生写的‘陶管斜埋三成’,我家佃户照做,今年雨季没漏过,比老法子好用多了。一会儿秦先生要是讲农法,咱们正好能问他北方能不能种梯田。” 周围的贵族也开始交头接耳,声音压得极低:

“你说秦先生真敢讲《墨子》吗?我上次在家看《墨子》,我爹差点把书烧了。”

“应该敢吧,不然殿下也不会让咱们来。”

“案上那木盒里就是典籍吧?我想看看,又怕被说。”

一个叫冯安的贵族,是冯去疾将军的儿子,胆子小,手里攥着一块墨锭,捏得指节发白,小声问身边的人:“一会儿要是有人闯进来怎么办?我爹说丞相府的人可凶了。” 旁边的李信侄子李敢拍了拍他的肩:“别怕,有殿下和秦先生在,再说咱们只是来‘讨教农法’,又没做坏事。”

烛火摇曳着,青铜烛台的影子投在墙上,忽明忽暗。就在这时,门外传来轻叩声,三下,是秦风约定的暗号。扶苏赶紧去开门,秦风穿着件靛蓝布袍,裤脚还沾着点农学堂的湿泥,手里攥着卷《墨家工具改良记》,额角带着点薄汗:“外面还好,周青说巷口的货郎还在,但没靠近,只是偶尔晃两下。”

他走进书房,目光扫过阶梯座上的十六个少年,笑着点头:“没想到来了这么多位,看来大家都想聊聊‘不一样的法子’。” 话音刚落,蒙毅一下子站起身,往前倾了倾身子,眼神里带着点故意的直白:“秦先生,我先问一句,您今天敢讲‘非法家’的学说吗?要是只讲《秦律》和农法,那我们不如去听赵括他们的‘讲学’,还不用偷偷摸摸的。”

这话一出,书房里瞬间安静下来,连烛火 “噼啪” 燃着的声音都听得见。王述赶紧拉了拉蒙毅的袖子,小声说 “别这么直接”,冯安攥着墨锭的手更紧了,李敢也皱起眉,怕秦风下不来台。其他贵族都盯着秦风,眼里有好奇,有紧张,还有点期待,他们都想知道,秦风会不会怕被参,只捡 “安全” 的话说。

秦风却没慌,他走到案前,拿起案角的木盒,轻轻打开,先取出《论语》残卷,手指拂过竹简上的 “富之”“教之”,语气温和却坚定:“我今天不讲‘法家’,也不讲‘非法家’,只论‘这个说法好不好用,能不能让百姓过得好’。比如《论语》里说‘先富之,后教之’,去年江州有个叫张婶的百姓,家里三亩坡地,收的粮不够吃,差点逃荒。后来咱们帮她改了梯田,今年收了二十石稻,这就是‘富之’;现在她儿子每天去农学堂认字,这就是‘教之’。要是有人说‘不能先让百姓富,得先让他们认字’,您觉得张婶会答应吗?”

他顿了顿,把《论语》放在案上,又拿起《墨子》残卷,翻到 “尚贤” 那段:“再比如这《墨子》里说‘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咱们农学堂有个助教叫老陈头,他没读过书,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可他种了四十年地,懂怎么修梯田、怎么防稻瘟。去年他教了五十多个百姓种梯田,收成都比往年多三成,这就是‘有能则举之’。要是有人说‘老陈头没文化,不能当助教’,那这五十多个百姓今年能吃饱饭吗?”

蒙毅的眼睛一下子亮了,之前的试探劲儿没了,取而代之的是兴奋:“先生的意思是,不管是哪家的说法,只要能让百姓好,就该学?那《墨子》里讲‘造工具利民生’,比如墨家的曲尺比咱们常用的直尺准,我家木匠说用曲尺做的犁头更耐用,咱们能学吗?我上次想让木匠做,我叔说‘那是异端工具,不能用’。”

“怎么不能学?” 秦风拿起手里的《墨家工具改良记》,翻到 “梯田犁改良” 那一页,递到蒙毅面前,“你看这个,这是墨家弟子阿木改的犁头,比老犁头窄两寸,犁尖用的是熟铁,能顺着田埂拐弯,还不容易卷刃。去年陇右郡的佃户用这个犁,每亩地能省半个时辰,一天能多犁一亩地,这就是‘好用’,跟它是‘墨家工具’还是‘法家工具’没关系,只跟佃户能不能省力、能不能多种地有关系。”

蒙毅接过改良记,凑到烛火下看,手指点着图上的犁头:“真的!这犁尖是斜的,比老犁尖合理多了!我回去就让木匠照着做!” 王述也凑了过去,指着 “防虫害” 那段:“先生,这段说‘草木灰加石灰防蚜虫’,我家佃户今年试过,真管用,比洒盐水好用多了,这也是墨家的法子吗?”

“是农学堂的学员跟墨家弟子学的,然后在田里试出来的。” 秦风笑着说,“不管是谁的法子,只要试了好用,就该传下去。”

书房里一下子热闹起来,之前的紧张感全没了。冯安也松开了攥着的墨锭,凑到案前,小声问:“先生,您能讲讲《管子》里的‘轻重之术’吗?我听我爹说,《管子》里讲怎么调粮价,去年粮价涨的时候,要是用这个法子,是不是就不会涨那么高了?”

“当然能讲。” 秦风拿起案上的空白竹简,用狼毫笔蘸了点松烟墨,写下 “工具利民生,学说亦如是” 十个字,墨汁落在竹片上,晕开淡淡的痕,“咱们今天就从‘工具与民生’说起,先讲墨家的工具改良,再讲怎么用各家学说里的好法子帮百姓,一步步来。”

窗外的蝉鸣又响了起来,可这次听着却不烦了,反而像在给书房里的讨论伴奏。外院的货郎还靠在老槐树下,拨浪鼓摇得更慢了,眼神时不时瞟向书房的方向,心里犯嘀咕:这扶苏府邸平时挺安静,今天怎么这么久没动静,却总觉得里面有一股不一样的劲儿?他不知道,书房里,一颗关于 “实用”“为民” 的种子,正借着烛火的光,悄悄扎进了十六个少年的心里。

扶苏站在门边,看着眼前的景象,少年们围着秦风,有的指着典籍问,有的拿着改良记讨论,有的小声说要回去试新法子,眼里的光比烛火还亮。他悄悄松了口气,手摸了摸口袋里的小布包,里面是秦风早上让他准备的农学堂学员名单,要是有人想进一步学,就能介绍去学堂,原来 “隐秘” 的小心,真能护着 “热烈” 的期待,这感觉,比他在朝堂上议成任何一件事都踏实。

UU阅书推荐阅读:楚天子男儿行藩王两年半,一万大雪龙骑入京师大秦:开局祖龙先祖隋唐:被李家退婚,我截胡观音婢矛盾难以调和为了天下苍生,我被迫权倾天下大明:不交税就是通鞑虏东鸦杂货店盛嫁之庶女风华三国:从夷陵之战,打到罗马帝国长乐歌蒙古人西征不想当大名的武士不是好阴阳师马谡别传水浒:开局大郎让我娶金莲大汉废帝失忆美娇妻,竟是大周女帝明末小土匪神武太医俏女帝大秦:从缉拿叛逆开始养8娃到18,大壮在古代当奶爸打造异世界钢铁洪流关外县令穿越南宋当皇帝越战的血精灵之最强道馆训练家集齐九大柱石,重启大秦复兴之路明末:有钱有粮有兵我无敌!从大唐山峰飞跃而下爹爹万万岁:婴儿小娘亲锦衣盛明抗战游击队大唐开局救治长孙无垢汉武:普天之下,皆为汉土!逃兵开局:觉醒系统后我杀穿乱世清末大地主穿越成废物太子后我崛起了大魏霸主三国之凉人崛起造反我没兴趣,父皇别害怕大明:启禀父皇,我抓了北元皇帝风起了无痕存储诸天契约休夫:全能王妃逍遥世子爷三国:苟在曹营的二郎神棍大周逍遥王爷明末之席卷天下武道剑修林辰薛灵韵
UU阅书搜藏榜:抗战游击队我的大唐我的农场我在大宋当外戚在群里拉家常的皇帝们神话之我在商朝当暴君(又名:洪荒第一暴君)绝色大明:风流公子哥,也太狂了朕都登基了,到底跟谁接头楚牧有个妹妹叫貂蝉民国谍海风云(谍海王者)挥鞭断流百越王华之夏第一卷中原往事晚唐:归义天下大明极品皇孙,打造日不落帝国重生南朝开局逆天任务我三国武力话事人北朝奸佞造反!造反!造反!造反!造反!我主明疆抗战之血怒军团我在盘庚迁殷时发起翦商大汉奸臣英雌医鸣惊仙三国之佣兵天下大唐极品傻王救命,系统要害我始皇别伪装了,我一眼就认出你了开局被抓壮丁,从领媳妇儿开始崛起重生女尊世界但开局就进了送亲队烽火淞沪成亲后,我玩刀的娘子开始娇羞了大唐重生兵王北宋不南渡长安之上大明,我给老朱当喷子的那些年庶民崛起正德变法:捡到历史学生的书包穿越后被分家,搬空你家当大清疆臣。大秦反贼中华灯神回到明末做枭雄魅影谍踪他是言灵少女九灵帝君锦衣黑明大明:我想摸鱼,老朱让我当帝师谍战从特工开始老朱你说啥,我跟马皇后混的我爷爷可是大明战神
UU阅书最新小说:开局救下必死之人,老朱你别追了重生1949海外争霸曝光朱棣吃猪食,朱元璋笑疯了再造山河三十年诗剑双绝,先揽芳心后揽江山大明博弈靖康逆转:易枫传梦主:从拾荒开始苏维埃之巅:保尔元帅的逆袭朕的大学时代始皇破防了,我现场译出百家典籍大殷王朝之墨香剑影太平重生我在澳洲当开荒君王权倾大唐,我与武媚娘缔造盛世大明第一权术穿越大唐,我是李建成?朱棣的麒麟逆子镇压梁山:开局建立天策府隋未:我穿越皇孙,携系统复隋三国:从平原开始,三兴炎汉美利坚望族画启乾坤宫闱明君路外卖侠闯大周玷污公主被问罪?我掏出AK开局发老婆,我靠妻妾成银河主宰红楼:开局融合项羽模板红楼第一宗师躺平失败,被迫在曹营当大佬活捉宋徽宗父子俘虏皇后汉末立志传让你当山匪,你抢天下美人建神朝高铭远传奇快穿:救世成神,但我是被迫的!魂穿大唐我娶了异父异母的亲姐妹从神龙政变开始建立千年世家反击皇宫洪武嫡皇孙:家父朱标永镇山河萨尔浒幸存者:大明中兴第一战神三国:三姓家奴与大耳贼共谋天下蟠龙谜局大明神医北洋钢铁军魂放羊娃捡到金凤钗天下大乱我无敌铁血逆袭:从楚云飞开始红楼:从灭十国到一字并肩王三国渔皇我也太倒霉了,竟然穿越成了溥仪崇祯:我的大明工业帝国神女转世,平定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