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云宗内门因五国大会选拔而卷起的狂澜愈演愈烈,几乎每个人都像被无形的鞭子抽打着,疯狂地压榨着自己,试图在半年后的内门大比中搏出一个未来。然而,在这片普遍性的焦灼与激烈竞争之中,林阳却像是一股逆向流淌的溪流,以一种近乎“悠闲”的姿态,继续游走于杂学峰、藏书阁、以及各峰之间那些看似不起眼的角落。
他的行动轨迹依旧清晰而明确,只是相较于旁人那种目标直指战力提升的疯狂,他的目标显得更为“琐碎”和“实用”。他并非不努力,只是他的努力,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精准地渗透向另一个维度。
这一日,丹霞峰下属的一处偏殿丹房外,隐隐传来一阵压抑的焦躁气息,还夹杂着弟子小心翼翼的劝慰和一声明显带着挫败与怒意的叹息。林阳恰好从附近的藏书分阁出来,似乎是正要返回杂学峰,途径此地。
“……废物!一群废物!地火阵纹明明检查无误,聚灵阵也运行平稳,为何‘三转凝元液’每到最后融丹关窍,药性总会产生一丝难以察觉的冲突,导致药力品阶始终无法突破中品?!”一个略显苍老却中气十足的声音带着火气传出。
林阳脚步微微一顿,目光看似随意地扫过那间丹房。门并未关严,可以看到一位身穿长老服饰、头发有些散乱的老者正对着一个光芒略显紊乱的丹炉运气,旁边几名弟子噤若寒蝉,低着头不敢言语。那位长老林阳有些印象,是丹霞峰一位以炼制各种特殊灵液着称的刘长老,性格有些急躁,但于丹道一途颇有造诣。
林阳并未立刻上前,而是如同一个好奇的普通弟子般,在不远处驻足,目光落在丹房外壁与地底连接的那些输送地火的阵法纹路上,似乎在观察着什么。他的神识却如同无形的水银,悄无声息地蔓延过去,并非直接窥探丹炉内部(那是对炼丹师的大忌),而是细致地感知着地火之力被引入丹房后的流转情况,以及周围环境中各种属性灵气的细微波动。
片刻后,他眉头几不可查地轻轻一挑。
就在这时,刘长老似乎发泄完了怒火,烦躁地挥挥手让弟子们都出去,自己也打算暂时放弃,出来透口气。他一推开门,正好看到站在不远处“发呆”的林阳。
“嗯?你是…杂学峰老冯前段时间提过的那个小子?”刘长老显然记得林阳,毕竟冯长老没少在相熟的长老面前夸赞自己峰里出了个炼丹好苗子。
林阳仿佛刚被惊醒,连忙恭敬行礼:“弟子林阳,见过刘长老。”
“你在这里做什么?”刘长老心情不佳,语气也算不上多好。
林阳脸上适时的露出一丝犹豫和思索的表情,迟疑道:“弟子方才路过,感应到地火流转似乎…似乎有一处节点并非完全平稳,有一丝极其微弱的周期性波动,不知是否与长老炼丹时药性融合的细微偏差有关?或许是弟子感知错了……”
他说的很模糊,甚至带着自我怀疑,完全没有指手画脚的意思。
但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刘长老正处于瓶颈处,任何一点可能的线索都不会放过。他猛地一怔,也顾不上态度了,立刻凝神感知林阳所指的大致方位的地火脉络。他修为远胜林阳,对地火和自身丹房的熟悉程度更是无人能及,之前只是灯下黑,一味怀疑自己的控火手法和药性配比,从未想过是源头供给的细微问题。
这一仔细探查,片刻之后,刘长老猛地一拍大腿:“原来如此!是地火井与第三号辅助稳定阵纹的连接处,因常年高温炙烤,有了极其细微的灵石耗损,导致输出灵力出现几乎难以察觉的周期性衰减!这衰减虽微,但恰恰影响到融丹最关键时那几息的地火绝对稳定!好小子!你这感知力可以啊!”
他恍然大悟,困扰多日的难题竟然出在这么一个意想不到的角落。他立刻招呼弟子拿来新的灵石和工具,亲自上手更换加固。做完这一切,他心情大好,再看林阳就顺眼多了。
“哈哈,不错不错!老冯没吹牛,你小子是有点灵性!回头老夫炼成了凝元液,送你一瓶尝尝!”刘长老拍了拍林阳的肩膀,大笑着返回了丹房,准备重新开炉。
林阳谦逊地笑了笑,并未多言,躬身行礼后便转身离开,仿佛只是做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他知道,这件事很快就会通过刘长老之口,在一个小圈子里流传开,成为他“悟性敏锐、于细微处见真章”的又一个注脚。
又过了几日,林阳接取了一个前往灵药峰协助清点一批新入库药材的普通任务。任务过程很枯燥,无非是核对种类、清点数量、初步判断年份。在进入一处看管相对松懈的普通药圃时,他“偶然”发现药圃边缘的一个防护阵法的一角,因地下灵脉的微小变动和常年风吹日晒,其基础阵纹出现了极其细微的松动和灵力泄露。虽然暂时无碍,但长此以往,不仅会影响这片区域药材的生长,甚至可能在某个暴雨或外力冲击下导致小范围阵法失效。
负责管理这片药圃的只是一位年迈的外门执事,对阵法一知半解,平日只是依葫芦画瓢进行维护。林阳没有声张,只是在完成清点任务后,“顺便”向那位老执事指出:“执事,此处地砖似乎有些松动,弟子略懂一些修补之法,可否让弟子尝试加固一下?以免日后绊倒了人。”
老执事自然乐得有人帮忙。林阳便取出几块最普通的低阶灵石和刻刀,看似随意地在松动处周围刻画了几个简单的加固和引流符文,手法朴实无华,完全是杂学峰基础阵法教学的内容。但在他精准的魂力操控和对灵力流转的深刻理解下,这几个简单的符文被巧妙地嵌入原有阵法结构的最关键节点,不仅瞬间稳固了松动处,甚至 subtly(巧妙地)优化了那一片区域的灵力覆盖均匀度,使其更加柔和,更利于灵植吸收。
老执事看得眼花缭乱,只觉得这弟子手脚麻利,干活踏实。但这一幕,恰好被一位前来灵药峰巡查的内门阵法长老远远看到。那位长老起初并未在意,但目光扫过林阳那看似基础、实则蕴含极高掌控力的符文落点以及完成后那一片区域阵法光华变得异常和谐稳定时,眼中不由闪过一丝惊异。
他没有上前打扰,只是默默记下了林阳的样貌和身份,心中评价:“杂学峰的弟子?基础如此扎实,对阵法本质的理解颇深,更难得是这份不张扬、踏实肯干的心性。是个可造之材。”
林阳依旧是一副做完分内事便离开的态度,宠辱不惊。
类似的事情,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还发生了好几起。有时是“偶然”帮一位正在炼制紧要符箓的师兄稳定了即将暴走的符笔灵毫;有时是在与人讨论某个冷门药材特性时,“恰好”说出一种连负责教授草木知识的讲师都未曾留意的古籍记载;有时甚至只是在公共修炼区域,看到某个弟子修炼普通功法气息走岔,看似无意地经过时咳嗽一声,以其强大的魂力瞬间震散那丝岔气,帮对方避免了走火入魔的风险,对方却可能完全不知情,只以为自己运气好忽然理顺了气息……
这些事,每一件单独拿出来,都似乎是微不足道的小事,甚至不值一提。但它们发生的频率,以及林阳每次都能精准地出现在“需要”一点小小帮助的地方,并且每次的帮助都恰到好处、不居功、不张扬,久而久之,便在不少长老和部分有心弟子心中,逐渐勾勒出一个与众不同的形象。
这个林阳,不像王龙那般锐意进取、战意滔天,也不像苏沐月那般清冷孤高、专注于自身突破。他更像是一块温润的玉石,踏实、沉稳、灵性内蕴,于细微处展现出不俗的见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似乎对打打杀杀、争强好胜没什么兴趣,反而更沉醉于丹道、阵法这些“辅助”之道,并且确实展现出了过人的天赋和难得的耐心。
“悟性不错、踏实肯干、是个好苗子”——这样的评价,开始悄然在宗门中层管理人员和部分长老之间流传。虽然这并不能让他获得直接的战力认可,但在争取那个“特殊贡献”推荐名额的道路上,这些点点滴滴积累起来的好感和认可,正无形中为他铺平着道路。林阳,正在用他自己的方式,在这场全民狂热的竞争中,安静却坚定地兑现着他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