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如墨,群山静默。李金唐亲自率领着王豹指挥的三个分队,共六百名“金唐卫队”精锐,如同暗夜中潜行的狼群,悄无声息地进入了碧瑶市以南、代号“鹰嘴峡-毒蛇谷”的预定伏击区域。白日的喧嚣与燥热已然褪去,取而代之的是山林间沁人的凉意和一种大战前令人心悸的宁静。
尽管拥有详尽的地图和系统面板的宏观展示,李金唐依然坚持**亲自进行最后一次实地勘察**。在王豹、张铁山(短暂随行确认要点后需返回拉瓦格)以及几名擅长山地作战的小队长陪同下,他借助微弱的月光和蒙布的手电筒,沿着崎岖的山路,仔细查看了峡谷的每一个细节。
鹰嘴峡,名不虚传。入口处两侧山崖陡峭,如同鹰喙般钳制着穿行其下的公路,公路在此变得狭窄。峡谷内蜿蜒曲折,视野受限,两侧山坡林木茂密,巨石嶙峋,是天然的藏兵之所。而更深处的毒蛇谷,地势更为复杂,有多处可供设伏的断崖和密林。
站在一处可以俯瞰峡谷入口的隐蔽山崖上,李金唐结合脑海中的“中级军事技能-地形战术”知识,最终敲定了具体的伏击部署,他要在这里打造一个致命的 **“三段式伏击圈”**:
**第一段:死亡门槛——峡谷入口的阻滞与消耗。**
“在这里,”李金唐指着峡谷入口最狭窄处,“秘密布设**两道反步兵地雷带**,混合部分用炮弹改造的简易爆炸物。目的不是大量杀伤,而是**阻滞其先头部队,打乱其行军序列,并迫使敌工兵上前排雷,暴露其位置**。”他指派一个排的兵力负责此地雷区的布设与警戒,并在入口两侧高地的岩石缝隙中,部署了**五名最优秀的狙击手**。“狙击手的任务,优先打击敌军军官、电台兵、以及迫击炮观测员,打掉他们的眼睛和大脑!”
**第二段:钢铁风暴——峡谷中段的火力覆盖。**
这里是伏击的核心。李金唐将**四挺重机枪**分别部署在峡谷两侧半山腰精心构筑的隐蔽阵地内,形成了交叉火力网,足以覆盖峡谷内近五百米长的路段。“机枪阵地务必深挖、加固,做好伪装,没有命令,绝不准开火!”同时,他将带来的**八门60毫米迫击炮**分散配置在更后方、射界良好的反斜面阵地上,由陈剑锋统一指挥。“炮火的目标,是敌军进入峡谷中段后,队形相对密集的步兵集群,以及试图展开还击的敌军迫击炮阵地。首轮射击,必须快、准、狠!”
**第三段:致命绞索——峡谷深处的混乱与追击。**
在峡谷更深处,靠近毒蛇谷的地段,李金唐部署了剩余的步兵主力。他们依托天然的石缝、洞穴和人工挖掘的散兵坑隐蔽。“待前两段火力给予敌军重创,敌军陷入混乱,试图后撤或加速通过时,你们的任务是**以密集的步枪和冲锋枪火力,从侧翼和后方猛烈打击,进一步分割、杀伤敌军,并视情况发起短促反击,扩大战果**。”
整个伏击圈纵深近两公里,层层递进,力求最大程度地利用地形优势,削弱敌军的兵力和技术装备优势。
然而,再完美的陷阱,也需要猎物自己走进来。李金唐深知,桑托斯上校并非无能之辈,必然会派出侦察兵前去侦查。必须让他“放心”地进入这片死亡峡谷。
一个大胆的欺骗计划随之启动。李金唐从卫队中挑选了**十名机敏、熟悉本地方言、相貌朴实的队员**,换上了普通农民的破旧衣服,携带着伪造的“家当”,提前散布到政府军预定进军路线的前方村落和路口。
当政府军的先头侦察分队出现时,这些“村民”便“恰好”被遇到。他们按照事先排练好的说辞,脸上带着“惶恐”与“朴实”,向侦察兵透露:
“老总,拉瓦格那边乱得很啊!听说那个姓李的把他的人都拉到北边去对付山里的人了,城里没剩下多少兵,城墙也没修多高……”
“是啊是啊,我们就是从那边逃难过来的,他们自己都顾不过来了……”
**“拉瓦格防御薄弱”** 的假情报,通过这些“村民”之口,被多次、一致地传递到了政府军侦察兵耳中。这些情报,与桑托斯上校潜意识里对“地方武装”的轻视不谋而合,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的判断。
三天后,所有伏击部队均已就位,与周围的山石林木融为一体。地雷埋设完毕,机枪的枪口冷冷地指向峡谷,迫击炮的炮口昂起,计算好了射击诸元。那十名散布假情报的队员也安全撤回。整个碧瑶南部山区,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只有山风穿过峡谷的呜咽声。
李金唐潜伏在预设的指挥观察所里,透过望远镜,静静地望着那条如同死蛇般盘踞在峡谷底的公路。他知道,所有的准备都已就绪,现在,只等待那条大鱼,游进这张精心编织的死亡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