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仪挺直身躯,目光坚定地环视着朝堂众人。尽管此时局势僵持,但她心中坚信真相终会大白。她微微仰头,直视着那些被弹劾大臣,眼神中毫无惧色。而那些态度暧昧的大臣,此时也都神色各异,或犹豫,或思索。就在这紧张的氛围中,突然,一位大臣站了出来,打破了这令人窒息的沉默。
这位大臣身着一袭青灰色朝服,面容清瘦,目光锐利,正是清流党派的核心成员之一——林大人。他向前迈了几步,手中捧着一叠厚厚的文书,声音沉稳而有力:“陛下,臣亦有证据,可证明常仪所言非虚。”
此言一出,朝堂上顿时炸开了锅。大臣们交头接耳,纷纷投来惊讶的目光。常仪心中一喜,看向林大人,眼中满是感激。而被弹劾的大臣们则脸色骤变,露出一丝慌乱。
林大人继续说道:“近日,臣与清流党派的诸位同仁,不辞辛劳,多方查证,发现这些大臣与‘暗影盟’来往密切,书信、账目一应俱全。”说着,他将手中的文书呈给御前侍卫,由侍卫转呈给皇帝。
皇帝接过文书,眉头紧锁,仔细翻阅起来。随着阅读的深入,他的脸色愈发阴沉。常仪在一旁观察着皇帝的神情,心中暗暗祈祷,希望这些新证据能让皇帝下定决心。
此时,朝堂上的舆论开始悄然发生变化。一些原本持观望态度的大臣,在看到林大人出示的证据后,不禁低声议论起来。“看来常仪所言不假,这些人竟真的与‘暗影盟’勾结。”“是啊,若此事属实,那可是大逆不道之罪。”大臣们的声音虽低,但在这安静的朝堂上,却清晰可闻。
那些原本与被弹劾大臣关系密切的人,此刻也有些坐立不安。他们心中明白,若事情继续发展下去,自己恐怕也会受到牵连。而一些正直的大臣,纷纷对被弹劾大臣投去鄙夷的目光。
常仪趁热打铁,再次上前一步,说道:“陛下,证据确凿,这些大臣与‘暗影盟’勾结,危害朝廷,实不可饶恕。请陛下明察!”
被弹劾的大臣们仍在做最后的挣扎。为首的李大人涨红了脸,大声辩解道:“陛下,这都是他们伪造的证据,是他们合谋陷害臣等。陛下千万不要被他们蒙蔽啊!”
然而,此时大多数大臣已不再相信他的话。一位原本态度暧昧的王大人站了出来,说道:“李大人,如今证据摆在眼前,你还如何狡辩?你平日里的所作所为,大家都看在眼里。今日之事,恐怕你难辞其咎。”
其他几位原本摇摆不定的大臣,也纷纷附和王大人的话。他们意识到,此时站对队伍才是明智之举。
皇帝将手中的文书重重地拍在龙案上,怒目而视,喝道:“够了!李大人,朕平日里待你们不薄,你们竟做出这等通敌叛国之事!朕岂能容你们这般胆大妄为!”
李大人吓得脸色惨白,“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连连磕头:“陛下饶命啊!陛下明察,这其中定有误会。”
皇帝冷哼一声,说道:“朕定会彻查此事。若真如常仪和林大人所言,朕绝不轻饶!来人,即刻对这些大臣展开调查,务必将此事查个水落石出!”
随着皇帝一声令下,朝堂上的气氛变得更加凝重。被弹劾的大臣们瘫倒在地,面如死灰。而常仪和清流党派的成员们,则暗暗松了一口气。
常仪知道,虽然皇帝已经下令调查,但事情还远未结束。“暗影盟”势力庞大,说不定还会有其他阴谋。那些被弹劾的大臣,也可能会在调查过程中想尽办法脱罪。
此时,阳光透过朝堂的窗户,洒在众人身上。常仪望着皇帝,心中默默发誓,一定要将“暗影盟”的阴谋彻底粉碎,还朝廷一个清明。
朝堂上,大臣们开始陆续退朝。常仪与林大人对视一眼,彼此心领神会。他们知道,接下来还有许多事情要做,必须密切关注调查的进展,绝不能让“暗影盟”有可乘之机。
常仪走出朝堂,微风拂过她的脸颊,带来一丝凉意。她抬头望向天空,心中思索着下一步的计划。被弹劾大臣是否会受到应有的惩罚?皇帝的调查会对“暗影盟”的阴谋产生怎样的影响?一切都是未知数,但常仪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