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点之下暗流涌,猎手悄然布棋局
退潮期的寒风,终于漫过整个市场,刮得一片狼藉。曾经热闹的盘面,如今只剩萧瑟,涨停板上的股票锐减到个位数,像寒冬里零星的火苗,转瞬就可能被扑灭;而跌停板上,却密密麻麻躺着数十只“尸体”,绿色的数字连成一片,刺得人眼睛发疼。
交易大厅里,更是没了往日的喧嚣,人气涣散得,像散场后的影院。平日里总围在大屏幕前,争论行情的老油条们,此刻要么瘫在椅子上装死,盯着自己账户里,绿油油的持仓一言不发;要么干脆关掉交易软件,掏出手机刷剧,连多看一眼盘面的力气都没有。空气中弥漫着,一股被反复收割后的麻木,混着几丝难以掩饰的绝望,连空调吹出来的风都带着股冷意。
市场情绪,终于正式跌入了,冰点期!
可就在这片万物肃杀、连野草都懒得冒头的严寒之下,真正的猎手,却缓缓睁开了眼睛。
钟卫东坐在靠窗的电脑前,窗外的阳光,透过玻璃洒在他身上,却没让他眼神多一分暖意,那双眼睛冷静得,像寒冬里的冰湖,非但没有丝毫沮丧,反而藏着一股,按捺不住的兴奋,像猎人嗅到了猎物的气息。
他的电脑屏幕右侧,挂着一个自制的“情绪监测仪表盘”:恐慌指数飙到了90以上,接近极值;活跃资金,成交量连续三日腰斩;甚至连论坛里的“抄底”言论都少得可怜,满屏都是“销户”“再也不碰股票”的吐槽。几个核心指标齐刷刷跌至谷底,像一根被压到极致的弹簧,只等着反弹的那一刻。
“恐慌盘杀得差不多了……那些扛不住的,该割肉的都已经割了。”钟卫东指尖轻轻敲击着桌面,喃喃自语,目光却死死锁在主屏幕上,手指在键盘上飞快跳动,发出清脆的“嗒嗒”声。
他没有去追那些,零星冒头的反弹股,那些不过是退潮时,留在沙滩上的泡沫,一戳就破;也没有去抄底,那些看似“跌透了”的股票,很多看似便宜的筹码,底下还藏着更深的坑。他严格按照自己,打磨的交易系统,点开了“超跌筛选程序”,屏幕上瞬间跳出一串冰冷的筛选条件:
跌幅筛选:近30个交易日跌幅超过40%,跌幅越大越好,只有跌透了空间,后续反弹的动能才足够强,就像皮球砸得越狠,弹得越高。
量能筛选:近5个交易日,成交量萎缩至近半年地量,单日换手率不足1%,交投清淡到像一潭死水,说明杀跌的动能已经枯竭,没人愿意再卖了。
形态筛选:股价脱离20日均线,超过20%后,开始走平,K线出现“小阴小阳”的横盘形态,甚至偶尔会有小幅抬升,这是下跌趋势衰竭的信号,就像快跑的人慢慢停下了脚步。
筹码筛选:上方套牢盘占比超过70%,但近10个交易日里,没有出现过单日5%以上的恐慌性下跌,套牢盘虽多,但割肉盘已经接近枯竭,剩下的都是“死扛”的筹码,抛压基本见底。
程序运行的瞬间,屏幕上的股票,像流水一样滚动,钟卫东的目光如同探照灯,扫过成千上百只股票。他无情地过滤掉,那些基本面有雷的,财报里藏着商誉减值的、实控人有减持计划的;过滤掉那些股性像僵尸的,常年换手率低于0.5%、连涨停都没出现过的;过滤掉那些还在下跌通道里的,均线空头排列、连个像样反弹都没有的……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屏幕上的股票池越来越小,从几百只到几十只,再到最后,只剩下寥寥十几只。
这些股票无一不是“伤痕累累”:股价从高点下来腰斩再腰斩,有的甚至跌去了三分之二;K线图上,满是长长的下影线,和跌停板,走得像垂死病人的心电图,毫无美感可言;股吧里更是冷清得可怜,最新的帖子还是半个月前的“谁还在?”,底下只有零星几个“死扛”的回复。
可在钟卫东眼里,这些看似丑陋的图形,却藏着“否极泰来”的巨大能量。就像寒冬里埋在土里的种子,看似毫无生机,实则在积蓄破土而出的力量。
“冰点之下,才是真正酝酿,新周期龙头的地方!”他猛地攥紧拳头,眼中闪烁着猎手,发现猎物踪迹时的锐利光芒,连呼吸都不自觉地放轻了。
他没有立刻下单买入,而是将这十几只股票拖进“重点观察池”,然后点开,每一只的F10资料,开始更深入地研究:看它们的主营业务,有没有沾近期的热点题材,看它们的股东结构里,有没有机构悄悄建仓,看它们历史上,有没有“妖股”基因,能不能连板、反弹时的爆发力强不强。
他在布局。像一个最有耐心的猎人,不急于扣动扳机,而是在猎物最虚弱、最不被注意的时候,悄悄绕到它的身后,布下一张无形的网,只等着最合适的时机。
市场的喧嚣与他无关。别人的恐慌,在他眼里就是最好的“食粮”;他人的绝望,在他看来就是“机会”的信号。
“爽!”钟卫东忍不住低喝一声,不是因为赚了钱,而是因为这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清醒,这种“于无声处听惊雷”的预判,这种“静待风云起”的极致掌控感,就像将军站在地图前,早已看穿了战场的走向,只等着麾下士兵,冲锋的那一刻。
他知道,当市场的情绪,弹簧开始反弹,当资金重新回流,当新的热点周期开启时,这些被他精心筛选出的“超跌潜龙”,将是最先苏醒的一批,也是最有希望一飞冲天、成为新周期龙头的存在!
冰点,对弱者来说是坟墓,是看不到希望的绝境;
但对真正的猎手而言,却是天堂的入口,是酝酿机会的温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