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阳分厂投产后,家族企业的规模一天比一天大,产品种类也从传统的粉条、罐头,扩展到了速冻蔬菜、红薯脆片、果蔬小馒头等多个品类。可随着业务的拓展,新的问题也渐渐浮出水面 —— 厂里的技术和管理,开始跟不上企业发展的步伐了。
有一次,速冻蔬菜生产线突然出现了故障,机器停了下来,车间里堆积的菠菜、西兰花眼看就要变质。厂里的老技术员围着机器忙了半天,却始终找不到问题所在。父亲急得满头大汗,只能临时联系省城的设备厂家,让技术员连夜赶过来维修。等故障排除时,已经过去了整整八个小时,不少新鲜的蔬菜还是没能保住,造成了不小的损失。还有一次,因为仓库管理混乱,一批刚生产出来的红薯脆片和过期的原料堆放在了一起,差点被误装出厂,幸好质检员在最后关头发现,才避免了一场质量危机。
“这样下去可不行,” 父亲在家族会议上眉头紧锁,“现在企业规模大了,光靠咱们自己人摸索,迟早会出大问题。想要提升竞争力,必须得引进专业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父亲的话,让全家人都陷入了沉思。祖父叹了口气说:“你说得对,以前小作坊的时候,咱们凭着经验还能应付,现在厂子大了,没专业人才确实不行。可咱们青石镇这地方偏,又不是大城市,能有人愿意来吗?”
祖父的担忧,也是大家的顾虑。为了打消这份顾虑,父亲决定先从 “走出去” 开始。他先后去了省城、上海、广州等多个城市,参加各类人才招聘会。在招聘会上,父亲带着精心准备的企业资料,向每一位咨询的求职者详细介绍林家企业的发展历程、产品优势和未来规划。可大多数求职者一听说企业的总部在青石镇,分厂在平阳县,都摇了摇头。有位学食品工程的大学生直言不讳地说:“林总,您的企业前景确实不错,可我更想在大城市发展,那里机会更多,生活也更方便。”
一次次被拒绝,并没有让父亲放弃。他知道,想要吸引人才,不能只靠口头介绍,还得拿出实实在在的诚意。回到企业后,父亲立刻着手改善员工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在平阳分厂,他新建了员工宿舍,每间宿舍都配备了空调、热水器和独立卫生间;还开办了员工食堂,聘请专业的厨师,每天提供营养丰富的三餐;为了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父亲还联系了当地的学校,为员工子女入学开通了绿色通道。不仅如此,父亲还制定了极具竞争力的薪酬体系,除了基本工资,还设置了绩效奖金、年终分红和股权激励,让人才能够共享企业发展的成果。
除了 “走出去” 招聘,父亲还想到了 “请进来” 的办法。他通过省农科院的专家,联系到了一位名叫张涛的食品研发工程师。张涛在农产品深加工领域有着十多年的经验,曾经研发出多款畅销的食品产品。父亲亲自开车去省城拜访张涛,一见面就坦诚地说:“张工,我们林家企业虽然规模不算大,但我们有优质的原材料,有踏实做事的团队,更有把企业做好的决心。现在我们急需像您这样的专业人才,希望您能来帮帮我们。”
张涛被父亲的诚意打动,决定先去平阳分厂考察。当他看到厂里先进的生产设备、规范的生产流程,以及员工们饱满的工作热情时,心里有了初步的认可。可真正让他下定决心留下来的,是父亲对研发的重视。父亲特意为张涛组建了独立的研发实验室,配备了最先进的检测设备,还承诺每年拿出销售额的 5% 作为研发资金,让他能够自由地开展研发工作。“林总,我在大城市的企业待过,很多老板嘴上说重视研发,可真正愿意花钱、给时间的不多。您的这份诚意,我感受到了。” 张涛握着父亲的手说,“我愿意来您的企业,和您一起把农产品深加工这件事做好。”
张涛的加入,给企业的研发团队注入了新的活力。他不仅优化了现有产品的生产工艺,还带领团队研发出了新的产品 ——“果蔬脆片礼盒”。这款礼盒将红薯、胡萝卜、紫薯等多种果蔬加工成脆片,搭配精美的包装,一上市就受到了消费者的喜爱,尤其是在节日期间,成为了热门的礼品。更重要的是,张涛还为厂里培养了一批年轻的研发人员,他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经验和技术传授给他们,让企业的研发能力得到了长远的提升。
解决了技术人才的问题,管理人才的引进也提上了日程。随着企业的发展,部门越来越多,员工人数也从原来的几十人增加到了两百多人,传统的家族式管理模式,已经难以适应企业的发展需求。父亲意识到,必须引进专业的管理人才,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
通过朋友的介绍,父亲认识了在大型食品企业担任过生产经理的李敏。李敏有着丰富的生产管理经验,擅长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父亲多次邀请李敏来企业考察,还把企业目前面临的管理问题一一向她说明。李敏发现,厂里虽然有生产流程,但执行起来不够严格,员工的职责划分也不够清晰,导致生产效率参差不齐。“林总,您的企业基础很好,只是缺乏规范的管理体系。只要建立起科学的管理制度,生产效率至少能提高 20%。” 李敏说。
为了让李敏能够顺利开展工作,父亲给予了她充分的授权,让她负责企业的生产管理工作。李敏上任后,首先对生产流程进行了梳理,重新制定了生产计划,明确了每个岗位的职责和工作标准。她还引入了绩效考核制度,将员工的工资与生产效率、产品质量挂钩,极大地调动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以前,车间里偶尔会出现原材料浪费的情况,自从李敏推行了成本控制制度后,员工们都养成了节约的习惯,原材料的利用率提高了 15%。
在李敏的建议下,父亲还引进了 ERp 管理系统,将生产、销售、库存、财务等各个环节的数据整合起来,实现了企业管理的数字化。通过这个系统,父亲坐在办公室里,就能实时了解各个分厂的生产情况、产品的销售数据和库存情况,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靠打电话、跑现场才能掌握信息。“有了这个系统,我们的管理就像有了‘千里眼’,不仅效率提高了,决策也更有依据了。” 父亲欣慰地说。
不过,人才引进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小插曲。厂里有些老员工,是跟着父亲一起打拼过来的,他们对引进的外来人才有些抵触,觉得这些 “外人” 不懂企业的情况,还夺走了原本属于他们的机会。有一次,李敏按照制度对一位老员工的违规操作进行了处罚,这位老员工不服气,找到了父亲告状,还说李敏 “胳膊肘往外拐”。
父亲没有偏袒老员工,而是耐心地给他讲道理:“老张,我知道你跟着我干了很多年,对企业有感情。可现在企业大了,必须要有制度,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不能因为你是老员工就例外。李经理是专业的管理人才,她的出发点是为了企业好,也是为了让大家能有更好的发展。你要多理解她,多向她学习。” 父亲还特意组织了一次员工大会,在会上他说:“引进人才不是为了取代谁,而是为了让企业发展得更好,让大家能有更好的平台。希望大家能放下偏见,和新引进的人才一起,把咱们林家企业做得更大更强。”
父亲的话,让老员工们深受触动。渐渐地,大家开始接受新引进的人才,主动配合他们的工作。老员工们熟悉企业的情况,新人才掌握专业的技术和管理方法,两者相互配合,形成了强大的合力。张涛在研发新产品时,会向老员工请教传统工艺的细节;李敏在制定管理制度时,也会听取老员工的意见,让制度更加贴合企业的实际情况。
随着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不断加入,林家企业的竞争力得到了显着提升。产品的品质更加稳定,新产品的研发速度也大大加快,企业的市场份额不断扩大,还赢得了更多大客户的信任。有一家大型连锁超市的采购经理,在考察完林家企业后说:“你们企业的技术实力和管理水平,一点也不比大城市的企业差。我们愿意和你们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把你们的产品推向更多的门店。”
如今,站在平阳分厂的办公楼里,看着车间里有序运转的生产线,看着员工们忙碌而有序的身影,父亲的脸上总是洋溢着欣慰的笑容。他常说:“人才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以前,我们靠的是吃苦耐劳的精神;现在,我们不仅要吃苦,还要靠专业的人才、科学的管理。只有这样,咱们林家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走得更远、更稳。”
夕阳西下,余晖洒在厂区的操场上,一群年轻的员工正在进行篮球比赛,张涛和李敏也在其中,他们和员工们打成一片,欢声笑语回荡在整个厂区。我知道,有了这些专业人才的加入,有了全家人的齐心协力,咱们林家企业的未来,一定会像这夕阳下的厂区一样,充满生机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