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萨米尔实验室爆炸引发的混乱与恐慌,如同投入静水中的巨石,其涟漪尚未平复,另一个更基础、更致命的瓶颈,已悄然扼住了广寒宫的咽喉——通讯。
陨石雨的袭击,不仅摧毁了穹顶和太阳能板,更将部署在月面的大量通讯天线和信号中转器砸得千疮百孔。地月之间的数据传输带宽,被急剧压缩到了一个令人窒息的程度。原本流畅的高清视频、庞大的科学数据交换、甚至实时指令传输,都变成了时断时续、延迟惊人的碎片化信息流。有时,一个简单的指令确认,都需要等待数分钟,如同在用滴管为饥渴的巨人供水。
对于正在进行的、分秒必争的穹顶自救行动而言,这种通讯梗阻是灾难性的。外部作业的叶薇小队需要实时接收基地内部的结构应力数据和环境监测报告,而他们的现场状况也需要即刻反馈给指挥中心。延迟,意味着误判,意味着风险呈指数级上升。
对于深处危机中的基地整体,与地球失去流畅联系,更像被斩断了一根至关重要的神经。无法及时获取地球方面的专家远程诊断(尤其是对萨米尔实验室爆炸污染物的分析支持)、无法高效下载修复设备所需的核心技术图纸、甚至无法进行稳定的人员状态报备…这种孤岛般的窒息感,比氧气泄漏更令人恐慌。
总控中心内,通讯频道里充斥着刺耳的静电噪音和破碎的语音片段,大屏幕上代表地月链路质量的图标持续闪烁着令人不安的红色。陈锋盯着那如同垂死病人心电图般的信号波动,眉头锁死。雷天宇在一旁,脸色更是阴沉得能滴出水——通讯不畅,他的安保网络也出现了致命的盲区。
“我们像是在通过一根生锈的铁丝喊话。”一位通讯工程师绝望地抱怨道,“现有的射频和激光通讯手段,在目前的外部设备损伤情况下,基本瘫痪了。我们必须启用备用方案,否则…”
否则自救行动将寸步难行,甚至可能因信息误判而引发二次灾难。
备用方案只有一个——启用处于测试阶段的“玉绳”量子通讯中继网络。
这套系统是“天梯一号”项目的伴生科技,其核心是在地球同步轨道和月球轨道上部署一系列小型化的量子纠缠源发生器和中继卫星,利用量子纠缠态的超距感应特性,构建一条几乎无法被干扰、延迟极低、保密性极高的地月信息通道。它被设计为最终取代传统通讯的“未来神经束”。
然而,“玉绳”网络仍处于后期测试阶段,其稳定性、尤其是长期运行下的量子比特退相干问题,尚未完全解决。启用它,意味着要承担技术不成熟带来的未知风险。
“没有选择了。”陈锋的声音斩断了犹豫,“立刻激活‘玉绳’网络一号至五号中继卫星。优先级:保障穹顶修复作业的实时数据链和指令传输,其次恢复与地球的关键技术数据交换。”
命令下达。深空中,几颗原本处于静默状态的、造型奇特的卫星悄然调整了姿态,其内部精密的低温设备开始启动,试图维持那脆弱而神奇的量子纠缠态。
很快,一条新的、极其狭窄却异常清晰的通讯信道被建立起来。叶薇小队的面罩显示器上,原本卡顿延迟的外部结构应力数据和LSS压力读数,瞬间变得流畅而实时!基地与地球之间,也恢复了一条足以传输关键图纸和专家分析数据的“细管”。
希望似乎重新点亮。
但好景不长。仅仅几个小时后,“玉绳”网络监控台就发出了警报。
“报告!三号中继卫星量子纠缠源保真度急剧下降!退相干速率超出预期模型20%!信道误码率正在上升!” “五号中继卫星也出现类似情况,纠缠对数正在快速衰减!”
量子态是极其娇贵的东西,极易受到深空环境背景辐射、尤其是各种高能粒子和微妙引力扰动的影响而崩溃(退相干)。虽然中继卫星有防护,但显然,现实的深空环境比实验室模拟的更加严酷。
工程师们试图通过远程指令,微调卫星的屏蔽场强度和纠错编码参数,但效果甚微。那条刚刚接通的“神经束”,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得脆弱、模糊。
就在通讯团队焦头烂额之际,一个意想不到的通讯请求接入了网络——来自林海。
他的声音听起来异常疲惫,却带着一种高度专注后的兴奋:“陈总!艾莉丝和我…我们监测到了‘玉绳’网络的退相干信号…它的衰减模式…非常奇怪!”
林海快速调出数据分析图:“你看!它的退相干并非完全随机!其衰减曲线中,嵌藏着一种极其微弱、但确实存在的周期性调制!而且这个调制频率…经过我们多次滤波和比对…它又指向了1.618hz! 虽然强度比‘默斯’事件和深空信号弱了几个数量级,但特征完全一致!”
这个消息如同惊雷,再次炸响在总控中心!
那个阴魂不散的黄金分割频率,竟然不仅出现在基地内部危机和深空信号中,甚至开始影响人类最前沿的、基于量子理论的通讯科技?!
“这意味着什么?”陈锋的声音紧绷。
“我们还不确定!”林海语速飞快,“可能是这个频率的某种宇宙背景波动,恰好能干扰量子纠缠态?也可能是…那个‘存在’…它不仅仅能影响我们的宏观设备和生物脑波,它甚至能…感知并扰动最微观的量子世界?如果真是后者…”
后者意味着,那个“存在”的科技层次和感知维度,完全超出了人类的理解范畴。它可能无处不在,无孔不入。
“有没有可能利用这个发现?”陈锋打断他,问题直接而功利,“稳定我们的通讯?”
林海沉默了几秒,似乎在和旁边的艾莉丝快速交流,然后回答,声音带着一丝不确定和疯狂:“有一个…理论上的想法!非常冒险!既然退相干被这个频率调制,那我们能不能…反其道而行之?不是试图抵抗它,而是主动在我们的量子编码中,加入一个极其微弱的、经过精确计算的反相1.618hz补偿信号?就像噪声消除耳机一样?尝试主动抵消它的影响?”
这个想法太过大胆,近乎异想天开!主动向娇贵的量子系统注入一个已知的干扰频率?这简直是玩火!
但看着屏幕上那条即将再次中断的、关乎生存的通讯链路,陈锋没有时间犹豫。
“需要什么权限和数据?” “需要‘玉绳’系统的最高底层编码权限,以及…艾莉丝需要再次进行极短时间的、受严格监控的神经接口连接,利用她对那个频率的超常敏感度,帮助我们精确校准反相信号的强度和相位…”林海的声音低了下去,他知道这个要求意味着什么。
又要将艾莉丝置于风险之中?雷天宇立刻投来反对的目光。
但艾莉丝的声音却清晰地插入了频道,平静得可怕:“我可以。短时间,严格监控,没问题。这是目前唯一的希望。”
陈锋闭上眼睛,一秒后睁开:“批准。授予‘破壁’小组临时最高权限。医疗和安保小组全程最高戒备。艾莉丝,一旦感觉任何不适,立刻退出!”
一场疯狂的实验再次展开。在林海的远程指导下,艾莉丝再次接入了经过极度简化和限制的神经接口。她的意识如同最精密的探针,小心翼翼地“触摸”着“玉绳”网络传来的、那蕴含着异常退相干模式的量子噪声流,寻找着那隐藏在深处的、冰冷的1.618hz脉搏。
“强度微弱…相位偏移约0.3弧度…波动存在次级谐波…”她断断续续地报告着感知,声音带着轻微的颤抖,但清晰准确。
林海团队根据她的反馈,飞快地调整着反相补偿信号的参数,并将其注入到“玉绳”系统的底层编码中。
几分钟后… 奇迹发生了。
监控屏幕上,三号中继卫星那原本急剧下跌的量子纠缠保真度曲线,猛地一颤,其下降趋势竟然…明显减缓了!甚至出现了短暂的平台期!信道误码率也开始回落!
“有效果!反相补偿起效了!”通讯工程师难以置信地惊呼起来!
虽然无法完全消除退相干,但这条脆弱的“神经束”,竟然真的被稳定住了!它以一种极不稳定的、需要持续动态调整的、走钢丝般的方式,维持着最低限度的畅通!
地月之间,这条由量子纠缠和人类疯狂 ingenuity 共同编织的纤细通道,在无处不在的、来自深空的诡异干扰中,顽强地存活了下来。
它不再完美,甚至充满了未知的风险。 但它重新连接起了地球与月球。 让挣扎求生的广寒宫,知道自已并非完全孤悬于死寂的深空。
陈锋看着屏幕上终于稳定在黄色警戒线之上的通讯质量图标,长长地、缓慢地吐出了一口憋闷已久的浊气。
他们又一次,用一种近乎自毁的方式,撬动了一丝生机。 而这背后揭示的、关于那个“存在”所能触及的深远维度,却让这份生机,显得更加珍贵,也更加…令人不安。
量子通讯的神经束勉强接通。 但人类与未知之间的距离,似乎并未缩短,反而因其展现出的冰山一角,而显得更加遥不可及,深不可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