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北辰的决断如同给濒死的黑水城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帅府最核心的指令悄无声息地传达下去,整个城市如同一台精密的机器,在表面的沉寂之下,开始了高速而隐秘的运转。所有行动都在极度保密中进行,知情者仅限于陆北辰、沈清弦、韩青以及少数被挑选出来的绝对心腹。
“雷火计划”的核心,由韩青亲自负责。他从自己的暗卫和军中挑选出的死士中,再次甄选出五十名身手最好、口风最严、且对爆破略有了解的精英,组成了一支代号“掘子营”的秘密队伍。行动时间定在敌军白日袭扰过后、最为疲惫松懈的后半夜。
第一步:选址与勘测。 这是最关键的一环。地点必须选在敌军骑兵最可能发动主要冲锋的地段,既要保证杀伤效果,又要便于己方观察和引爆,还要利于后续疑兵行动的展开。韩青带着几个斥候高手,趁着夜色,利用绳索悄然坠下城墙,匍匐前进,仔细勘察了城北那片相对平坦、利于骑兵冲刺的开阔地。他们最终选定了一段长约一里、前有缓坡可作为冲锋起点、后接相对狭窄通道的区域。在此处布设陷阱,能最大化杀伤和阻滞效果。韩青甚至冒险靠近到能隐约听到敌军巡夜哨声的距离,确认了敌军前锋大营的位置和可能的进攻路线。
第二步:物资调配与伪装。 这项工作由沈清弦在城内统筹。她以“加固城防需要大量石块泥土”为名,下令征调全城的麻袋、草席、以及挖掘工具。同时,以“制作守城火具”为由,由陆北辰亲笔手令,从军械库最深处调拨出库存的大部分火药。这些火药被小心地分装进防潮的油布包中。铁匠铺连夜赶工,打造了大量的铁蒺藜和碎铁片。所需的牛、驴等牲畜,则以“集中喂养,节省草料”为名,从各家各户悄悄征集过来,集中在几处大院里。所有的调动都分散进行,避免引起注意。
第三步:秘密施工。 这是最危险、最考验耐心和技巧的环节。连续三个夜晚,每当子时过后,城墙的阴影处便会垂下数十条绳索,“掘子营”的死士们如同暗夜中的狸猫,悄无声息地滑下城墙,潜入预定区域。他们两人一组,一人负责警戒,一人奋力挖掘。为了避免被敌军察觉,他们不能使用铁锹等容易发出声响的工具,主要依靠特制的短柄铲和双手,在冻得坚硬的土地上艰难地刨出一个个深浅不一的陷坑。挖出的新土不能随意堆放,必须用麻袋装好,由城上接应的人拉上去,或小心地撒到远处的草丛中。整个过程,除了压抑的喘息和泥土摩擦声,几乎听不到任何动静,每个人都紧张得汗湿衣背,既要提防敌军巡逻队,又要担心脚下的动作过大。
陷坑挖好后,便是埋设火药和铁蒺藜。死士们将油布包裹的火药小心翼翼地放入坑底,上面覆盖一层铁蒺藜和碎铁片,然后用薄木板轻轻盖住,再覆上一层浅浅的浮土。最后,也是最精妙的一步——伪装。他们将从城内带下来的、与周围环境色泽相近的干草、枯枝、甚至是一些特意保留的、带着残雪的土地皮,仔细地铺在陷坑上方,力求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即便在白天,不凑近仔细观察也难以发现破绽。引爆用的引线,浸过油脂的麻绳,被埋入浅土中,一直延伸到城墙根下的一处隐蔽观察点。
与此同时,城内的疑兵准备也在沈清弦的指挥下紧锣密鼓地进行。她让林嬷嬷带着侍女们,将全城能搜集到的战鼓、铜锣、号角等响器全部集中到北面城墙后的藏兵洞中,并安排了数百名嗓门洪亮的士兵,演练如何在特定信号下齐声呐喊。征集来的数百头牛和驴,被悄悄关在靠近北城的几个大院子里,角上绑好了磨利的短刀,尾巴上浸透了火油,由专人看管,确保关键时刻能迅速点燃驱赶。
整个黑水城,仿佛一个巨大的舞台,正在为一场惊天动地的“表演”做着最后的准备。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大战前特有的、混合了紧张、期待与恐惧的诡异气氛。普通士兵和百姓并不知道具体计划,但能感觉到高层似乎在酝酿着什么大动作,那种山雨欲来的压迫感,反而让之前的绝望情绪被一种莫名的亢奋所取代。
沈清弦在这三天里,几乎未曾合眼。她要协调各方,检查物资,安抚可能知情者的情绪,还要时刻关注孩子们的状况。他们的预警是此计的源头,她担心会有反噬。她奔波于城防、库房和镇北阁之间,清丽的容颜上写满了疲惫,但那双眸子却亮得惊人,闪烁着智慧与决断的光芒。她不再是那个需要被保护的内眷,而是真正成为了能够参与甚至主导一场重要军事行动的核心人物。
陆北辰将一切看在眼里,心中充满了难以言喻的复杂情感。有对妻子安危的担忧,有对她才华的惊艳,更有一种在绝境中寻得知己与臂助的庆幸。他默默加大了城防的巡查力度,尤其是对可能泄密渠道的监控,为“雷火计划”的成功实施保驾护航。
第三日晚,一切准备就绪。韩青回报,城外陷坑群已全部布设完毕,伪装完美,引线连通。城内疑兵也已就位。只待敌军来攻,便可引爆这惊天动地的“雷火”!
陆北辰站在北门城楼上,望着远处敌军大营连绵的灯火,目光冰冷如铁。沈清弦静静站在他身侧,夜风吹拂着她的发丝,猎猎作响。
“成败,在此一举了。”陆北辰低声道。
“我相信韩青,也相信我们的将士。”沈清弦的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
夜幕深沉,星月无光。黑水城如同一头蛰伏的巨兽,在黑暗中屏息凝神,等待着给予猎物致命一击的最佳时机。黎明,即将到来,而黎明之后,将是血与火的审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