稽核小组进驻漕运总督衙门的消息,如同在看似平静的漕河水面投下了一块巨石。以都察院右都御史周廷玉为首,户部、工部官员及摄政王特派的兵部郎中孙铭组成的队伍,开始了对近年漕运账目的全面核查。
高弼表面积极配合,心中却已绷紧了一根弦。他深知账目绝非天衣无缝,往年打点的各方势力盘根错节,牵一发而动全身。如今摄政王的人掺和进来,更是增添了无穷变数。
衙门内,算盘声噼啪作响,卷宗堆积如山。周廷玉为人方正,查账一丝不苟。孙铭则沉默寡言,却总能在他负责的军需转运相关账目中发现一些细微的、不合常理的损耗或延迟记录。他并不声张,只是将这些疑点默默记录在案,通过特殊渠道送回王府。
与此同时,醉香楼内,萧墨珩(陆雪瑶身)面前的线索也愈发清晰。
赵元庆在“知己”陈明的“无意”引导和“慷慨”资助下,愈发肆无忌惮,言语间透露的信息也越来越多。一次醉酒后,他抱怨父亲赵严近来脾气暴躁,似乎因为一批“特殊”的漕船押运事务与总督高弼产生了分歧,具体为何却语焉不详。
“特殊漕船?”萧墨珩(陆雪瑶身)指尖敲击桌面,陷入沉思。漕运除了粮食,还承运官盐、绸缎、木材乃至部分军械。能让副总督与总督产生分歧的,绝非寻常货物。
他立刻让严嬷嬷动用所有渠道,调查近期是否有非比寻常的物资通过漕运北上或南下。同时,他修书一封,将这一线索及赵严与高弼可能存在矛盾的推测,紧急送往王府。
陆雪瑶(萧墨珩身)在王府收到密信,立刻意识到其中的关键。她召来凌云,动用了萧墨珩安插在漕帮乃至沿途关卡的部分暗线,秘密调查那批“特殊漕船”。
数日后,两条线索汇聚。
醉香楼通过往来商贾隐约打听到,约两月前,曾有一批标注为“贡缎”的货物自江南启程,押运规格极高,但抵达京城的时间却比正常晚了近半月,且入库记录模糊。
王府暗线则从一名漕帮小头目口中探知,那批货船吃水极深,根本不像装载轻飘飘的绸缎,且在途经某个关卡时,曾有官兵上船“例行检查”,却与押运的官兵发生了短暂对峙,最终不了了之。
“贡缎……吃水深……对峙……”陆雪瑶(萧墨珩身)看着汇总的信息,眼中寒光一闪。她几乎可以肯定,那批货绝非贡缎,很可能是……私盐,或者更严重的,是铁器、兵甲之类的违禁品!
而高弼与赵严的矛盾,极可能就源于此。是高弼默许甚至参与了此事,而赵严有所察觉却无力阻止?还是赵严也想分一杯羹而不得?
无论真相如何,这都是一把足以撕裂漕运总督衙门的利刃。
“告诉孙铭,”陆雪瑶(萧墨珩身)对凌云吩咐道,“查账方向,可以适当偏向军械辎重转运损耗,以及……所有标注为‘御用’、‘贡品’物资的往来记录,尤其是时间延误和损耗异常的。”
“是!”
一场无声的较量,在稽核小组的算盘声和暗地里的情报收集中,激烈地进行着。高弼感受到了越来越大的压力,试图通过往日关系网向周廷玉乃至朝廷施压,却发现某些关节似乎不像以往那般畅通——摄政王府的影响力,正在悄然发挥作用。
而萧墨珩(陆雪瑶身)则在醉香楼的幕后,如同一个耐心的渔夫,继续通过赵元庆这条线,等待着将赵严,乃至他背后可能牵扯到的更大人物,一步步拖入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