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景珩持钦差节符,率精干属员及一队精锐护卫,乘官船沿运河南下,日夜兼程,直扑江南。船行迅速,沿途州府官员迎送,萧景珩皆以“公务紧急”为由,一概从简,不入城,不见客,只命当地官员将民变详情、涉事人员名录等文书送至船上阅览。
他深知,此番江南之行,绝非寻常巡查。对手精心策划民变,必有后手,他必须争分夺秒,在对方布下的天罗地网合拢之前,抓住破绽,一击致命!
官船之上,灯火通明。萧景珩彻夜不眠,仔细研读各地送来的卷宗。沈清辞提前通过威远镖局渠道送来的密报,也摆在他的案头。密报中详细列出了柳文渊近期频繁接触的人员、几家异常囤货商号的资金流向,甚至标注了几个疑似被收买、在民变中带头闹事的“刺头”姓名住址。
“果然是他们!”萧景珩看着密报,眼中寒芒闪烁。柳文渊、赵百万……这些名字,与卷宗中提及的“乡绅代表”、“商贾请愿首领”高度重合!所谓的“民变”,根本就是一场自导自演的闹剧!
“传令!”萧景珩沉声道,“船队加速,直抵苏州!抵达后,立刻封锁四门,没有我的手令,任何人不得随意出入!另,派人持我手令,密调苏州卫所官兵,听候调遣!”
“是!”属下凛然领命。
京城,永宁侯府。
萧景珩离京后,沈清辞肩上的担子陡然加重。她不仅要打理偌大的侯府,安抚忧心忡忡的永宁侯夫妇,更要时刻关注朝中动向,为远在江南的萧景珩传递消息、分析局势。
都察院那边,以王御史为首的几个言官,并未因萧景珩离京而消停,反而连续上本,弹劾萧景珩“推行苛政”、“激生民变”、“有负圣恩”,要求朝廷“暂停市舶司新章”,甚至有人含沙射影地提及萧景珩“年少权重”、“恐非国家之福”。
这些奏章,虽被皇帝留中不发,但流言却在京中悄然扩散,显然是想给萧景珩施加压力,影响皇帝判断。
沈清辞冷静应对。她让父亲永宁侯以“教子无方”、“惶恐待罪”为由,上表自劾,姿态放得极低,以柔克刚。同时,她通过安国公夫人等交好命妇,在宫中散播消息,强调市舶司新章利国利民,江南民变必有隐情,相信钦差必能查明真相,还世子清白。
更重要的是,她加紧了与威远镖局及莫先生留下的暗线联系,将京中各方动向、尤其是与柳文渊有牵连的官员异动,及时密报给萧景珩,为他提供决策依据。
“小姐,江南密报!”深夜,春桃匆匆送入一枚蜡丸。
沈清辞捏碎蜡丸,展开密信,是萧景珩的亲笔,只有寥寥数字:“已抵苏州,局势可控,勿念。京中诸事,劳卿费心。”
字迹潦草,显然是在极度繁忙中所书。但沈清辞却能从中感受到他那份沉稳与决断。她微微松了口气,提笔回信,将京中情况简要说明,并提醒他注意安全,小心暗算。
苏州城,钦差行辕。
萧景珩的到来,如同一块巨石投入看似平静的湖面。他拒绝了一切宴请,直接入驻被“乱民”围堵过的苏州府衙,升堂理事。
第一道命令,便是张榜安民。告示中,萧景珩严正申明:市舶司新章乃陛下钦定,旨在惠民利商,绝无苛政。此次事件,朝廷定会查明真相,严惩煽动闹事、破坏海疆安定之首恶,绝不姑息!同时,承诺对于真正因海贸变动而暂时困难的织工、船户,将由官府妥善安置救济。
告示一出,原本惶惶的人心稍定。
紧接着,萧景珩雷厉风行,连续出手:
第一,以“协助调查”为名,“请”来了柳文渊、赵百万等几位“乡绅商贾代表”至行辕问话。名为问话,实为软禁,切断他们与外界的联系。
第二,派出精锐护卫,手持画像,于深夜时分,精准抓捕了密报中提及的数十名民变“头目”。这些人多是市井无赖或被收买的泼皮,一经审讯,很快便招认是受赵百万等人指使,每人得了多少银钱,如何煽动民众,一五一十,供认不讳。
第三,下令彻查赵百万等商号的账目库房。果然查出其大量囤积生丝、瓷器,却未按章报关,涉嫌走私。更在其暗账中,发现了向柳文渊等官员行贿、以及重金收买市舶司蠹吏的记录!
铁证如山!
萧景珩毫不手软,当即下令将赵百万等奸商锁拿入狱,查封其家产。对于柳文渊,虽因其致仕官员身份且未直接拿到其指使民变的铁证,暂时无法治罪,但萧景珩仍以“勾结奸商、扰乱地方”为由,将其劣行奏报朝廷,请旨严惩。
短短数日,一场看似汹涌的“民变”,被萧景珩以雷霆手段迅速平定!幕后黑手纷纷落网,真相大白于天下!
消息传回京城,朝野震惊!那些此前弹劾萧景珩的言官,顿时哑口无言。皇帝览奏,龙颜大悦,下旨褒奖萧景珩“办事干练,忠勇可嘉”,并准其所奏,严惩一干涉案人犯,柳文渊削去功名,永不叙用。
永宁侯府内,沈清辞接到捷报,悬了多日的心终于落下,眼中泛起欣慰的泪光。她知道,他赢了。不仅平息了民变,更彻底粉碎了对手的阴谋,扞卫了新章,也扞卫了自己的尊严与地位。
然而,喜悦之余,一丝隐忧浮上心头。萧景珩此番江南之行,手段凌厉,杀伐果断,虽平息了事端,却也必然结下更多仇怨。未来的路,恐怕会更加艰难。
但无论如何,此番江南雷霆,萧景珩已向世人证明,他有能力、有决心、也有手段,去推行他的理想,去守护他所珍视的一切。而沈清辞也在这场风波中,证明了自己是他不可或缺的臂膀与知己。
江南的风雨暂歇,京华的暗流未止。但携手经历过这一次考验的两人,彼此间的信任与羁绊,已深至骨髓。他们知道,只要同心协力,便无惧前路风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