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桂香抱着小强从院门口走过,声音轻快了些。李秀芬坐在自家门前的小板凳上,手里捏着半截粉笔头,在地上画裤子的裁片。她抬头笑了笑,没说话。
太阳照在肚子上,暖烘烘的。这几天夜里睡得踏实了,饭也吃得下,早上醒来甚至闻到了隔壁谁家煎葱花饼的味道,馋得她坐起来咽了两口口水。
林建华下班回来时,手里多了张纸片。他把肉票递给她,又掏出两张工业券:“厂里发的,多出半斤。”
“这能换点油。”李秀芬收好票证,顺手给他倒了杯热水。
林建华坐下,擦了擦脸上的汗:“听老陈说,西街菜市最近有人摆摊卖菜,不收副食本。”
她愣了一下:“真的?不是供销社的货?”
“说是郊区农民自己种的,没人管,也没人拦。”他喝了口水,“你要不信,周末我陪你去看看。”
她低头看着手里的杯子,水面上映着她的脸,有点浮肿,但气色比前阵子好了不少。她点点头:“我想吃口青菜。”
周六一早,天刚亮透,两人就出了门。林建华穿了件洗得发白的工装外套,背了个旧网兜。李秀芬裹了条浅灰围巾,一只手扶着腰。
路上人不多,偶尔有自行车叮铃铃地穿过。走到西街口,远远就看见路边支起了几个竹架子,上面搭着湿布,底下摆着几筐绿叶菜。
“真是新鲜的。”林建华放慢脚步。
一个中年女人蹲在筐边,见他们走近,掀开湿布一角:“菠菜、韭菜,自家地里摘的,两毛一斤。”
李秀芬蹲下来,伸手摸了摸叶子。叶片厚实,带着露水的凉意,根部还沾着泥。她凑近闻了闻,一股清涩的草味钻进鼻子。
“这真是刚摘的?”她问。
“今儿凌晨割的。”女人直起腰,“你不信可以问旁边卖豆腐的老刘,我们一块来的。”
林建华看了看四周,确实还有两个摊子,一个卖嫩豆腐,一个卖土豆。几个人站在不远处张望,没上前。
“买点吧。”他说,“你这段时间该补补。”
李秀芬咬了咬嘴唇,从口袋里掏出两张一角的纸币:“来一斤菠菜,再称半斤豆腐。”
女人麻利地过秤,装进塑料袋递过来。交易完了,她还顺手塞了一小把香菜进去:“给孩子熬汤用,提味。”
林建华接过袋子,拎在手里掂了掂:“真沉,水分足。”
他们沿着街边慢慢往回走。阳光洒在脸上,风里有股久违的泥土气息。李秀芬低头看着网兜里的菜,绿的绿,白的白,颜色鲜亮。
“中午炸个葱油饼?”她轻声说。
“行啊。”林建华笑了,“你拌个菠菜豆腐,我烧锅小米粥。”
“我想做菠菜猪肝汤。”她顿了顿,“听说补血。”
“猪肝得凭票。”他说,“等下次发票再买。”
“那就先炒个蒜蓉菠菜,豆腐加点香油和酱汁。”她想了想,“家里还有点虾皮吗?撒一点更鲜。”
“灶台第二格有个小布包,你看看还有没有。”
她点点头,脚步轻了些。走到巷口,她忽然停下:“你说以后会不会天天都能买到这样的菜?”
林建华看了她一眼:“要是政策松了,说不定真能成。”
“那我就不用光靠腌菜过日子了。”她笑了一下,“小家伙也能喝上带菜叶的汤。”
他把手插进裤兜,声音低了些:“你想吃什么,我尽量给你弄。”
两人继续往前走。网兜里的豆腐晃了晃,一滴水落在地上,洇开一小片深色痕迹。
回到院门口,赵大妈正端着盆出来倒水。她看见李秀芬手里的菜,眼睛一亮:“哎哟,这是从哪儿买的?”
“西街。”李秀芬把袋子亮给她看,“不凭本,两毛一斤。”
赵大妈凑近瞧了瞧:“真新鲜!比我上礼拜在副食店排半天队买的强多了。”
“你也去试试?”林建华说,“就在西口,三四个人摆摊,没人赶。”
“我怕是骗子。”赵大妈嘀咕,“哪有不要票的菜?”
“人家郊区自产的,不走供销社。”李秀芬解释,“我和建华亲眼看着称的。”
赵大妈将信将疑地点头:“明儿我也去瞅瞅。”
孙桂香听见动静,抱着小强从屋里出来。孩子已经能站稳了,扒着门框往外看。他一眼盯上网兜里的绿菜叶,伸出小手:“要吃!”
“等姐姐回家给你做。”李秀芬摸了摸他的头,“你现在只能喝米汤。”
孙桂香笑着说:“他认得你是给他熬药的人。”
李秀芬摇摇头:“药是郑伯给的方子,我就是烧了锅水。”
“可他是冲你递糖糕的。”孙桂香低声说,“老爷子这辈子没收过小孩的东西。”
李秀芬没接话,只低头整理菜叶。菠菜根还带着泥,得回去好好洗。
林建华把网兜挂在屋檐下的钩子上:“我去打桶水,你坐着别动。”
她没拦他。阳光斜照进来,晒在膝盖上。她看着自己的手,指甲有点发白,这是缺铁。得多吃点深色菜。
吴婶从公共水槽那边走过来,瞥了一眼网兜:“野路子买的菜,敢吃?万一拉肚子谁负责?”
李秀芬抬起头:“洗干净煮熟了吃,怎么会拉肚子。”
“现在没事,以后呢?”吴婶撇嘴,“我看你们就是图新鲜,过几天就知道厉害了。”
赵大妈立刻接话:“你不去买就少说风凉话。人家秀芬身子重,想吃口青菜怎么了?”
“我是为她好。”吴婶哼了一声,“孕妇忌口多,乱吃东西伤胎。”
周建国媳妇推开窗户:“我嫂子怀孩子那会儿天天吃荠菜饺子,现在儿子壮得像牛。”
吴婶翻了个白眼,转身走了。
李秀芬低头继续挑菜叶。林建华提着水桶回来,把菠菜放进盆里泡着。
“晚上我想试试新做法。”她说,“先把菠菜焯水,挤干了拌豆腐,加点酱油和香油。”
“你别太累。”他说,“我来切菜。”
“你帮我烧火就行。”她抬头看他,“等以后菜多了,咱们还能炒菠菜鸡蛋,炖豆腐白菜。”
“行。”他蹲下来看盆里的菜,“这菜比去年秋天那批强。”
“去年根本见不着。”她叹了口气,“全靠咸菜下饭。”
“现在不一样了。”林建华声音稳,“一点点来,总会好起来。”
太阳偏西,院子里安静下来。孩子们在墙角玩石子,孙桂香抱着小强坐在门槛上晒太阳。李秀芬把洗好的菠菜捞出来,放在竹匾上晾。
她看着那一片绿,心里踏实了些。不是因为吃了顿好的,而是知道——以后或许真能天天见到这样的颜色。
林建华蹲在灶台前生火,烟从烟囱里冒出来,散在空中。她把豆腐切成小块,放进碗里,撒上一点点虾皮。
“油热了。”他说。
她把蒜末倒进锅里,爆出香味,再把菠菜推进去翻炒。简单的一道菜,却让她觉得厨房有了生气。
晚饭桌上,小米粥冒着热气,菠菜豆腐摆在中间。林建华尝了一口,点头:“够味。”
她夹了一筷子,慢慢嚼着。菜很嫩,带着一点甜。她没说话,只是把碗里的饭吃得干干净净。
夜里,她躺在床上,手轻轻搭在肚子上。胎儿动了一下,像是回应。
第二天她起床漱口,发现门口放了个小竹篮。里面是一小把韭菜,还有一张纸条,写着“给孩子补身子”。
字迹歪歪扭扭,没有署名。
她把韭菜拿进屋,洗净,切碎。等林建华出门上班,她点燃炉子,准备熬一碗韭菜鸡蛋汤。
锅刚热,院外传来脚步声。有人进了院子,声音不高:
“听说你们昨天买了自由市场的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