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昭通彝良的盛夏,寒武纪徐庄组遗址的山谷飘着潮湿的风,5亿年前的灰黄色页岩在暴雨后泛着温润的光,将寒武纪“复苏期”的关键证据——“多物种复苏集群印痕”,藏进“页岩的水平连续层理”中。林晚站在“徐庄组5号复苏区”的临时警戒线旁,聚灵玉佩贴在掌心,传来一阵比宣威幸存者痕更鲜活的灵气——没有绝境求生的微弱感,却带着“生命回归”的蓬勃活力:底栖生物的灵气沿层理铺展,浮游生物的灵气轻盈游走,共生生物的灵气相互缠绕,像是远古浅海里,灾难过后生命重新“热闹起来”的复苏图景,数亿年未散。
“根据宣威幸存者集群的‘火种延续’线索和彝良徐庄组勘探报告,5号复苏区的‘寒武纪中期灰黄色页岩’中,藏着‘多物种复苏集群印痕’。”顾倾城展开一张防水的《彝良徐庄组生物分布详图》,指尖在页岩的“水平连续层理带”处点了点,“这些印痕包含四类核心复苏生物:一是‘新形态三叶虫’(胸节增多,运动能力更强,是幸存者厚壳小壳生物的后代),二是‘带柄固着生物’(如古杯动物,靠柄附着在页岩表面,填补底栖生态位空白),三是‘浮游甲壳生物’(体型微小,壳薄但灵活,是新演化出的浮游类群),四是‘藻-虫共生体’(蠕虫与蓝藻共生,比危机前的共生关系更紧密),四类生物共存能证明5亿年前,寒武纪复苏期已实现‘生态位全面回填’,是生命从‘幸存’到‘繁盛’的关键标志。2025年试掘时,曾在层理边缘找到过古杯动物碎片,但完整集群藏在‘页岩的毫米级连续层’中——灰黄色页岩遇水易滑塌,且一伙‘非法旅游开发队’盯上了这里,他们想推平山谷建‘寒武纪主题观景台’,昨天已经在复苏区西侧推了片平地,15米长的连续层理被掀翻,至少3处浮游甲壳生物痕迹被压碎,再推下去,核心层理会被彻底破坏,复苏集群的完整证据会随渣土埋进地基,连‘生命如何从灾难中重新繁盛’的线索都留不下。”
徐庄组考古队的彭教授,穿着防滑胶鞋,手里拿着一块古杯动物柄痕复制品(树脂翻模),神色焦灼:“开发队的老板叫‘老景’,说‘观景台能赚钱,化石不能当景点’,昨天我们拿着复苏报告阻止,他却让推土机继续推——现在推土机还在往复苏区中心挪,铲斗已经碰到含新形态三叶虫的层理,再推3米,就能挖到藻-虫共生体所在的核心带!”
彭教授指着推平的空地旁的碎页岩:“你看这些带甲壳痕的碎片,上面还能看到浮游生物的壳纹,要是被埋进地基,我们连‘复苏期哪些生物最先回归’的证据都没了——这比任何观景台的短期收益都珍贵!”
林晚走进警戒线,蹲在连续层理旁,指尖轻轻触碰湿润的页岩表面,聚灵玉佩突然发烫,左眼泛起淡绿色光晕。她清晰感应到层理中,复苏生物的灵气像“交织的彩带”:新形态三叶虫的灵气带着“多节”的灵活感,古杯动物的灵气呈“柄状”直立,浮游甲壳生物的灵气像“细小的光点”,藻-虫共生体的灵气则是“藻丝与虫体”的缠绕状——而推土机的铲斗正对着古杯动物所在的层理,司机已经踩下油门,铲斗缓缓落下,即将掀翻完整层理。
“绝不能让他们继续推土!”林晚站起身,擦去手上的泥渍,“顾倾城,你立刻联系省文旅厅和自然资源局,出示非法开发证据和复苏集群的科研价值报告,申请紧急停工;彭教授,你帮我准备‘页岩防滑塌剂’——含聚丙烯酰胺的稀释溶液,能增加页岩粘性防止滑塌;我留在复苏区,用聚灵玉佩定位核心集群的位置,同时用灵气在层理表面形成‘稳定膜’,减缓推土机的冲击。”
顾倾城立刻拿着报告去拨打电话,盛夏的雨声里带着急切;彭教授则从考古车的储物箱里搬出防滑塌剂,分给队员们用喷雾器均匀喷洒在页岩表面。林晚走到复苏区中心,掌心贴着页岩,聚灵玉佩的“蓬勃灵气”越来越清晰,她能“看到”集群的细节:新形态三叶虫的胸节像排列整齐的小盾,古杯动物的柄像细小的立柱,浮游甲壳生物的壳纹像精致的花纹,藻-虫共生体则像绿丝缠绕的小虫,共同组成“生命复苏”的生动画面。
没过多久,省文旅厅的执法人员和自然资源局的工作人员赶到,当场要求开发队暂停施工。老景看着复制品里的古杯动物,又看了看页岩上的复苏痕迹,终于松口:“没想到这石头里藏着‘灾后重生的生物痕迹’,我们马上停工,再也不打这里的主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