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xG-73,一颗位于联盟疆域边缘、在终焉之战中受到混沌能量波及,生态环境一度濒临崩溃的星球。经过叶灵儿主导的生态修复团队数年的努力,这颗星球的大部分区域已经重新披上了绿装,大气成分趋于稳定,被列入了“初步恢复观察区”。
然而,就在几天前,负责在该星球赤道附近大陆进行后期植被巩固作业的工程队,报告了一起异常事件。
据队长描述,他们在一片新生的蕨类森林中心,发现了一个直径约十米左右的、不断扭曲旋转的暗紫色能量旋涡。旋涡周围的空间呈现出不稳定的波纹状,靠近时会感到一种奇异的拉扯感,并非纯粹的吸力,更像是…秩序与混乱之间的某种失衡。更令人不安的是,在旋涡边缘,他们发现了几种从未见过的、形态怪异的植物样本——它们一半呈现出晶莹剔透、结构规整的结晶化趋势,另一半却如同蠕动的血肉般不断扭曲、变化,散发着微弱但清晰的混沌气息。
消息被迅速上报,经过层层传递,最终以加密形式,同时摆在了洛尘和小符的案头。
数日后,一支由联盟环境安全署专家、符文师以及洛尘派出的机械探测单元组成的联合调查小组,抵达了xG-73星球。
现场的情况比报告中描述的更为…奇异。
那个暗紫色的能量旋涡依旧存在,如同一个缓慢呼吸的伤口,镶嵌在翠绿的森林之中。旋涡本身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攻击性,但其散发出的能量波动,却让随行的符文师感到极度不适——那是一种秩序与混乱强行糅合在一起的矛盾感。
而旋涡周围,已经形成了一个小小的、独特的生态圈。除了工程队报告的那种“半晶化半血肉”的植物,他们还发现了类似的存在——有的昆虫甲壳一半是金属光泽,一半是不断变换色彩的软泥;有的地衣如同精密的电路板,却在其上生长着会自主蠕动、吞噬光线的黑色菌斑……
“这不是简单的混沌污染残留,”环境署的首席专家,一位经验丰富的灵族生态学家,面色凝重地看着探测数据,“混沌意识主体虽然被云尊者的薪火净化、击溃,但其最本源的‘无序’特质,似乎并未完全从宇宙的底层消失。它们像是…沉淀了下来,与这片区域新生的、充满活力的自然秩序能量产生了…互动。”
小符的远程投影悬浮在空中,她仔细观察着那些奇异的生物,眉头微蹙:“它们…似乎在寻找一种新的平衡。混沌并非在毁灭,而是在…参与创造?只是这种创造方式,充满了不可控性。”
洛尘的机械探测单元采集了能量旋涡的数据和生物样本,冰冷的声音通过通讯器传来:“能量频谱分析确认,含有高浓度的、惰性化的混沌本源粒子,正与生命种子催生出的‘生长’秩序法则进行微观层面的纠缠与重组。其产物…兼具两种特性,稳定性未知,进化方向未知,潜在风险…未知。”
一名年轻的符文师尝试用稳定符阵去接触能量旋涡,符阵的光辉刚一靠近,就如同水滴落入滚油般剧烈反应,符文结构瞬间变得扭曲而不可辨失,吓得他立刻撤回了力量。
“常规的秩序力量无法轻易中和或驱散它,”小符得出结论,“它已经成为了此地自然法则的一部分…虽然是很怪异的一部分。”
调查报告被标注为“高度关注,持续观察”,发回了初星城。如何处理这些混沌的回响,成为了一个新的课题。彻底清除?可能会破坏此地脆弱的生态平衡,甚至引发不可预知的连锁反应。放任不管?谁也不知道这些兼具秩序与混乱特性的新物种会进化成什么样子。
混沌并未完全离去,它只是换了一种方式,存在于这个新生的世界,提醒着所有人,宇宙的复杂与动态,远超想象。管理这些由终极对抗遗留下来的、充满未知的新事物,是“黎明纪元”必须面对的挑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