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昭雪以“戴罪立功、探查敌情、尝试解除机关”为由,与王统领进行了一番激烈的交锋。
她凭借御赐金牌的威慑、对内部情况的“详尽”描述(有所保留),以及一副为了朝廷不惜以身犯险的“忠勇”姿态,最终说服了(或者说,王统领顺水推舟地同意了)这位禁军统领。
王统领拨给了裴昭雪二十名身手最好的禁军死士,名义上听她调遣,实则也负有监视之意。
他巴不得有人先去趟平道路。
于是,在众多禁军或复杂或怜悯或冷漠的目光注视下,裴昭雪带着这二十名死士,义无反顾地踏入了被重兵封锁的沧浪之眼区域。
而几乎在同一时间,在白砚舟和裴昭明的巧妙安排和“地听”笛的指引下,另一支由他们两人以及数名绝对忠诚的大理寺好手组成的小队,利用一处被杂草藤蔓掩盖的、早已废弃的樵夫小径,悄无声息地绕开了禁军的视线,从另一个方向,向着河湾悬崖下的隐秘入口潜行而去。
沧浪之眼,名不虚传。
河道在此处猛然收束,水流变得湍急汹涌,撞击着两岸黝黑的岩石,发出雷鸣般的咆哮。
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水汽和一股难以言喻的、仿佛来自地底深处的压迫感。
裴昭雪根据之前“地听”探测的感应和洛清河战书的暗示,很快在河湾一侧陡峭的悬崖下,找到了一个被人工开凿过、又被自然力量部分掩埋的洞口。
洞口幽深,里面传出阵阵阴风和更加清晰的地底嗡鸣声。
“就是这里了。”裴昭雪深吸一口气,对身后的死士们下令,“提高警惕,紧随于我。”
她率先点燃了火把,踏入了那仿佛能吞噬一切的黑暗之中。
洞内初时狭窄,仅容一人通过,石壁上布满了滑腻的苔藓和水渍。但前行不过数十步,眼前豁然开朗!
一个巨大得超乎想象的地下空间展现在眼前!火把的光芒只能照亮有限的范围,隐约可见这是一个巨大的天然溶洞,穹顶高悬,无数钟乳石如利剑般垂下。
洞内空气潮湿冰冷,一条宽阔的地下暗河在洞穴中央奔腾咆哮,水声在空旷的洞穴中被放大,震耳欲聋。
而这巨大的水声,却掩盖不住那从洞穴更深处传来的、持续不断的、低沉而充满力量的“嗡鸣”声!
那正是“地听”笛曾感应到的、地脉核心的搏动!
而在那暗河之畔,靠近洞穴中央的一片相对平坦的岩石高台上,隐约可见有人工布置的痕迹——似乎矗立着某种巨大的物体,周围还摆放着一些东西。
那里,就是共振的核心吗?洛清河,就在那里吗?
裴昭雪握紧了袖中的匕首,示意队伍呈防御阵型,沿着暗河边缘,小心翼翼地向着那处高台靠近。
每一步都踏在湿滑的岩石上,心跳与那地脉的嗡鸣声仿佛逐渐同步。
终局的舞台,已然就在眼前。
空气中弥漫着决战前令人窒息的死寂,仿佛连那奔腾的暗河,都在等待着某个时刻的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