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演出的结论令人心惊,但也让调查终于有了明确的突破口。
凶手的核心手法,在于利用“枯萎白梅”作为心理开关,触发目标对黄河灾案的恐惧记忆,进而引动体内潜伏的复合毒素。
那么,下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凶手是如何将这枚蕴含着死亡暗示的“枯萎白梅”,精准地送入目标的书房,并确保它在特定时刻被目标看到?裴昭雪重新审视两个案发现场。
赵御史和王主事都是在自己家中,防卫相对森严的书房内遇害。
门窗完好,无强行闯入痕迹。
白梅如同鬼魅般出现。
“排除所有不可能,剩下的即使再不可思议,也是真相。”
裴昭雪默念着这条断案铁律,“既然外人难以潜入,那么,送梅者,很可能就是能够合理进出书房,且不会引起怀疑的……内部之人!”
她立刻重新提审赵府和王主事府上的所有仆役、护卫,尤其是案发前后有机会接近书房的那些人。
询问的重点不再是是否有陌生人闯入,而是是否有人曾携带花束、盆栽等物进入,或者是否曾帮忙传递过什么“礼物”、“信件”之类可能隐藏枯梅的物品。
同时,她也加强了对另外五位“潜在受害者”府邸的监控,不仅在外围布控,更秘密指示各府可信的管家或心腹,留意近日府中是否有异常物品送入,尤其是与“梅”相关的。
就在调查紧锣密鼓进行时,裴昭雪收到了白砚舟的第二封密信。
信中,白砚舟根据裴昭雪提供的“心理触发”猜想,进一步从药理上进行了补充。
“……家父提及,毒蝇伞之毒,除致幻外,亦有放大情绪之效,尤其能加剧恐惧、焦虑等负面心境。而冰魄石之寒毒,能凝滞气血,制造躯体僵直、濒死之感。两者结合,再辅以特定的心理暗示(如枯梅),确实能营造出‘心因性猝死’的完美假象。凶手此举,意在诛心!让这些官员在临死前,重新体验当年灾民们的恐惧与绝望,何其狠毒!亦可见其恨意之深……”
信的末尾,白砚舟还附上了一份他梳理出的、可能懂得利用药物辅助心理暗示之法的偏门流派或古籍名称,供裴昭雪参考。
“诛心……” 裴昭雪放下信纸,喃喃自语。凶手的复仇,不仅仅是夺取性命,更是要在精神上彻底摧毁这些官员,让他们在恐惧和悔恨中走向灭亡。
这是一种极致的残忍。
就在这时,负责监控一位名单上官员——礼部侍郎孙大人府邸的暗哨,传来了紧急消息。
“大人!孙府后门,半刻钟前,有一名挑着担子的货郎模样的男子,递给门房一个小巧的锦盒,声称是‘故人相赠,务必亲呈孙大人’,未留名帖便匆匆离去!门房不敢怠慢,已将锦盒送入内府!”
裴昭雪霍然起身!时机到了!
“立刻包围孙府!控制所有出入口!苏姑娘,随我进去!通知裴少卿!”
她一边快速下令,一边抓起佩剑和狐裘,眼中精光爆射。
希望还来得及!不仅要阻止又一场谋杀,更要趁机揪住那个一直隐藏在幕后的“赠梅人”的尾巴!
她仿佛已经闻到,那“幽冷异香”混合着阴谋与死亡的气息,正再次在汴京的夜空中弥漫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