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五二年八月二十四日,星期日。
“秋老虎”的酷热,在朝鲜半岛的焦土上,终于显露出了一丝疲态。清晨,从坑道口灌入指挥所的风,第一次,带上了一丝若有若无的凉意。
但这股凉意,却让志愿军司令部指挥所里的气氛,更加凝重。
李云龙站在那副巨大的沙盘前。这沙盘,是上甘岭597.9高地和537.7高地的精细模型。模型上,插满了密密麻麻的红蓝小旗,标注着坑道口、火力点、支撑点,其复杂程度,足以让任何一个密集恐惧症患者窒息。
“李参谋。”参谋长解方走了进来,他手里拿着一份汇总报告,脸上带着一丝难得的轻松,“上周的战果,统计出来了。”
李云龙“嗯”了一声,没有回头,目光依旧锁定在沙盘上。
“‘冷枪冷炮’运动,”解方清了清嗓子,“从八月十三日您下令全面推广开始,到昨天二十三日,十天。全线,共计毙伤敌,三千八百余人。其中,美军一千一百人,南朝鲜军两千七百人。我军……阵亡,二十九人。重伤,十六人。”
二十九,对三千八百。
这个数字,让指挥所里所有年轻的参谋,都屏住了呼吸。这是一个在传统战争中,根本无法想象的交换比。
“我们……我们只用了极少的炮弹,和几万发子弹。”解方的声音,也有些激动,“范弗里特,被我们这种‘零敲碎打’,彻底打蒙了。”
政治部主任杜平,也端着一杯浓茶走了进来:“老解,你这还不算‘政治账’。我刚收到60军的报告,‘丁字山’对面那个哥伦比亚营,彻底垮了。他们现在是宁愿顶着美国顾问的枪口,也不敢出地堡。还有南朝鲜第2师,那个‘白马团’,被我们喊话,加上狙击,一个星期,投诚过来的,就有一个连!”
“老李,”杜平笑道,“你那个‘美国主子在看戏,南朝鲜兄弟在送死’,还有‘欢迎来吃西瓜,我们这儿有安全的厕所’的传单,现在是前线最管用的‘炮弹’。美国人给他们的‘防弹钢板’,根本不够用。哈哈哈哈!”
李云龙,终于转过了身。
他脸上,没有笑意。
“老杜,老解。”他缓缓地说,“三千八百人。是不少。但对范弗里特来说,还是‘零敲碎打’。”
“这只是……噪音。”李云龙说。
“噪音?”杜平一愣,“老李,这怎么是噪音?这可是实打实的胜利,是华盛顿的报纸都在报道的‘狙击兵岭’啊!”
“我问你,”李云龙走到地图前,“范弗里特,在‘马转里’,那个山谷,干什么呢?”
解方的笑容,瞬间凝固了。
“根据180师侦察营的最新情报,”解方沉声说,“美军第7师的‘山地攻坚’演习,在短暂停止后……又开始了。而且,规模,扩大了。他们,把美军第25师,也拉了进去。”
“他不在乎。”李云龙说,“他不在乎前线每天死掉一百个,还是两百个。他在乎的,是在秋天,能不能一口气,把我们在‘丁字山’和‘秃山’丢的面子,加倍赢回去。”
“我们的‘冷枪冷炮’,打得越响。”李云龙的声音,像冰一样,“范弗里特,就越会把他的‘摊牌’,押在……这里。”
他的手指,重重地戳在了沙盘上。
“上甘岭。”
“所以,”李云龙说,“噪音,要继续。而且要……更大声。要大声到,足以掩盖住……地下的声音。”
一九五二年八月二十五日,星期一。
五圣山,15军指挥所。
这里,就是“地下声音”的源头。
15军军长秦基伟,和45师师长崔建功,正站在一个刚刚浇筑完毕的,巨大的地下坑道枢纽里。
头顶,是工字钢和水泥浇筑的穹顶,厚达五米。岩壁上,渗出的水珠,被巧妙地引导到了旁边的蓄水池里。刺耳的,风钻凿击花岗岩的声音,从坑道深处传来,震得人耳膜生疼。
“军长!军长!”一个工兵参谋,几乎是用吼的,跑了过来,“洪副司令的第三批‘土特产’……到了!!”
“什么?”秦基伟一把抓住他,“老洪……他又送来了?”
“是!钢材!五百吨!水泥!两千吨!还有……还有五十台,崭新的风钻!”
“好!好啊!”崔建功,这个铁打的汉子,激动地一拳砸在岩壁上,“老天爷!有了这批‘宝贝’,我们能把597.9高地,从里到外,包上一层铁皮!”
“快!”秦基伟吼道,“运输队!警卫营!都给老子上去!就是拿人背,冒着美国人的炮火,也得把这些‘宝贝’,给我一根不少地运下来!谁敢丢一根钢筋,老子枪毙谁!”
工地上,数万名15军的战士,赤膊上阵,在粉尘和高温中,爆发出震天的欢呼。
秦基伟拉着崔建功,走到了一个新开凿的侧向坑道口。
“老崔,”秦基伟指着坑道口内部,一个刚刚完工的,奇怪的“U”型凹槽,“你看,这就是李参谋送来的‘新图纸’。”
“这是……”崔建功蹲下去,摸了摸。
“‘U型反水槽’。”秦基伟的声音里,充满了敬畏,“李参谋在电报里说,范弗里特在‘马转里’,在练喷火兵。这个水槽,灌满水。敌人的火焰喷射器,喷进来,先得过‘水帘洞’!”
“高!高啊!”崔建功恍然大悟。
“这还不算!”秦基伟又指着坑道顶部,一个新开的,通向另一条主坑道的通风口,“这叫‘t型反气道’。一个口被堵,被敌人用烟熏,我们的战士,可以从这里换气,甚至……从另一条路,摸到敌人屁股后面去!”
“还有这个。”秦基伟最后,指向岩壁上一个极其隐蔽,伪装成普通岩石裂缝的小孔。
“‘反向射击孔’。”秦基伟喃喃道,“李参谋说,当敌人的喷火兵,以为自己安全了,对着我们的主坑道口喷火时……我们另一条坑道里的机枪,就会从这里,收走他的人头。”
崔建功,看着这套复杂、精密、又歹毒到了极点的防御体系,倒吸了一口凉气。
“军长……”崔建功说,“我……我以前以为,李参谋,就是个会打仗的‘猛张飞’。我现在才明白,他……他这是把范弗里特,算计到了骨头缝里。”
“他不是在修一个‘阵地’。”秦基伟看着这庞大的地下工程,“他是在……给范弗里特,修一座,用钢铁和水泥浇筑的……‘坟墓’。”
“传我命令!”秦基伟吼道,“从今天起,15军,不叫‘步兵军’!改名!叫‘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5工兵军’!挖!给我二十四小时,三班倒,往死里挖!挖不穿上甘岭,老子们就死在石头里!”
一九五二年八月二十六日,星期二。
志愿军司令部。
“李参谋,您要的……”年轻的参谋魏东,捧着一叠厚厚的,还散发着油墨香气的文件,走了进来。他身后,跟着那个目光如鹰的战士,张桃芳。
“……《狙击手作战守则(第一版)》,试印本。请您审阅!”
李云龙接了过来。
他没有马上翻开,而是看向了张桃芳。
“小张,这几天,辛苦你了。”李云龙“斯文”地笑了笑,“当‘总教习’,比当狙击手,累吧?”
张桃芳的脸,又红了。他“啪”地一个立正:“报告首长!不累!能把……能把打鬼子的本事,教给全军的同志们,我……我光荣!”
“好。”李云龙点了点头,他翻开了那本小册子。
解方和杜平,也好奇地凑了过来。
这本小册子,和他们想象的完全不一样。
没有“三点一线”的陈词滥调。
第一页,写的是:“风速,湿度,与弹道的关系。” 第二页:“不同光线条件下的瞄准修正。” 第三页:“美国兵与南朝鲜兵的行为心理学分析。” 第四页:“如何‘钓鱼’:利用假目标与机枪,制造伏击窗口。” 第五页:“忍耐:狙击手的最高信条。”
李云龙一页一页,看得极其仔细。
“……‘风速每秒一米,侧风,一百米距离,弹着点偏离一厘米。三百米,就是三厘米。’‘目标S型跑动,不要瞄他的身体,瞄他下一步要踩到的地方。’”
“……‘美国兵爱扎堆,南朝鲜兵爱发呆。’‘打美国兵,要打他的屁股。打南朝鲜兵,要打他的脑袋。’”
李云龙看完了,合上了册子。
“好。”李云龙长长地出了一口气,“小魏,小张。你们,干了件大好事。”
他转向解方和杜平:“老解,老杜。你们看。这,就叫‘科学’。”
“以前,我们打仗,靠的是一股子蛮劲,是‘狭路相逢勇者胜’。”李云龙抚摸着那本册子,“现在,我们打仗,靠这个。”
他指了指自己的脑袋。
“靠计算,靠心理,靠忍耐。靠的,是‘斯文’的办法。”
“张桃芳同志,”李云龙看着张桃芳,“你,不是一个兵。你是一个‘军事科学家’。你和魏东,为我们这支军队,开了第一枪。”
张桃芳,这个在阵地上杀敌上百,眼都不眨的汉子,此刻,眼眶红了,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老解!” “到!” “这本册子,给我印!先印十万份!不,二十万份!发到全线每一个班!每一个坑道!我要让每一个战士,都给老子背下来!我要的,不是一个张桃芳。我要的,是十万个张桃芳!”
“是!”
“老杜!” “到!” “宣传,要上天!给我写!就写:《论狙击的科学:一个普通战士,如何成为军事科学家》。把张桃芳,给我树成全军的标杆!”
“明白!”
李云龙拍了拍张桃芳的肩膀:“小张,你先别回15军了。你这个‘总教习’,还得再辛苦一下。给我,办一个‘全军狙击手培训班’。你,当校长!”
一九五二年八月二十七日,星期三。
“冷枪冷炮”运动,在《狙击手作战守则》的加持下,进入了“科学化”的新阶段。
不再是零星的“打黑枪”。
西线,64军阵地。
一个新组建的“冷炮”小组,正潜伏在一个伪装成弹坑的发射阵地里。
组长,赵世伦(Zhao Shilun,虚构),是64军119师的炮兵排长。他手里,没有大炮,只有一门,75毫米无后坐力炮。
“观察员,”赵世伦压低了声音,“算。”
他身边的观察员,手里拿着的,不是望远镜,而是一个小本子,上面写满了张桃芳总结的“弹道公式”。
“报告排长。目标,美军第25师,‘热带闪电’师,前沿机枪地堡。距离,七百米。风速,西北,每秒两米。湿度,百分之七十。修正……右偏,半个密位。高低,减一。”
“好。”赵世伦调整着炮口。
“放!”
“咻——轰!”
一发炮弹,拖着细烟,精准地钻进了美军地堡的射击孔。
“什么?!”美军第25师的指挥所里,师长约瑟夫·克莱兰(Joseph p. cleland)少将,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一个地堡,被一发炮弹,端掉了?中国人,什么时候,有了这么准的炮?”
“撤!”赵世伦喊道。
炮班的战士们,迅速拆解无后坐力炮,扛起炮管和炮弹,像狸猫一样,钻进了背后的交通壕,消失在坑道里。
整个过程,不到两分钟。
五分钟后,美军的报复性炮火,才“轰轰轰”地砸了下来。把那个假的弹坑,又犁了一遍。
“李参谋!”解方拿着64军的战报,兴奋不已,“您看!赵世伦,‘冷炮’小组。三发炮弹,摧毁敌地堡两座,机枪一挺。我军,无一伤亡!”
“范弗里特,现在要疯了。”杜平笑道,“他面对的,不是一个师,一个军。而是,成千上万个,躲在暗处,拿着计算尺和炮弹,跟他‘算账’的……‘幽灵’。”
“他疯了,他就得浪费炮弹。”李云龙说,“他越是浪费炮弹,老洪的压力,就越大。”
一九五二年八月二十八日,星期四。
李云龙的预言,应验了。
那台红色的,直通后勤部的电话机,又一次,发出了刺耳的铃声。
但这一次,电话那头的洪学智,没有咆哮。
他的声音,异常疲惫,和沙哑。
“李云龙……”
“老洪,”李云龙的心,咯噔一下,“出事了?”
“……你那个‘冷枪冷炮’,打得是痛快。”洪学智的声音,像是在梦里,“可你知道,范弗里特,是怎么报复的吗?”
“……”李云龙没有说话。
“他,也在学。”洪学智说,“他知道,我们的‘幽灵’,都在坑道里。他,开始用重炮,和b-26,对我们所有可疑的坑道口,进行……‘区域性’轰炸。他,在拿炮弹,换我们的狙击手。”
“还有……我的运输线。”洪学智的声音,哽咽了。
“美国人,开始用……‘定时炸弹’。b-29,在晚上,撒下来,成百上千颗。不爆炸。就那么,插在铁路上,插在公路上。”
“我的汽车兵,我的工兵……他们,他们是开着车,上去排。开一米,排一颗。开一米,排一颗……”
“昨天晚上,清川江大桥。一个工兵排,为了抢运你那该死的‘水泥列车’……全……全排,都上去了。炸弹,是连环的……”
“老洪……”李云龙抓着话筒的手,青筋暴起。
“李云龙。”洪学智打断了他,“我,不是来跟你诉苦的。我,是来给你送‘军令状’的。”
“你,李云龙,你要的,是秋天,一场‘摊牌’,对不对?”
“是。”
“你,要用这场‘摊牌’,把美国人,彻底打回谈判桌,对不对?”
“是。”
“好。”洪学智深吸一口气,“我洪学智,今天,就把整个志愿军后勤部的‘家底’,全押你身上了!你,要多少炮弹,我给你多少炮弹!你,要多少水泥,我给你多少水泥!”
“我,只有一个要求。”洪学智一字一句地说。
“老洪,你说。”
“你他娘的,必须给老子……打赢!!”
“你,必须用你那场‘摊F牌’,给我那些,死在铁路线上的司机,死在桥上的工兵,一个交代!!”
“你,李云龙,要是输了……我洪学智,就是追到阎王殿,也得……‘秋后算账’!!”
“啪。”
电话,挂断了。
李云龙,举着那只已经没了声音的话筒,在坑道里,站了整整一分钟。
“老解。”他缓缓放下电话。
“到。”
“给刘震(空军司令)发电。”
“是。”
“告诉他,洪学智的运输线,就是我们空军的‘命根子’。他刘震,就是把‘米格’,当刺刀使,也得给我把天上的‘佩刀’,捅下来!给老洪的工兵,争取排弹的时间!”
一九五二年八月二十九日,星期五。
“米格走廊”。
一场,朝鲜战争开战以来,最疯狂的,围绕“运输线”展开的空中决战,爆发了。
刘震,接到了李云龙的电报。他,也接到了洪学智的“血书”。
“全军起飞!”刘震,这位空军司令,亲自坐镇指挥所,“告诉我们的飞行员!今天,我们保护的,不是天空。是,我们牺牲在铁路线上的……兄弟!”
志愿军空军,倾巢而出。
新装备的,米格-15比斯型(miG-15bis)战机,对阵美军最新型的,F-86E\/F“佩刀”。
“报告!李参谋!”老马的声音,都在颤抖,“空军……空军战报!!”
“念!”
“‘……我部,在博川(pakchon)、顺川(Sunchon)上空,与敌机群,血战四小时!’‘我部,共计击落敌F-86战机……六架!F-84战机……九架!’‘我部……损失米格-15……四架。’”
“四换十五!!”解方激动地一拍桌子,“我们……我们赢了!我们掌握了……制空权!”
“不。”李云龙摇了摇头,他的眼里,全是血丝,“我们没有制空权。我们,只是用四条命,换来了……老洪的‘水泥列车’,通过顺川的时间。”
“给刘震回电。”李云龙沙哑地说,“告诉他,他的功劳,不比上甘岭的秦基伟小。告诉他,等打完了,我李云龙,亲自去给他……敬酒。”
一九五二年八月三十日,星期六。
一周的“喧嚣”与“沉寂”,过去了。
酷暑,真的要结束了。
志愿军司令部。
“李参谋,”魏东,拿着最后一份情报,进行每周总结,“重大敌情。范弗里特,在‘马转里’的演习……停止了。”
“停止了?”解方一愣。
“是。”魏东说,“而且,他开始……进行‘反狙击作战’。他调集了全集团军的,最优秀的神枪手,配备了……红外夜视瞄准镜,和重型机枪。在全线,对我们的狙击手,进行疯狂反扑。”
“哈哈哈……”解方听完,大笑起来,“老李,你赢了!你那‘噪音’,真的把他给引偏了!他,放弃‘摊牌’了!他被我们的狙击手,打怕了!”
杜平也笑了:“这个范弗里特,也不过如此嘛。被我们‘零敲碎打’,就打乱了阵脚。”
指挥所里,一片欢腾。
只有李云龙,没有笑。
他慢慢地,走到了那副巨大的,上甘岭沙盘前。
“老解,老杜,小魏。”
“到!”
“你们,都错了。”李云龙的声音,很轻。
“范弗里特,这个老赌徒,他……没有被引偏。他,更没有放弃。”
“那他这是……”解方不解。
“他在……等。”李云龙说,“一个真正的赌徒,在‘摊牌’之前,会做什么?”
“他会……清扫桌面。”
“他会,把他身边所有‘吵闹’的苍蝇,都拍死。他会,把所有的‘噪音’,都停下来。”
“他搞‘反狙击作战’,不是他怕了。是,他不想在他,全神贯注,押上所有筹码的时候,被我们的‘冷枪’,打扰。”
“他,在为他的‘摊牌’,扫清最后的障碍。”
李云龙的目光,变得无比深邃。
“他以为,他停止了演习,我们就放松了警惕。”
“他以为,他反掉了我们的狙击手,我们就哑巴了。”
“他不知道……”
李云龙的手,轻轻地,抚摸着沙盘上,那冰冷的水泥模型。
“我们真正的‘声音’,从来,就不在地上。”
“老解。” “到。” “给秦基伟发电。” “是。” “告诉他。‘秋老虎’,死了。天气,要凉了。”
“让他……把‘坟墓’的大门,再修得……结实一点。”
“客人……马上就要到了。”